四川能投的技术明星——“劳模创新工作室”
来源:四川能投集团           时间:2020年05月12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近年来,在四川能投电力系统中出现一支“技术明星”团队,他们是能投电力人眼中的“网红”组合,以敢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而闻名,为确保地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个团队就是四川能投发展高县电力“王永苹劳模创新工作室”。

近日,笔者来到四川能投发展高县电力“王永苹劳模创新工作室”,走进工作室,不禁被眼前一张张奖状、一项项荣誉证书、一面面锦旗吸引住了目光。这面荣誉墙不仅记载着工作室创立两年以来8名成员付出的点点滴滴,也承载着他们责任诠释初心、践行电力梦想的担当作为。

立足实际,创立人才团队

四川能投集团旗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能投发展)作为省属电网国有企业之一,始终坚持通过职工技术创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升职工技术创新水平。为搭建职工创新平台,切实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痛点难点及技术瓶颈,四川能投发展建立起由高县电力调度中心劳模王永苹牵头的一支专业技术团队。2017年,宜宾高县总工会将王永萍的团队命名为“王永苹劳模创新工作室”。2018年,宜宾市总工会更名为“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据王永苹介绍,“公司管理电网并网中小水电站数量多,全网运行供电线路2300多公里,调度中心指挥管理1500平方公里发供用电,专业强、技术要求高。” 因此,“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稳步提升公司效益”就成了工作室成立的初衷。

敢于碰硬,啃下“硬骨头”

工作室成立不久,王永苹和她的团队就遇到一项非常“棘手”的问题。位于宜宾市高县来复镇的来复水电站上游漂浮物日益增多,特别是汛期,大量杂木、竹子、白色垃圾等随着雨水冲入河道。每年因为河道垃圾堵塞造成电站停机弃水、压负荷,发电损失近100万度。同时,位于高县境内的月江电站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如何高效清理漂浮物,成为团队亟待解决的难题。对此创新工作室生产技术小组带头人李勇迅速成立课题攻关小组,带领小组成员深入湖南、陕西等地调研,提出了移动式悬挂捞渣机科技创新项目。201912月,分别在来复电站和月江电站增设拦污栅液压清污机,利用原门机起吊设备与其配合进行拦污栅前垃圾清理,仅垃圾清理费一项就为两个电站节约近20余万元,同时也将前池垃圾对发电运行的影响降至最低。

工作室成员对技术难题进行讨论

据了解,自“王永萍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后,工作室成员会定期收集来自生产一线的各类技术难题,积极组织进行攻关,进行区域联网经济调度,已先后解决了一系列电网建设、设备检修、营销服务等问题,为公司节省了大笔开支。

深耕电力,以匠心践初心

创新工作室成立后,王永苹和她的团队始终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聚焦电网安全管理,注重提高公司班组人员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组织安全教育检查、班组会讲解安全知识等形式,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岗位演练30余次,有效提升了公司基层员工的安全技能水平。

两年来,通过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等多种形式,极大激活了员工的创新潜能,提升了团队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为了优化公司电网管理,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创新工作室坚持每月定期开展电网安全风险分析,制定应对处置措施,编制、修订了《调度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电网黑启动预案》《电网风险管控指导》等各类制度和方案20余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保障电网调度指挥不中断,创新工作室成员全天候做好电网实时监控,针对电网存在的风险和薄弱环节,指导进行事故预测和保电演练,同时提前调控,避免出现保供电线路超负荷运行或电压不合格的情况发生,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

汲取力量,传承榜样精神

四川能投发展王永苹作为工作室的带头人,她不仅个人荣获了“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宜宾市劳动模范”等称号,更将“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为技术精湛、创新先锋的“技术硬核”团队,并转变为培育孵化后备创新人才的平台,成为了四川能投电力系统不畏艰难、追求卓越、敢于创新的精神象征。

创新的力量像电流一样传播,榜样的力量在这里得到完美的诠释。四川能投将继续发挥劳模、技术专家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组织广大职工破解难题、开发技术,开展职工创新“传帮带”活动,让“榜样效应”薪火相传。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