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改革用人机制激发国企活力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21年07月13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在近年的国资国企改革中,山东省济南市牢牢抓住“人”这一核心要素,大胆改革国企选人用人机制,瞄准国企干部薪酬市场化、用人自主权、容错免责机制等“硬骨头”,着力以推动人的“市场化”促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水平提升。

瞄准沉疴谋改革

在改革开放初期,济南曾诞生一大批全国知名的企业和品牌,轻骑、小鸭、渤海、济百、金泰等老国有企业“五朵金花”辉煌一时。如今,济南市42家市属一级企业资产总规模超过1万亿元,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和“定盘星”。

济南市国资委副主任张良通介绍,在多年的改革发展中,济南市属国有企业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一是市场化改革滞后,行政化痕迹严重。有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承担政府职能与参与市场竞争“两本账”算不清;六家市级平台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行政化痕迹明显。在济南市属企业中,政府投资项目资产占比接近60%,但收入占比刚刚超过10%,市场活力严重不足。

二是债务负担重,核心竞争力弱。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普遍存在“借新还旧”现象;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拼资源、拼成本的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缺少市场竞争力强的实业作为支撑。

三是机制不活,高端人才获得感不强。由于一些企业机制不活、“三项制度”改革没有及时跟上,激励机制效果不佳,特别是收入分配上没拉开差距,导致一些高端人才的获得感不强,企业发展活力受到限制。

“我们决定抓住‘人’这一核心要素改革创新,以人的市场化推动企业走向市场。”济南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旭东说,人是企业发展最活跃、最核心的要素。过去,国有企业体制机制不活、市场竞争力不强,选人用人意识和方式僵化、教条是很重要的原因,没有体现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企业家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人”。

济南市委把党管干部原则和市场化选人用人方式有机结合,大胆提出“四看八不唯”:看政治素质、看能力水平、看工作业绩、看人岗相适,不唯分、不唯票、不唯指标、不唯年龄、不唯职务层级、不唯任职年限、不唯资历经历、不唯来源出身。这一选人用人新理念很快在济南市推开。

创新机制用人才

去年1022日,济南城市发展集团等3家新成立的济南市管企业面向全国发出“招贤榜”:招聘1名总经理、3名副总经理和部分中层岗位。招聘吸引清华、北大等“双一流”高校人才25人,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国外高校毕业生9人;在总经理岗位报名人员中,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占比达到40%

“这是济南市管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后的首次实践。”济南市委组织部干部四处处长相亮说,济南市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进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体系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改革文件,在体制机制改革上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

用市场方式选拔企业家——打破身份来源、职级年限、机构岗位等种种藩篱,唯才是举。2019年,发现莱商银行副行长段伟这名“出彩”干部后,济南市打破原莱芜企业与济南企业的职级对应关系,直接推荐其担任济南融资担保集团总经理。

用市场规则管理企业家——按照“管精、管少、管活”的原则,对市委管理企业,济南市委重点管好企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和专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等“关键少数”;对企业经理层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由企业党委、董事会根据市场规则实行契约化管理,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通过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一批专业化的优秀年轻干部越过“隐形台阶”,为企业管理层注入活力。

用市场成效考验企业家——去年9月举行的济南市国资国企工作推进会明确提出:“要有包容企业‘多挣钱,拿高薪’的胸怀和气度,只要企业家把企业发展壮大,多交税、多产生利润、多创造就业岗位,就可以拿高薪。”

济南市大刀阔斧地改革了考核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岗位+绩效”的市场化薪酬体系,把薪酬与工作业绩、企业家付出挂钩,业绩突出的可以高薪重奖,不适应市场竞争的予以淘汰。齐鲁银行董事长王晓春妥善处理了债务危机,带领企业走出低谷。济南市不仅落实了她的薪酬待遇,还向山东省委请示,延长了其任职年限。

贴近市场完善容错机制——济南市正视企业家工作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营造大胆闯、大胆试、大胆改的浓厚氛围。济南市《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深化完善容错机制实施细则》明确提出,企业家在推进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混合所有制改革、上市等综合性实验改革过程中,为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大胆创新、积极担当、创造性开展工作,但因市场风险或其他不可预见因素,未取得预期效果或效益的,可以容错免责。

激发活力闯市场

济南国企用人制度改革触及国企干部市场化薪酬、用人自主权、容错免责情形等深层次用人制度问题,营造了大胆闯、大胆试、大胆改的浓厚氛围。

“很多国企负责人在改革过程中,存在求稳怕乱的心态。”国企研究专家李锦说,这种心态会加重推进改革的负担。济南市瞄准深层次问题开展改革,魄力值得肯定。

“为担当者担当”的改革勇气,让济南市掀起了国企谋改革、图发展的浪潮。

济南二机床集团多次实施机构改革,基层行政单位从50个精简到24个,中层干部由124人精简到71人。“每3年聘期结束后,全员起立、重新竞聘。”集团总经理张世顺说,竞聘制、任期制、淘汰制已被职工广泛认可,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

山东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经过一系列规范和调整后,主营业务“回归本源,深耕山东”,公司合规体系更加健全,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目前,我们正在争取开展私募基金份额转让和跨境资产交易业务。”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危东说,公司正着力通过各类资产交易把外部资金吸引到山东来,助力实体经济。

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创新用人制度,激发了内部创新创业活力,在全行业萎靡的形势下实现逆势上扬,2019年净利润6006万元,较上年增长39.4%,较7年前增长42倍。

“改革就一定要把企业改‘活’了,体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李旭东说,将国企打造成济南市人才集聚高地,也为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目前,济南市正以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发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攻坚战,力争到2022年,企业总资产突破2万亿元,挂牌上市达到5家以上,实现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