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 |

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甘肃电气集团以“新”破局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甘肃省国资委            时间:2024年05月16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23年以来,甘肃电气集团紧紧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机遇,前瞻布局高端装备产品,推动传统产业与新材料产业融合发展,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再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重塑竞争新优势,引领企业扭亏脱困、破局新生。

一方面,作为甘肃省壮大电工电气产业而组建的电工电气类大型产业集团,甘肃电气集团肩负重任,组建的长城电工、长开厂公司、二一三公司、天传所公司、天电集团、兰州电机等“老字号”企业,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但因历史遗留和各种环境因素影响,发展受到限制,企业处在长期亏损的状态。而另一面,作为甘肃省电工电气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甘肃电气集团承担着甘肃省电工电气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主体责任,在自身急需扭亏脱困的同时,破局新生,成为企业乃至这个产业最为迫切的愿望。

出路何在?甘肃电气集团立足产业和科技基础,用实践给出了答案,通过新质生产力全要素创新性配置,在融合创新中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壮大,企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今年一季度,甘肃电气集团市场开拓取得了良好成绩,承接的石河子大剧院工程项目单项合同首次突破1亿元;中标印尼北加电解铝项目配套电厂工程2*380兆瓦+2*150兆瓦低压开关柜项目,项目总金额达224.5万美元,合并配套项目后出口合同金额超2000万元;一万余台11种规格200多万元低压电器产品发往东欧;新开发的Ni80Cr20、Ni50Co50、CoNiCr、NiCrMo、T400、T800等镍基、钴基、铬基系列高温合金粉末成功出口德国、日本……

前瞻布局开辟发展新赛道

甘肃电气集团深耕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机及合金粉末等新材料产业领域,建构起聚焦主业、上下延伸、多元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与产业格局,沉淀出电工电气装备产品研发、设计制造与工程项目施工服务配套的系统集成服务能力。旗下9大类3500多个系列产品,远销欧美和“一带一路”沿线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聚焦“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甘肃电气集团顺势谋远,加大高端装备产品、新能源装备产品、合金粉末及动力锂电池等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力度,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力度,不断拓宽产业阵地,开辟新质生产力新赛道。

打造新能源项目EPC工程总包能力,在电力工程、输变电工程、电子与智能化工程等各类领域获取专业资质,具备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一级等各类系统集成资质61项。研制配套风力发电机、开关成套设备、变压器类产品、箱变类产品和预制舱产品等一批适配新能源领域的核心设备和产品,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新能源指标,落地重大项目。建设的临夏积石山50兆瓦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天祝县松山滩330千伏变电站带电试运行。

新能源装备产品在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多晶硅冶炼等行业实现广泛配套应用。技术合作引入行业头部企业协同推进设备升级,与西门子合作的2兆瓦高压发电机项目正在推进样机试制,预计每年可新增营业收入1500万元;与广东明阳集团、华永电机、上海电机合作的4.2兆瓦、5.6兆瓦、5.8兆瓦、6.7兆瓦风力发电机协作项目实现营业收入576万元,预计每年可新增营业收入1.2亿元;与上海瑞昱汽车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新能源矿卡电机实现产业化,实现营业收入1.14亿元,预计每年可新增营业收入3500万元。2023年,甘肃电气集团新能源产品装备及相关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幅达27.86%。

甘肃电气集团累计投入6亿余元拓展新材料产业。合金粉末公司是重要单体之一,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集镍钴合金粉末、3D打印粉体研发、生产、热喷涂及技术咨询于一体的专业化增材制造与再制造技术应用高新技术企业,镍基合金粉末产品产销量及技术质量水平位列国内同行业前列。

但作为由兰州理工大学校办工厂改制而来的技术企业,管理基础薄弱、销售端乏力也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掣肘。合金粉末公司自2019年组建进入甘肃电气集团后,集团因地制宜调整产品结构、强化营销策略,给予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全方位支持,完善机制倒逼公司以“研发+销售”“两条腿”走路。截至2023年底,合金粉末公司经营规模较甘肃电气集团组建之初增长8倍,研发的稀土钴铬钼钇粉体材料显著提升医疗领域合金产品性能;研制的内燃机用镜面气缸内壁等离子体涂层技术,可将内燃机用低碳合金铁基合金涂层单项热效率提升0.3%—0.5%,预计每年可新增营业收入1500万元。

“智改数转”培育发展新动能

甘肃电气集团着力打造“科技创新、数字赋能、绿色低碳”三大引擎,推动质量、效率、动力变革,突出以目标导向强化科技创新、以新产品新技术驱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赋能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着眼转化抓技术创新。“科技创新的生命在于转化。”甘肃电气集团负责人表示,要紧跟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以此为导向,甘肃电气集团坚持紧贴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攻克新技术。

设置激励成果转化的专项奖励资金,投入80万元奖励技术创新项目。与中国科学院近物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交大等院所和高校联合,深化产学研用协同,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形成GSC5系列新一代智能接触器、可满足电梯行业新型安全要求的可通讯封星接触器、可方便矿山运输和开采的GSKF—400DC、GSKT—400等矿用开关,以及适用于充电桩、光伏、柔性供电、储能等新能源行业的GSC2—FM交流接触器等系列具有国内领先技术水平的设备和产品谱系,在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

配套国家“十二五”大科学工程的新一代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电源研发项目,突破4项核心技术难题,是全球首台大型非谐振全储能快循环脉冲电源。核电1E级开关设备应用于“华龙一号”漳州核电站及田湾核电站,打破了合资品牌的长期垄断。

组建以来,甘肃电气集团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地联合工程技术中心等35个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先后开展重大科研攻关17项,主持、参与制定和起草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共计132项。一大批“以用促研”的标志性成果形成收益。

超低温(零下60度)钻机电控系统全面实现进口替代,已向俄罗斯供货20套;核电1E级开关设备累计实现销售1.17亿元;船舶用大参数真空断路器销售近7000万元;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电源研发项目实现转化收入5788万元。近三年,新产品产值年均增幅超过20%,成为加速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保障投入抓“三化”改造。甘肃电气集团组建以来累计投入“三化”改造资金近9亿元,推动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提升20%以上。

成立“数字能源与数字控制技术研究院”,开展GSC5800—1250大容量交流接触器、GSC5B交流接触器宽电压低功耗模块、水电表智能远抄系统等低压电器元件智能运维研究,打造产业结构数智调整示范基地。紧抓能源产业“互联网+”变革机遇,研发智能化开关设备与智能化管理系统,起草修订国家能源局3.6千伏—40.5千伏智能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

开展各产业单元工艺大提升行动,单独列支技改技措预算投入,实施关键环节零部件智能化改造升级。中压空气绝缘开关设备制造数字化车间项目成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低压电器关键零部件实现自主生产供应,建成“全功能工厂”,保障质量自主可控。

截至2023年底,甘肃电气集团已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7个、“国家级绿色工厂”3个、“省级智能工厂”1个、甘肃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户。

优化机制厚植发展新优势

甘肃电气集团把改革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手段,从体制机制上保护创新、激发活力。建立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的“引流”机制。大力实施内部资源整合重组,压减法人户数、管理层级。2023年,整合改革后二级法人企业户数减少9户,降幅达50%。对所属61户子企业全面实施“一企一策”合理授权放权。

建立内部创新平台等创新资源共享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完善利于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培育的“英才”机制,研究制定柔性引进等创新人才招引政策,落实科技创新薪酬分配、股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推动创新要素向主业产业聚集。

面向未来,甘肃电气集团将紧跟国家与行业产业政策,按照国家及省市产业发展要求,一如既往深耕主责主业,布局新产业,勇担“链主”重任,主动开展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篇章贡献力量。

甘肃电气集团以“新”破局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甘肃省国资委 时间:2024年05月16日

2023年以来,甘肃电气集团紧紧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机遇,前瞻布局高端装备产品,推动传统产业与新材料产业融合发展,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再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重塑竞争新优势,引领企业扭亏脱困、破局新生。

一方面,作为甘肃省壮大电工电气产业而组建的电工电气类大型产业集团,甘肃电气集团肩负重任,组建的长城电工、长开厂公司、二一三公司、天传所公司、天电集团、兰州电机等“老字号”企业,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但因历史遗留和各种环境因素影响,发展受到限制,企业处在长期亏损的状态。而另一面,作为甘肃省电工电气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甘肃电气集团承担着甘肃省电工电气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主体责任,在自身急需扭亏脱困的同时,破局新生,成为企业乃至这个产业最为迫切的愿望。

出路何在?甘肃电气集团立足产业和科技基础,用实践给出了答案,通过新质生产力全要素创新性配置,在融合创新中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壮大,企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今年一季度,甘肃电气集团市场开拓取得了良好成绩,承接的石河子大剧院工程项目单项合同首次突破1亿元;中标印尼北加电解铝项目配套电厂工程2*380兆瓦+2*150兆瓦低压开关柜项目,项目总金额达224.5万美元,合并配套项目后出口合同金额超2000万元;一万余台11种规格200多万元低压电器产品发往东欧;新开发的Ni80Cr20、Ni50Co50、CoNiCr、NiCrMo、T400、T800等镍基、钴基、铬基系列高温合金粉末成功出口德国、日本……

前瞻布局开辟发展新赛道

甘肃电气集团深耕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机及合金粉末等新材料产业领域,建构起聚焦主业、上下延伸、多元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与产业格局,沉淀出电工电气装备产品研发、设计制造与工程项目施工服务配套的系统集成服务能力。旗下9大类3500多个系列产品,远销欧美和“一带一路”沿线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聚焦“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甘肃电气集团顺势谋远,加大高端装备产品、新能源装备产品、合金粉末及动力锂电池等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力度,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力度,不断拓宽产业阵地,开辟新质生产力新赛道。

打造新能源项目EPC工程总包能力,在电力工程、输变电工程、电子与智能化工程等各类领域获取专业资质,具备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一级等各类系统集成资质61项。研制配套风力发电机、开关成套设备、变压器类产品、箱变类产品和预制舱产品等一批适配新能源领域的核心设备和产品,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新能源指标,落地重大项目。建设的临夏积石山50兆瓦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天祝县松山滩330千伏变电站带电试运行。

新能源装备产品在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多晶硅冶炼等行业实现广泛配套应用。技术合作引入行业头部企业协同推进设备升级,与西门子合作的2兆瓦高压发电机项目正在推进样机试制,预计每年可新增营业收入1500万元;与广东明阳集团、华永电机、上海电机合作的4.2兆瓦、5.6兆瓦、5.8兆瓦、6.7兆瓦风力发电机协作项目实现营业收入576万元,预计每年可新增营业收入1.2亿元;与上海瑞昱汽车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新能源矿卡电机实现产业化,实现营业收入1.14亿元,预计每年可新增营业收入3500万元。2023年,甘肃电气集团新能源产品装备及相关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幅达27.86%。

甘肃电气集团累计投入6亿余元拓展新材料产业。合金粉末公司是重要单体之一,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集镍钴合金粉末、3D打印粉体研发、生产、热喷涂及技术咨询于一体的专业化增材制造与再制造技术应用高新技术企业,镍基合金粉末产品产销量及技术质量水平位列国内同行业前列。

但作为由兰州理工大学校办工厂改制而来的技术企业,管理基础薄弱、销售端乏力也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掣肘。合金粉末公司自2019年组建进入甘肃电气集团后,集团因地制宜调整产品结构、强化营销策略,给予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全方位支持,完善机制倒逼公司以“研发+销售”“两条腿”走路。截至2023年底,合金粉末公司经营规模较甘肃电气集团组建之初增长8倍,研发的稀土钴铬钼钇粉体材料显著提升医疗领域合金产品性能;研制的内燃机用镜面气缸内壁等离子体涂层技术,可将内燃机用低碳合金铁基合金涂层单项热效率提升0.3%—0.5%,预计每年可新增营业收入1500万元。

“智改数转”培育发展新动能

甘肃电气集团着力打造“科技创新、数字赋能、绿色低碳”三大引擎,推动质量、效率、动力变革,突出以目标导向强化科技创新、以新产品新技术驱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赋能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着眼转化抓技术创新。“科技创新的生命在于转化。”甘肃电气集团负责人表示,要紧跟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以此为导向,甘肃电气集团坚持紧贴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攻克新技术。

设置激励成果转化的专项奖励资金,投入80万元奖励技术创新项目。与中国科学院近物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交大等院所和高校联合,深化产学研用协同,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形成GSC5系列新一代智能接触器、可满足电梯行业新型安全要求的可通讯封星接触器、可方便矿山运输和开采的GSKF—400DC、GSKT—400等矿用开关,以及适用于充电桩、光伏、柔性供电、储能等新能源行业的GSC2—FM交流接触器等系列具有国内领先技术水平的设备和产品谱系,在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

配套国家“十二五”大科学工程的新一代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电源研发项目,突破4项核心技术难题,是全球首台大型非谐振全储能快循环脉冲电源。核电1E级开关设备应用于“华龙一号”漳州核电站及田湾核电站,打破了合资品牌的长期垄断。

组建以来,甘肃电气集团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地联合工程技术中心等35个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先后开展重大科研攻关17项,主持、参与制定和起草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共计132项。一大批“以用促研”的标志性成果形成收益。

超低温(零下60度)钻机电控系统全面实现进口替代,已向俄罗斯供货20套;核电1E级开关设备累计实现销售1.17亿元;船舶用大参数真空断路器销售近7000万元;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电源研发项目实现转化收入5788万元。近三年,新产品产值年均增幅超过20%,成为加速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保障投入抓“三化”改造。甘肃电气集团组建以来累计投入“三化”改造资金近9亿元,推动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提升20%以上。

成立“数字能源与数字控制技术研究院”,开展GSC5800—1250大容量交流接触器、GSC5B交流接触器宽电压低功耗模块、水电表智能远抄系统等低压电器元件智能运维研究,打造产业结构数智调整示范基地。紧抓能源产业“互联网+”变革机遇,研发智能化开关设备与智能化管理系统,起草修订国家能源局3.6千伏—40.5千伏智能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

开展各产业单元工艺大提升行动,单独列支技改技措预算投入,实施关键环节零部件智能化改造升级。中压空气绝缘开关设备制造数字化车间项目成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低压电器关键零部件实现自主生产供应,建成“全功能工厂”,保障质量自主可控。

截至2023年底,甘肃电气集团已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7个、“国家级绿色工厂”3个、“省级智能工厂”1个、甘肃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户。

优化机制厚植发展新优势

甘肃电气集团把改革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手段,从体制机制上保护创新、激发活力。建立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的“引流”机制。大力实施内部资源整合重组,压减法人户数、管理层级。2023年,整合改革后二级法人企业户数减少9户,降幅达50%。对所属61户子企业全面实施“一企一策”合理授权放权。

建立内部创新平台等创新资源共享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完善利于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培育的“英才”机制,研究制定柔性引进等创新人才招引政策,落实科技创新薪酬分配、股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推动创新要素向主业产业聚集。

面向未来,甘肃电气集团将紧跟国家与行业产业政策,按照国家及省市产业发展要求,一如既往深耕主责主业,布局新产业,勇担“链主”重任,主动开展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篇章贡献力量。

附件
关联稿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269号 邮编:610094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2 蜀ICP备1203265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微信

微博

新媒体矩阵

国资国企
在线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