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繁 | 简 |网站支持IPV6
|
在巴蜀大地的褶皱里,数字技术正悄然改写着乡村的命运。四川联通以十年为期,用央企担当为笔、数字技术为墨,在广袤田野间绘就一幅从“通信覆盖”到“数字赋能”的乡村振兴画卷。当深山基站的信号灯照亮苗寨的夜,当智慧平台的数据流涌动在柑橘园,当独居老人的动态跃上治理大屏,一场由数字技术驱动的乡村变革,正以星火燎原之势点亮蜀乡。
从 信号盲区 到 千兆满格,十年筑基织就乡村数字经脉
十年前,四川不少的山区乡村通信困境还是 “打个电话要爬山坡”的无奈。十年后的今天,甘孜州炉霍县新都镇的智慧大屏上,全镇23平方公里的路况、火情、独居老人动态实时跳动;内江市东兴区的橘子园里,雁飞摄像头精准识别异常动静,这背后,是四川联通用十年时间织就的 “数字经络”。
在宜宾珙县,通达社区的变迁是最好的注脚。这个由三个村合并而成的山区社区,2019年刚组建时,虽然公路通了,但通信网络仍是 “短板”。宜宾联通的扶贫队员带着施工队,在陡峭山路上架光缆、建基站,2024年新增3个移网基站、320个宽带端口,让1490户村民家的信号从 “时断时续” 变成 “快人一步”。“以前儿子在广州打工,打视频电话要举着手机找信号,现在坐在院坝里就能聊半小时。” 村民李大姐的话,道出了基础网络带来的改变。
宜宾联通与宜宾珙县通达社区结对共建
泸州星凤村的故事更具代表性。这个藏在乌蒙山深处的苗族村寨,曾因 “地广人稀信号弱” 愁坏了村支书。2016年起,泸州联通累计投入近 50万元,建起5个无线基站,布放6.5公里千兆线路。2022 年,当最后一段光缆接入村活动室,苗族老人杨清香的孙子第一次用手机看到了在外务工的爸爸 —— 那一天,全村像过节一样热闹。
泸州联通为古蔺县星凤村捐建党群服务中心篮球场
十年间,四川联通在巴蜀乡村竖起了6000 余个通信基站,让移动网络覆盖率从不足70% 跃升至98%,单点行政村覆盖率提升至95% ,千兆网络逐步铺满乡镇。这些矗立在山间的 “数字灯塔”,不仅照亮了村民与外界的联系,更成了乡村振兴的 “基础设施”。
从 信息孤岛到智治中枢,数村平台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以前开会要挨家挨户喊,现在大喇叭一喊,全村都听见;以前调解矛盾要跑断腿,现在联通数字乡村平台上就能上报处理。”内江隆昌市白杨村支书指着“联通数村平台”的智慧大屏,感慨数字技术带来的治理变革。这正是四川联通十年电信普服的第二重跨越:从“通信号”到“建平台”,让数字成为乡村治理的“智慧大脑”。
内江联通帮助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白扬村建设的数字治理平台
在宜宾通达社区,“联通数村平台”成了村干部的“新助手”。平台整合了党建、联防、村务公开等功能,村干部点开大屏,全村宅基地数据、产业情况、村民诉求一目了然。2024 年夏天,有村民通过平台上报“山涧路滑坡”,系统自动派单给网格员,两小时就完成了清理,这样的效率,在十年前想都不敢想。
泸州星凤村的“数字乡村”平台,更藏着温暖的细节。村里 20 多个摄像头接入党群服务中心,村干部通过 “联通看家” 功能远程照看独居老人。2024 年 2 月,正是这个平台让摔倒的杨清香老人被及时发现送医。“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老人儿子送来的锦旗上,这句话道尽了数字技术的温度。
泸州联通帮助泸州古蔺县星凤村数字乡村平台
甘孜州炉霍县幸福社区的“智慧城乡平台”则探索出更广阔的可能。在炉霍县新都镇,平台整合了商户资源、就业信息、政务服务,村民在手机上就能查社保、找工作、缴水电费。镇党委书记说:“以前群众办事要跑县城,现在‘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这就是数字治理的魔力。”
甘孜联通帮助甘孜炉霍县新都镇幸福社区建设的智慧管理平台
从“纸质台账”到“云端数据”,从 “上门走访”到“在线联动”,四川联通的数字平台像一座座桥梁,让乡村治理从 “粗放式” 走向 “精细化”,更让村民与干部的心贴得更近。
从产业单一到多元兴旺,数智赋能点燃乡村发展新引擎
数字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让乡村产业“活”起来。在泸州星凤村,苗族蜡染和古蔺腊肉曾“养在深闺人未识”。泸州联通的驻村队员用手机拍短视频、开直播,将蜡染技艺搬上云端,让古蔺腊肉“飞”向上海、广州。2024年,村集体收入从每月500元跃升至4300元,村民年底还能分红。“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还要通信息。” 四川联通不仅铺就了 “信息路”,更用数字技术激活了乡村产业的“一池春水”,让传统种养业升级,让民族文化“出圈”,让集体经济壮大。
泸州市古蔺县星凤村村民集中开展苗绣
内江的探索更具创新性。在东兴区团山村,雁飞摄像头监控橘子园安全,减少了偷盗损失;与中隆农业研究院合作的 “农旅融合园区”,用智慧系统监管水稻、稻米的生长环境,让 “科技农业”卖出好价钱。而“通信合作社”模式更让村民尝到甜头:永安镇400户村民加入合作社,每户每年节省通信费 2052元,村集体一年增收超3万元。“自己的宽带自己用,省钱还能帮集体赚钱,划算!” 村民的朴实评价,藏着最真实的获得感。
内江市永安镇村集体经济走村入户帮村民数村宽带入户
宜宾通达社区的“村自己宽带”思路也结出硕果。通过业务合作分成,2024年“百户村”攻坚让 104 户村民入网,村集体每年增收1.4万元。村支书算着账:“这些钱能修水渠、买农机,数字技术真成了‘摇钱树’。”
从数字鸿沟到共享红利,十年答卷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电信十年普服,是一部四川联通与乡村共成长的诗。从宜宾山区的第一根光纤,到甘孜草原的第一个5G基站;从解决 “打电话难”,到实现“智慧急救15分钟响应”;从单一通信服务,到“治理+产业+文化+民生”全领域赋能,数字技术如星火燎原,照亮了巴蜀乡村的振兴路。当宜宾珙县洛表镇通达社区的留守老人通过高清视频与远方子女唠起家常,当泸州古蔺县星凤村的苗族绣娘对着手机直播展示蜡染技艺,当内江永安镇的村民算着每月节省的171元通信费露出笑容这一个个鲜活场景,勾勒出四川联通在电信普遍服务十年间铺就的数字乡村画卷。
如今,在四川的乡村,数字不再是城市的“专属品”,苗族老人会用大喇叭听非遗故事,果园老板能通过手机调温湿度,村干部在大屏上就能管全村事。这背后,是四川联通作为央企的责任担当。期间累计派驻第一书记与驻村工作队员500余人次扎根乡村,投入数亿元建设网络,部署数字平台,创新模式带动集体经济,用联通方案与联通智慧,让乡村与时代同频共振。
站在电信普服十年的节点回望,四川联通织就的不仅是一张通信网,更是一张乡村振兴的希望网。未来,当5G、人工智能更深入地融入田野,当数字红利惠及更多角落,这幅“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的乡村图景,必将更加鲜活动人。而四川联通的数字画笔,还在继续描绘着属于巴蜀乡村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