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四川省钒储能企业合作发展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会议由四川省国资委主办、国家钒钛产业联盟协办,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何政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要求,围绕钒储能产业“建圈立链”,研究资源配置及电价等政策需求,探索产学研、料—制—用一体化商业模式,促进国资国企和民营企业合作发展,省市协同建设专业化园区,加快打造全国领先的全产业链条、全应用场景、全面商业营运的钒储能产业基地。
会上,国家钒钛产业联盟秘书长、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张邦绪深入分析了四川发展钒储能产业的优势,介绍了构建四川省钒储能产业一体化发展的“126”模式构想,即以建设全国领先的钒储能产业基地为核心目标;打造2个钒储能平台;抓好研究院、院士工作站、产业基金、产业链主、产业联盟、链商大会6个重要支撑点。
何政副主任在讲话中强调三点意见。一是加大投资布局力度。省属企业要按照钒储能产业链图谱的内在逻辑,进一步梳理已投资的各点位项目,加强与央企和民企合作,加强省市(州)县联动,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促进产业创新与金融创新融合,化点成珠、联珠成链,共建产业生态,培塑产业“链主”。二是创新实现应用场景突破。省属能源企业要抢占战略制高点,选择新能源项目“嵌入”钒储能功能,试点示范形成风光储一体化,同时有关企业要因地制宜推进供给端(上网式、分布式)、应用端等多形态应用新场景。三是做好要素保障支撑。各有关企业要加强向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等部门对接汇报,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确保钒矿、钒原料、钒流液“量、质、价”基本稳定可期,为钒储能产业培育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与会各方就四川钒储能产业发展充分发表意见,有关部门就钒储能产业发展规划、政策支持体系作了解读,有关企业提出了合作事项,会议就推进钒储能产业一体化发展和企业之间加强合作达成共识。
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经济和信息厅、科技厅、省国资委相关处室负责人;成都市、攀枝花市、内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四川大学有关专家学者;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攀钢集团、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公司、中国铁塔四川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四川发展(控股)公司、川投集团、省能投集团、四川兴川重点项目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内江投资控股、川威集团、大连融科、四川伟力德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