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繁 | 简 |网站支持IPV6
|
达州客运西站停放的定制客运车。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强 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尹梦奇 陈旻翔
问题
高铁网络不断扩展、网约车越来越多,乘客出行选择变多,汽车客运企业与高铁等抢客,行不行?
回答
“这是我们推出的定制客运。与过去的客运大巴相比,它在速度和舒适度方面有很大优势。”
“相比网约车,我们的定制客运不仅跑长途更方便、更便宜,关键还能下镇进村,去到网约车不愿去的地方。”
作出“跨界干物流”决定:花两年时间建成达州公路物流港,实现业务版图横向拓展
结论
底气在“老”,出路却在“新”:研判新形势、满足新需求、提供新服务
你有多久没有坐过客运大巴了?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全国公路营业性客运量缩水近70%。高铁网络不断扩展、网约车越来越多,乘客出行选择变多,汽车客运企业如何与高铁等抢客?5月15日,带着问题,记者前往四川交运达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川交达运)旗下的达州客运西站。
“怎么没看到整齐停放的大巴车?”刚踏进达州客运西站大门,眼前所见与记者记忆中的画面完全不一样。记者不禁生出一个疑问:这个拥有60多年历史的客运站,萧条到了这等地步?
当记者将疑问抛给川交达运生产经营部负责人董达,他连忙解释:“不是因为我们OUT了,而是因为我们变了。”
怎么变的?顺着董达手指的方向望去,记者看到,曾经停放数十辆大巴车的车位上,如今停放的是10余辆7至9座的商务车。“这是我们推出的定制客运。与过去的客运大巴相比,它在速度和舒适度方面有很大优势。”说着,董达拍了拍车上的座椅,“这可是模仿飞机商务舱座椅设计的。”
大车变小车后,座位变宽、速度变快,坐客运大巴不舒服的痛点解决了。但是,记者脑海里立即闪出另一个问题:坐高铁也舒适,难道商务车变舒适了,就会有人来坐?董达没直接回答记者的问题,他指着眼前一辆即将出发前往巴中市通江县的定制客运车说:“答案就在这趟车上。”
“您好,我是达运出行达州到通江的定制车司机,请问我到哪里接您?”出发前,司机李毛在手机上收到网络订票系统派送的订单后,拨通乘客电话了解具体需求。随后,记者也坐上这辆车,一起前往乘客杨先生所住小区门口接他上车。“定制客运让出行变得更省心了。”杨先生告诉记者,在车上睡一觉,醒来就到目的地,不必再为换乘操心。
过去“出发地—出发地车站—目的地车站—目的地”的“三段式”出行模式,如今变成上门接、送到家“一段式”出行。“与高铁相比,方便快捷、不换乘的舒适体验,是汽车定制客运的核心优势所在。”董达说。
董达介绍,2017年川交达运尝试上线第一条定制客运路线。此后,良好的市场反馈让公司决策层想明白一件事:大巴车客运量下滑并非出行需求萎缩,而是服务跟不上乘客需求。“过去是我们提供什么,旅客就被动消费什么。现在是旅客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他说。
川交达运不仅把候车大厅“搬进”乘客的家里,还把售票大厅“放进”旅客的手机里。“定制客运订单来自达运出行网络平台。”该平台负责人胡北介绍,目前达运出行平台总共运行115条线路,平均每天运送旅客超5000人次,年营收逾1.3亿元。
记者又有一个新问题:“一段式”出行、线上叫车,这些乘车体验网约车也能实现,川交达运拿什么竞争?董达说:“相比网约车,我们的定制客运不仅跑长途更方便、更便宜,关键还能下镇进村,去到网约车不愿去的地方。”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在转型定制客运的同时,还作出“跨界干物流”决定:花两年时间建成达州公路物流港,实现业务版图横向拓展。“目前,物流港年货物吞吐量350万吨,车辆进出70万台次,年交易额近20亿元。”达州达运公路物流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从俊介绍,物流港业务撑起川交达运的“半壁江山”。
大车变小车、班线变定制、跨界干物流,川交达运用“三招”打开生存空间。面对道路运输的变革,这家拥有6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汽车客运企业,底气在“老”,出路却在“新”:研判新形势、满足新需求、提供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