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金融委会议透露下阶段金融改革着力点
来源:           时间:2019年11月29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新华社北京1129日电 题:划重点!金融委会议透露下阶段金融改革着力点

新华社记者 吴雨

这两天,中国金融市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金融改革开放上来。中国政府网日前发布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相关信息,会议在介绍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进展的同时,提出了下一阶段金融改革开放重点工作,深化资本市场和中小银行改革被明确提及。

关于当前金融形势,会议做出判断: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市场秩序好转,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过去的一年中,金融监管部门分类施策:对威胁金融稳定的重点领域风险,及时“精准拆弹”;对潜在风险主动化解,实现“慢撒气、软着陆”;对将来可能显现的“黑天鹅”和“灰犀牛”风险,强化日常风险监测与评估;风险化解和处置过程中,把握政策节奏和力度,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指出,通过一年多的集中整治和多措并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有效稳住了宏观杠杆率,平稳有序处置了包商银行等高风险机构,稳妥化解中小银行局部性、结构性流动性风险,有序处置民营企业债券违约事件,出台资管新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等相关指引文件……

为了进一步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会议提出,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注重在改革发展中化解风险,多渠道增强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资本实力,完善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的长效机制,保持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不少分析人士发现,“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是近期金融委会议反复提及的内容,8月第七次会议、9月第八次会议也曾强调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同时,相关部门正主动作为,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为实现“六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根本上要靠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会议强调,下一阶段要突出问题导向,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和中小银行改革,引导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市场人士看来,金融委会议明确提及资本市场和中小银行两大改革方向,将为下一阶段金融市场稳定发展提供机制保证和动力支持。通过这两大方向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可以加速释放活力、促进竞争、增强内生动力,提升金融体系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促进金融和经济良性循环。

在资本市场改革方面,近期证监会明确了12个方面的改革任务,部分论证充分、条件成熟的改革举措已陆续出台,而上市公司分拆上市规则、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等也将陆续推出。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方面,人民银行适时适度向市场投放流动性,发挥存款保险制度核心职能,及时稳定了市场信心,稳妥化解中小银行局部性、结构性流动性风险。

“近期会议已连续3次关注中小银行改革,这充分体现了中小银行的改革、稳定与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尽管中小银行发展面临一定压力,但整体利润增速仍保持正增长,风险整体可控,依旧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中小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25%,贷款损失减值准备1.7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24.4%;前三季度中小银行实现净利润4483.5亿元,抵御风险的“弹药”充足;超过99.2%的中小银行流动性比例高于监管要求,中小银行流动性水平充足。

当日,会议还部署了近期在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进金融治理、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专家表示,近年来,我国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效果显著,提振了市场信心,支持了经济平稳运行。随着金融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一系列开放举措陆续落地,将加速推动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共享机遇和未来。

随着金融开发开放步伐加快,更多外资加仓——

外资持续做多 彰显中国魅力

伴随着近年来MSCI指数、富时罗素指数、标普道琼斯指数先后扩容纳入A股,国内金融开发开放步伐持续加快,更多外资正“跑步”加仓中国资产,中国资本市场正成为全球资本“做多”对象。同时,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成熟的企业文化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1126日收盘后,美国明晟公司(英文简称MSCI)今年对A股的最大一次扩容生效,当天通过沪股通和深股通净流入A股的资金总和超过200亿元。今年以来,通过互联互通渠道流入A股的“北向”资金合计达到2739.18亿元。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伴随着近年来MSCI指数、富时罗素指数、标普道琼斯指数先后扩容纳入A股,国内金融开发开放步伐持续加快,更多外资正“跑步”加仓中国资产,中国资本市场正成为全球资本“做多”对象。

中国资产魅力十足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资产规模分别达到17685.54亿元和21840.75亿元,合计持有规模39526.29亿元,已连续4个月攀升,并创下历史新高。

外资之所以看好中国资产,与中国资产自身吸引力不断增强密不可分。当前,A股估值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具备较大投资潜力。其中,沪深300指数整体PE(市盈率)估值11.69倍,上证50整体PE9.40倍,中证500中位数PE25.82倍,远低于历史估值中位数。

与此同时,与国际知名指数当前估值相比,A股低估值的优势明显。目前,标准普尔500指数估值为16.53倍,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25.38倍,道琼斯指数为14.71倍,远高于上证50同期的估值水平。

此外,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吸引了外资持续“扎堆”进入国内市场。

“中国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外资青睐A股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介绍说,截至目前,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665家,总市值为58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名。同时,A股上市公司涵盖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全部90个行业,在中国500强企业中,上市公司占到了70%,各项相关指标均反映出近年来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升。

从投资收益看,外资的收入不菲。兴业证券统计显示,互联互通渠道从201411月份开通到201910月份,将近5年时间内累计净流入8600亿元,持股市值为1.22万亿元,累计收益率为42%。截至10月底,今年“北上”资金的收益率好于多数国内公募基金的业绩表现。

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成为吸引外资增配“中国资产”的重要基础条件。20141月份以来,国务院经过4次分批审议,将全部2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的87%改为后置或取消。中国证监会、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多个部门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加快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其中,证监会通过持续简政放权,目前90%以上的并购交易已由上市公司自主实施;今年初主动承诺将审核时限由法定90天压缩到70天,目前平均审核用时进一步下降。

与此同时,一系列优服务、减税费、宽准入、强法治的举措不断推出,行政审批更加高效便利,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充沛,市场环境更加开放透明,经营预期更加稳定向好。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境外资本加速投资中国,背后是中国持续推动对外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维持自身金融稳定、提高外资吸引力的结果。在此过程中,中资机构既要学习外资的优点,取长补短,又不该过度害怕外资进入带来的竞争。国内监管部门的各项制度和举措并非形同虚设,外资适应国内监管环境将需要时间,短期看,外资金融机构要快速超越中资机构的难度较大。

兴业证券分析师王德伦认为,外资增加配置以A股为代表的中国资产,本质上是全球资产配置正转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海外知名指数公司纳入A股权重是这一过程体现的结果。随着外资成为与公募、保险和社保体量相当的A股“重量级”机构投资者,外资将逐步对优化国内传统投资理念、投资生态、投资风格发挥影响力。

金融开放成果丰硕

外资持续“做多”中国,离不开国内一系列金融开放举措。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显示,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新办法,包括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参与设立和投资入股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允许境外资产管理机构与中资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子公司合资设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财公司等多项内容。

业内专家表示,这些金融业开放举措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外资机构市场准入和在华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例如,美国运通发起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连通公司”的筹备申请获批,迈出中国银行卡市场开放的重要一步;德国安联保险集团筹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外资控股保险公司;瑞银集团增持瑞银证券的股比至51%,成为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此外,瑞银资管、桥水、路博迈等22家知名外资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成为私募管理人,合计发行产品52只,资产管理规模接近60亿元。

此前,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提出9项对外开放新举措,并在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加快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抓紧落实已公布的对外开放举措。预计到今年年底,部分双向开放举措将陆续推进。

中国证券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安青松表示,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是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招。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将带来先进的技术手段、成熟的企业文化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在“鲇鱼效应”刺激下,中国金融行业将焕发出勃勃生机,整体实力和水平必将大幅提升。

安青松还表示,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能够促进中国金融机构加快“走出去”,打开国际视野。中国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推动业务多元化、经营全球化、服务国际化。同时,加快推动金融开放,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记者 周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