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抓好产业扶贫 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中铁二院产业扶贫纪实
来源:中铁二院           时间:2020年08月31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作为一家有责任担当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中铁二院始终将帮扶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坚持“真扶贫、扶真贫”,将产业扶贫视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把培育产业视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和核心抓手,聚焦“产业扶贫”,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提升精准脱贫内生动力。发挥央企带动作用,按照“企业引领、产业扶贫、整村脱贫”的工作思路,围绕打造“一村一品”,探索走一条“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精准扶贫路子,立足巴中恩阳岳王村、万寿村和甘孜州泸定县庄子村资源禀赋和帮扶实际,突出抓好以沃柑、藏香猪、文旅结合为主的支柱产业,产业扶贫呈现出基地有规模、产业有链条、市场有主体、政策有力度、模式有创新、扶贫有成效的“六有”态势。贫困村村民人均收入从2014年底的2500元提升到2019年的人均7000多元,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实现率先“脱贫摘帽”,广大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实现“造血”式脱贫。

以“沃柑”产业为引领

推动脱贫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巴中恩阳岳王村,位于秦巴革命老区的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东南,毗邻南充市仪陇县,村子三面环水,只有一条路通往外面的县道,2015年精准识别为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4156人。中铁二院于2016年对该村开展对口帮扶工作,驻村干部结合巴中恩阳地理气象特点,带领贫困村民,通过上网查资料,请教农业厅专家,找权威机构检测村里的土壤、水源,与当地政府、合作社沟通产业发展规划等等,最终确定发展“沃柑”产业。中铁二院先后在岳王村投资180多万元予以产业帮扶支持,种植沃柑300亩,在持续几年的资金、技术指导等全方位的帮扶下,在当地政府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反复试验,沃柑产业获得大丰收,2020年收果近10万斤,给村民带来了增收的希望,但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本的销售计划,面对扶贫水果滞销,中国中铁二院切实履行央企责任,积极研究,最终确定在防控形势稍有好转后,在确保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通过职工申购,统一运送的方式帮助岳王村销售沃柑,在3月中旬帮助销售沃柑19吨,同时通过特色包装、委托深加工,将扶贫产业成果推向市场,推荐、带动周围企业及乡镇进行采购。为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的同时,一条全新的“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精准扶贫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为岳王村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以“藏香猪”产业为特色

推进脱贫产业帮扶提质增效

甘孜州泸定县庄子村位于该县以南35公里的大渡河东岸,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贫困人口153人。中铁二院于2018年对该村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借助庄子村地处高半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中铁二院扶贫干部依托返乡能人、致富能手等,发挥“头雁”效应,牵头成立庄子村集体经济“万彬合作社”,发展藏香猪养殖,养殖藏香猪200余头,改变了该村集体经济“空白”现象。庄子村养殖藏香猪的消息很快在对口帮扶单位中铁二院不胫而走,受到广大职工热烈追捧,中国中铁二院扶贫办积极协调运作,落实帮扶销售举措,与贫困户签订生猪购销协议,并在公司开展“舌尖上的高原土猪、心坎上的精准扶贫”活动,对庄子村30头生猪进行保护价收购,销售收入达12万元;2019年,中铁二院加大对庄子村集体经济“万彬合作社”扶持力度,开展了两次藏香猪“以购代捐”售卖活动,中铁二院各基层单位大力支持,广大职工热烈响应。党委机关、司办、工会机关、人力资源部、生管部、财务部、海外部、公路市政院、地铁院等单位共认购藏香猪102头,占该村符合出栏条件藏香猪总数的90%。中铁二院“以购代捐”的创新举措,直接增加对口扶贫村庄子村经济收入近30万元,有效实现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带动扶贫目的,切实为庄子村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

以“文旅融合”产业为重点

创新脱贫产业帮扶举措

巴中市恩阳区万寿村位于恩阳区东南部,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84309人,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5年,在四川省副省长杨洪波等省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中铁二院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要求,选派驻村干部到万寿村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经过走访调研,结合当地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条件,确定实行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中铁二院提供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参与打造以万寿村长寿文化为支撑,集民宿、生态水产、畜禽养殖、特优水果及养生、水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万寿养生谷景区,加快发展“沃柑”“黑米”等特色农业,实现文旅融合发展,不但甩掉了过去“找不到婆娘、留不住姑娘”的“穷帽子”,还一举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桂冠”,万寿村先后获评“2019年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2020年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村民人均年收入有了显著提高”,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以“以购代捐”模式为载体

推动脱贫产业多元化发展

为地区长效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持,同时让投入的资金转化为生产资本,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带动贫困村民长效稳定增收,是中铁二院坚持市场理念,从企业经营角度对扶贫工作的重要思考。在突出抓好以沃柑、藏香猪两个支柱扶贫产业的同时,瞄准扶贫产业链条出实招见实效,发展多元化扶贫产业载体,充分利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委托加工+市场营销”等模式,采用先期扶持幼苗、幼种投入,农户自行种养,企业定向回购等方式,引导扶贫村民在抓好支柱扶贫产业同时,发展土鸡、蜂蜜及木耳、花椒、野生天麻等种养殖产业。在巴中新建的“巴山土鸡”养殖基地年出栏量达5000余只,年收入超过10万元。在泸定县庄子村对野生蜂蜜进行产品包装推介,员工自愿购买蜂蜜近2000斤,年销售额约20万元;同时,扶贫村试验培育的薄皮核桃、羊肚菌等农特产品也在中铁二院扶贫日“以购代捐”活动中受到职工热烈追捧。中铁二院“授鱼”更“授渔”的扶贫模式,有力地推动了贫困村产业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

以“扶智+扶志”为依托

助力脱贫产业帮扶持续发力

治贫须治愚、扶贫要扶志。中铁二院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深刻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意义。为了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中铁二院坚持把“扶智+扶志”作为教育帮扶产业扶贫助困地治本之策,通过开办农民夜校、结对助学等方式提升村民文化水平,先后4次派技术专家赴泸定县举办培训班,为当地交通系统130余人次技术人员讲授地质勘察、挡墙设计、边坡处理等专业知识;分两批接纳泸定县交通局近30名技术骨干到中铁二院轮训学习,先后接收巴中市恩阳区两名同志到公司挂职锻炼,通过“造血”式帮扶,增强贫困群众自主改变贫困面貌的决心和能力,真正实现“我要脱贫”向“我能致富”转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寒门”多出“贵子”是斩断穷根的利器,中铁二院下大力气开展教育产业捐资助学活动,自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助学资金60余万元,从小学到研究生各个学习阶段,按每年1000元至5000元不同标准,对贫困学子给予学费补助。目前中国中铁二院已帮助15名贫困学子迈进大学校门,其中6名学生顺利毕业,并希望他们把爱心传递下去,以乡村振兴为己任,继续报效祖国、回馈社会、反哺家乡,从而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铁二院还在岳王村和庄子村创建“少年儿童爱心书屋”,累计捐赠书籍2000余册,坚持开展爱心伴读、心理关爱、微心愿征集、彝娃进城、“科技点亮梦想”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夏令营、冬令营等系列活动,让贫困孩子走进大城市、走进中铁二院,实现“九个一”帮扶小规划(即:体验一所大学、认识一家企业、参观一座展馆、游玩一个公园、闲逛一处商场、欣赏一部电影、品尝一味美食、走进一户家庭、结交一群伙伴),点亮贫困孩子梦想,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在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中铁二院充分发挥智慧和行业优势,加大“授人以渔”的产业帮扶力度,切实把短期扶贫与长期“扶智+扶志”相结合,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以更精准的扶贫方式取得高质量的扶贫成效,努力让扶贫村的贫困村民一个不落地全面奔小康。

产业兴旺,是解决贫困地区问题的前提,是贫困村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的新要求。中铁二院把“帮眼前”与“扶长远”有机结合,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而异”的产业帮扶原则,积极帮助贫困村民谋思路、找门路,深挖当地资源禀赋,以产业化思维带动产业上下游发展、凸显特色产业价值、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特色富民乡村产业,推动地区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确保贫困村民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使贫困村民“退得出、稳得住、巩固好、逐步能致富”。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