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绣花功夫” 电力助推脱贫攻坚——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案例
来源:国网四川省电力           时间:2017年07月03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在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作出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新的决定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迅速贯彻落实,制定“电力助推扶贫攻坚十大行动计划”,提出“三步走”工作目标。两年来,公司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工作部署,着力“四大片区”,紧密结合全省“五大扶贫工程”等工作重心,瞄准扶贫,突出精准,加快推进贫困地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对口帮扶凉山喜德县和乐山马边县,并定点帮扶乐山马边县高石头村、柏香村、珍珠桥村以及凉山喜德县阿吼村、各则村。

一、发挥行业优势,加快贫困地区农网建设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坚持以坚强电网支撑扶贫攻坚,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为目标,科学开展电网规划研究,优化全省电网建设方案和投资策略,重点关注“四大片区”电网发展需求,加大民生改善电网投资力度。

(一)反复核查摸清现状。落实东明书记关于推进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不落下一户一人”具体要求,公司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脱贫任务重、难度大的甘孜、凉山、南充等市(州)现场调研督导和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并进一步组织力量对供区内贫困户、贫困村供电现状、脱贫攻坚用电需求、贫困村电网改造需求情况进行再次梳理分析,彻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后续项目计划下达明确了方向。

(二)提早布局投资规划。结合清理的结果和脱贫攻坚用电需求,公司规划4年内彻底解决贫困地区用电问题,确保公司供区内无一户人口因供电问题影响脱贫。201610月,省政府与国网公司签署电网改造升级和机井通电工程合作协议,计划两年内投资94亿元,主要用于全省6000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实现5000眼农田灌溉机井通电,重点改善我省贫困地区农村电网基础设施。

(三)坚持标杆引领示范。公司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以秦巴山区脱贫任务艰巨的仪陇县及安溪潮村电网改造为电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示范点,安排3.01亿元资金对仪陇县289个行政村实施电网改造升级,同时加大安溪潮村电网建设改造力度,户均配电容量达到2.73千伏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供区内其余贫困村电网改造项目均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加大建设实施力度,切实满足生产生活和扶贫项目用电需求。

二、发扬帮扶精神,三位一体实施精准扶贫

(一)产业扶贫促发展。2010年起帮扶高石头村,该村人均纯收入从当年1560元增长到20165400元,66户贫困户全面脱贫。累计向柏香村等3个村118户贫困户发放鸡苗5890只,投资建成占地120亩年产1万只鸡禽的现代化生态鸡养殖基地,解决当地6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助力彝兴微信商城正式上线,为贫困户4000余只跑山鸡搭建销售平台。安排资金56万元,支持阿吼村发展种植、养殖业,搭建产业脱贫平台。

(二)智力扶贫结硕果。建立“扶贫帮扶培训专家库”,27名当地青年参加电工培训,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从事电工相关辅助工作。组织技术人员前往帮扶村开办生态鸡养殖技能培训3期,受益村民达120余人次。积极与团省委爱心组织对接,累计捐资超过1000万元,在全省范围内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4所、“川电留守学生之家”204所,促进了贫困地区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爱心扶贫暖人心。深化电力服务进社区、“包片进村”等活动,架起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切实解决供电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0万余人次。在全国第三个“扶贫日”,公司组织两支党员服务队为60户彝族村民家庭的老旧线路改造,新装节能灯300多盏,改造线路4000余米。主动开展各类扶贫捐赠活动,累计捐赠资金365万元。统筹安排电力医院送医上门,完成胸片、超声等检查701人次,发现病例34例,提出诊疗建议方案,改善“因病致贫”的现状。

三、发掘帮扶成效,精心提炼扶贫典型经验

按照省委“挂包帮”工作部署,公司自2010年起开始对口帮扶高石头村,八年的真情帮扶不仅让高石头村顺利脱贫摘帽,也让公司在“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的道路上总结出五步走工作法和“五项措施”两条具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的典型经验。目前该经验已经推广应用到公司定点帮扶的其他贫困村中。

(一)总结提炼 “五步走”工作法

第一步,建档案,确定措施。在扶贫一线设扶贫工作办公室,多次会同高石头村等村组干部对不断完善贫困户基础档案,结合村民需求和愿望调整落实新一年精准扶贫规划,明确受益对象、实施内容、投资规模、进度安排等,做到准确无误。   

第二步,抓培训,增强技能。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种养殖、电工、泥瓦匠、刺绣等技能培训,增强当地群众技术技能水平,使其在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发挥一技之长,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并传承传播民族文化。

第三步,搞竞赛,强化激励。开展“养殖能手劳动竞赛”、“文明新风好家庭”、“五星少年”等评选活动。竞赛机制的引入,增强了村民的自主脱贫意识和内生能力,帮助彝乡的群众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和生活习惯。“劳动竞赛扶贫”被中国民生发展论坛授予“2016民生示范工程”荣誉称号

第四步,搭平台,发展产业。成立养殖业合作社,利用当地优越自然条件,着力打造品质优良、生态环保、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并积极开拓销售市场,积极打造“互联网+生态产品”的销售平台。

第五步,建联盟,整合资源。倡议建立“马边扶贫联盟”,共享扶贫资源和心得,加强资源整合。通过扶贫成果和投资经验的分享,更广泛地吸引优质社会资源,让参与扶贫的社会企业少走弯路,投入更有成效。合力把扶贫工作推上更高的台阶,带领贫困山区奔小康。

(二)创新制定扶贫“五项措施”

措施一:反复摸排,精准识别扶贫对象。通过逐户走访、实地调研、与马边县政府对接等方式,全面掌握帮扶户的基本情况,确定了高石头村66户贫困户作为扶贫对象。

措施二:深入分析,精准摸清致贫原因。收集贫困户的成员结构、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等详细信息。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分析,掌握不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

措施三:因地制宜,精准实施帮扶措施。从实际出发,根据地域及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精准实施“产业扶贫”、“爱心扶贫”、以及“智力扶贫”的“三位一体”帮扶措施。

措施四:量化指标,精准落地考评机制。把扶贫工作列入公司重点工作,量化扶贫目标任务,完善考评机制,加强对扶贫责任单位和责任干部的考核力度。

措施五:持续改进,精准达到扶贫目标。对扶贫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估,不断改进扶贫工作措施,努力实现被帮扶户全面脱贫目标。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