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电网行业优势 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来源:群众工作处           时间:2018年09月13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20188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电力”)坚持以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四川省“四大片区”、“五大扶贫工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行动计划,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以“电力助推脱贫攻坚”十大行动为抓手,以服务改善民生为己任,确保了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助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更好的服务了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为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建设作出了贡献!

一、立足电网特点,全力推进贫困地区电力建设

一是突出重点,深入推进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在两次集中力量对国网供区内的70个贫困县、8536个贫困村电网状况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大力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两年攻坚战”三个专项农网建设任务,截止2017年底,累计投资53.44亿元,对3473个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完成13万余户易地搬迁、3.5万余户彝家新寨和藏区新居的供电任务,为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提供了电力保障。为供区内5019个贫困村退出,169万人脱贫提供电力保障,确保无一人一户因电力原因影响脱贫。

二是用心服务,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大力推进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同价县(区)累计已达到60个,每年减少贫困地区居民电费支出14.2亿元。深化电力服务进社区、“包片进村”等活动,1200余个工作组进村入户,架起电力服务“连心桥”,户均停电时间较“十一五”减少8.27小时。“95598”服务热线实现贫困、偏远地区全覆盖,开通藏羌彝等多语种服务,缴费网点达到4089个,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便捷服务。

三是真抓实干,全力服务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积极服务深度贫困地区资源开发,加强跨区跨省及省内重要水电外送通道运维,畅通电力外送大通道。全力促进水电消纳,保障了“三州”4200万清洁能源并网,年发电量1600亿千瓦时。开辟绿色通道,及时为3859个农村产业项目通电投产,满足农副产品加工、养殖等产业发展需求,为贫困群众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彰显为民情怀,创新“产业+智力+爱心”三位一体造血式扶贫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四川电力本部参与乐山市马边县和凉山州喜德县精准扶贫工作,并定点帮扶2个深度贫困乡和5个贫困村,其中已有4个贫困村退出贫困村序列。下属基层单位按照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帮扶甘孜州康定市、乡城县及147个贫困村村,目前已有70个村脱贫。全公司共派出扶贫干部159名驻村干部,另选派了两名同志赴深度贫困乡镇挂职。

一是依托集体企业平台,打造绿色生态品牌。四川电力以“产业发展”为关键,创新工作思路,依托集体企业平台,分别在马边县和喜德县成立扶贫开发农业公司,抽调科级干部和员工专职负责农业公司运营,协助驻村干部与当地合作社对接,统一回购贫困户种植、养殖的农产品和畜牧产品,采用“互联网+”的概念,开启“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产业发展模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成功打造“彝兴”和“丽火”两个绿色品牌。截至目前,两个农业公司累计实现产值达30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增收100万元以上,工作得到省纪委、省军区、省国资委等部门领导高度认可。

二是充分利用教育优势资源,强化智力帮扶。整合国网四川技培中心等优势教育资源,对外,坚持“授人以渔”教育扶贫理念,加强贫困地区本土人才培养,免费培训400余名电力专业藏区学生,提高贫困地区电网运营管理能力,形成贫困群众与电网企业双赢局面。开办党课和农民夜校310期,广泛宣讲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对内,实施人才援藏,技能鉴定“送考进藏”、藏区对口帮扶等系列工程,不断提升藏区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技能水平,从根本上提升了贫困地区优质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为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富有特色的爱心帮扶活动。开展以电力知识进乡村、农村安全用电等为主题的“六个一”扶贫日系列活动,1200余个工作组走进贫困地区。联合地方政府成立张思德服务联盟,进一步拓宽为民服务渠道;建立涵盖服务、安全、稳定的“三本台账”,推动共产党员服务队进农村,架起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以转变工作作风为行动指南,推进“包片进村”,有效解决农村优质服务、客户诉求等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红细胞”零公里志愿关爱计划,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最基层、最一线。安排送医上门,免费为贫困户体检701人次,提出诊疗方案,防止因病致贫。建成“川电留守学生之家”208所,组织志愿服务15万余人次,13万留守儿童受益。

三、坚持管理创新,提炼“五步走”工作法

四川电力在“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的道路上不断创新,总结出“五步走”工作法,该管理经验具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对于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具有借鉴意义,目前已经推广应用。

第一步,建档案,确定措施。会同定点帮扶贫困村村组干部对贫困对象逐户进行详细识别,找准致贫原因,不断完善贫困户基础档案,结合贫困户需求和愿望,因户施策,调整落实新一年精准扶贫规划,明确受益对象、实施内容、投资规模、进度安排等,做到准确无误。   

第二步,抓培训,增强技能。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聘请有关方面专家、技术能手深入实地开展种植、养殖、电工、泥瓦匠、刺绣等技能培训,提升社会竞争力,使其在产业发展和生态旅游业中发挥一技之长,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并传承传播民族文化。

第三步,搞竞赛,强化激励。开展“养殖能手劳动竞赛”、“文明新风好家庭”、“五星少年”等评选活动。竞赛机制的引入,增强了村民的自主脱贫意识和内生能力,帮助彝乡的群众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和生活习惯。

第四步,搭平台,发展产业。成立养殖业合作社,利用当地的优越自然条件,着力打造品质优良、生态环保、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并积极开拓销售市场,积极打造“互联网+生态产品”的销售平台。

第五步,建联盟,整合资源。倡议建立地方“扶贫联盟”,共享扶贫资源和心得,加强资源整合。通过扶贫成果和投资经验的分享,更广泛地吸引优质社会资源,让参与扶贫的社会企业少走弯路,投入更有成效。合力把扶贫工作推上更高的台阶,带领贫困山区奔小康。

四、担当国企责任,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圆满完成

继续精准施策,巩固提升定点帮扶成效。把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已经脱贫的定点帮扶贫困村,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落实后续帮扶政策,确保稳定脱贫、同步奔康。巩固促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当地气候、环境等资源禀赋,发展特色种植业和优势养殖业。总结“彝兴”“丽火”品牌推广经验,充分利用“互联网+”网络技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教育引导,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开展种养殖培训、农民夜校、廉洁教育等活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深化爱心帮扶。依托“川电留守学生之家”,关心关爱贫困地区留守儿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深入开展电力志愿服务,帮助彝乡的群众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和生活习惯,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的幸福感。

四川电力在扶贫工作方面曾获得人民日报《民生论坛》“劳动竞赛民生示范工程”、四川省定点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国有企业脱贫攻坚考核优秀等29项荣誉称号,61位同志被各级党委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有关工作被央视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过去取得的成绩不断激励着四川电力始终保持决战决胜、不胜不休的态势,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扎实做好电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