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周末都没回去,天天都看到他在村头四处奔波,甚至有时候晚上八九点的都能看见他从村里打着手电筒回去。别看他人很年轻,敢做敢为,为大家办的都是实事、好事,帮助我们贫苦农民发展找路子、修房出点子、脱贫过上好日子,是我们老百姓真正需要的好干部……”。这是一位贫困户对王亚运驻村帮扶工作的评价。“一张简易的木床、一张破旧的书桌、一把椅子、一张两河村脱贫攻坚作战示意图和一张扶贫搬迁规划图”这就是王亚运驻村宿舍的全部“家当”,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在如此简陋的工作环境中王亚运用激情和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
王亚运,男,汉族,生于1990年8月,中共党员,四川华西集团青年职工。按照上级组织部门关于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的安排,华西集团26岁的青年党员王亚运于2016年3月进驻宜宾市筠连县两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王亚运积极融入到两河村,务实肯干,彰显着一名国有企业青年职工的担当和奉献精神。在两河村,只要提及“小王书记”,村民总是赞叹不已,为这位90后青年竖起大拇指。王亚运的工作得到了市县乡村各级的一致好评,2017年4获得筠连县脱贫攻坚优秀扶贫干部称号。
一、深入农户,吃透村情民意
到村的第一天,王亚运就接到这样一张清单“两河村共有贫困户86户、356人,12户因村组道公路不通、交通不便致贫,25户因病残、缺乏劳动力致贫,半数以上因缺技术致贫,全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全镇倒数第二、贫困人口全镇第一……两河村2016年计划脱贫摘帽”看着一连串显眼的数据,王亚运并未震撼,而是心中暗自许下誓言:要在两河村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留下自己最深厚的印记,要为全村的贫困户都为过上好日子而勇于走遍所有的泥泞小道。王亚运是这样想,也就这么做的。驻村不到一个月,他就深入两河村田间地头,走村串户倾心交谈,了解两河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情况,了解贫困户生活现状和致贫原因等,组织村支两委干部召开座谈会、研究帮扶措施等工作,与村组干部、村民拉家长、谋发展,并将村民诉求记在心上和本子上。王亚运每月平均有25天住在村里开展工作,每天坚持一日一记, 目前已形成16本近400篇8万余字的工作日志。王亚运讲将每天的工作情况记录下来是为后面更好的开展工作。他说:他闲不下来,只要有空就会往农户家里跑,因为只有知晓贫困户真正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才能对症下药的开展帮扶工作。
到村后,王亚运先后完成村务公开栏建设,把村里大小事情一律张榜公布,特别是扶贫项目的开展,将村干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中,打消群众的疑虑;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公开自己的工作信息,方便群众第一时间找到自己。
二、尽心扶贫,确保有序推进
在前期走访的基础上,王亚运结合两河村实情,编制了村脱贫规划及实施方案,制定脱贫攻坚作战示意图、挂牌作战。推进两河村107.99万整村脱贫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逐一帮助贫困户搞好产业发展。两河村主要产业是茶叶,但因村里缺乏茶厂致使茶叶销售难、价格波动大,为此王亚运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建设茶厂,现在两河村已有两个自己的茶厂,有效解决了村民茶叶销售的难题。此外,王亚运为解决贫困户缺乏资金发展项目的困难,共为55户贫困户协调31.7万元周转金发展产业,帮助18户贫困户完成56万小额信贷,同时邀请省上农业专家到村指导产业发展,对接公司为贫困户寻找茶叶销售路子,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为帮助贫困学生走进学堂,王亚运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为19名贫困学生争取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资助,在村里王亚运还搞起了“农民夜校”,让更多的贫困孩子和缺乏知识的村民参与进来……
在王亚运及村组干部的一同努力下,两河村2016年实现贫困户脱贫81户340人,顺利通过脱贫摘帽验收,完成公路整治4.7公里,公路硬化2.7公里,帮助贫困户实现危房改造25户、易地扶贫搬迁12户40人、建成新村集聚点一个,解决34户饮水困难的难题;同时带动贫困户发展良繁茶种植200亩,改良种茶400亩,生猪养殖783头,林下土鸡饲养6855只,新建圈舍620平方米,帮助贫困户务工就业78人。2016年两河村贫困户人均增收达1648元,在年终镇村评比中,两河村2016年人均纯收入全镇第二,历史性的实现大翻盘。
三、重建家园,发挥专业优势
在两河村贫困户王启才家房屋倒塌后,王亚运及时组织村支两委为其搭建救灾棚,通过多方渠道申请救助,其中联系所在企业华西集团捐赠红砖10000匹、协调当地石料厂捐赠砂40吨、协调中心小学建设老板捐赠水泥4吨、请求镇政府救助资金3000元等,帮助其重建起房屋;期间王亚运全程参与、指导建设。王亚运讲到,他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位老大爷是六组贫困户王正贵,王大爷74岁,第一次见到大爷时,王大爷手中端着一口粘补过的脸盆,用了八年至今,看着勤俭朴素的大爷,王亚运下定决心要为大爷办点事,相继的几天,王亚运自己掏钱购买网子并帮助王大爷将鸡圈建好,还协助大爷购买猪、牛、鸡等;在王大爷家进行搬迁建房时,王亚运基本天天都会到现场为其出谋划策,帮助王大爷一家排忧解难。
两河村贫困户中有12户因交通或地址灾害需进行搬迁安置,25户因房屋年久、缺乏资金需进行危房改造。王亚运心里很明白,要让贫困户脱贫就必须保证他们要有安全住房。于是,王亚运召集村组干部讨论研究解决贫困户住房的难题,并提出12户搬迁安置户进行集中安置、统筹建设的想法,既解决安置户缺乏地基建房的困难,也降低贫困户建房的成本,该想法当场得到大家的赞同。
在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的全程中王亚运扮演着“总工程师”的角色,不管是安置点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邀标、材料进场、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表、现场按图施工等,王亚运都充分发挥他的专业优势。建设期间,每天一早可以见到王亚运穿着一双水桶鞋、夹着图纸来到安置点的工地,和修建的师傅们交谈自己的想法。为了帮助贫困户能尽快建好房,王亚运和施工工人一道,100天不分日晒雨淋,连续70天未曾休息,终于完成房屋建设,将一片田地变成美丽的安置小区。
四、抗洪抢险,媒体广泛报道
2016年7月12日,两河村遭10年未见的暴雨袭击,强降雨致使河水上涨,严重威胁到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暴雨一开始王亚运随时关注河水水位情况,几乎每隔十分钟就会顶着暴雨去看看水势情况。晚上10点过了,雨越下越大,水位开始猛涨,已经到了“防汛疏散水位线”,他急忙提起警锣并通知村组干部来到河边挨家挨户敲醒农户,准备安全疏散。晚上11点,一阵暴雨袭来,王亚运看见河水已漫过连接镇上和村上的两座小桥,马上组织群众封锁桥头禁止通行,并和村组干部按照“两河村防洪防汛应急预案”,召集村组干部组织村民有序地从安全路线疏散,此过程中王亚运曾反复劝说不愿离开的老年人,并帮助老人到安全地带。7月13日凌晨1时,安全转移危险区域村民共200余人,且做好安置。直到凌晨2时许,雨量变小,河水水位下降,在确保安全后,才有序疏导群众返回家中并逐户清点是否全部安全返回。这一晚王亚运几乎没睡着,心中始终惦记着群众的安危。
7月13日上午,四川新闻网发表题为《暴雨致水库溢水 驻村书记挨家挨户敲门预警》的新闻,对王亚运投身此次抗险救灾工作情况进行了报道。随后,腾讯新闻、搜狐新闻和网易新闻等多家国内主流媒体还对该新闻进行转载报道,赞誉了王亚运的这一行为。
一年多来,王亚运秉承 “贫困户就是家人、亲人,带一颗真诚的心、办好每一件事”的态度,穿梭于两河村的各个角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把贫困户放在心上,把脱贫梦落实在行动上。作为一名青年共产党员,王亚运正以一名青年共产党员的担当奉献精神,在扶贫的路上继续抒写美丽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