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跬步 行千里 八年扶贫改变穷山僻壤——陈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来源:群众工作处           时间:2018年09月13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陈玲,四川航空集团党委常委、董事、工会主席。作为班子中唯一的女同志,8年来,陈玲在四川省委、省国资委党委和川航集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用坚韧的意志履行着共产党员的使命,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上级赋予的重大责任,用博大的爱心让彝寨换新颜。

2010年到2018年,陈玲同志一直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战线:在宜宾市屏山县她完成了三大工程:建成村级道路40余公里——实现户户通公路,建设三个村民活动中心和三个村卫生站——落实村村有医生,建立“茵红李”种植、“豪猪”养殖、村民饮水工程改造等多个惠民致富项目——确保人人能脱贫;尤其是2015年,川航承担国家脱贫攻坚重点项目——全彝族极度贫困的凉山州越西县春景村和友谊村以来,陈玲同志更是以常人无法想像的坚韧和统筹能力,圆满完成了任务。在南充市阆中岳林垭村完成片区饮水工程建设,设立同心教育基金;在凉山州越西县筹集投入500万元扶贫资金,完成82户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建立“羊肚菌”种植基地和“跑山鸡”养殖基地,川航帮扶的两个村全部如期脱贫,实现两个第一:“越西县第一个轻钢结构搬迁房修建”和“越西县易地扶贫搬迁房质量第一”。陈玲同志还向省里争取到2000万元专项资金,治理越西县春景村泥石流灾害。她在贫困地区推动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影响1000余户山区村民。在凉山州越西县帮扶两个彝族村以来,昔日的彝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不愁完全实现,三保障样样落实,四个好对标奋进。两年来,在陈玲同志的努力下,四川航空承担的各项脱贫攻坚任务公司启动快,效率高,成效显著,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省扶贫移民局的多次肯定和充分赞扬,2017年四川航空获得四川省国资委脱贫攻坚先进单位等荣誉。现将主要事迹汇报如下:

一、深刻认识,信念坚定,践行脱贫攻坚的国企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这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政治任务。作为川航分管扶贫工作的陈玲,深知自己肩负的是川航集团党委的信任,更是川航党委向党中央、省委、省国资委以及帮扶点贫困群众的郑重承诺。

她运用企业管理办法,顶层设计精准脱贫路线图。一是建立机构:成立了由集团党委书记任组长,各党委委员、经营班子成员及高管人员组成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设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责任分工。二是找准抓手:以贫困村为生产一线,把选优派强驻村干部作为推动驻村帮扶工作的核心力量。通过竞争性选拔,将8名优秀干部选派到村任职,并明确了“组织领导直接与驻村干部挂钩、资源配置直接与驻村实际挂钩、关心关爱直接与驻村需求挂钩”的“三挂钩”机制。三是针对每个帮扶村,通过自己多次实地走访调研,结合派驻干部掌握情况,指导驻村干部与乡、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商议编写了《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并编制了《脱贫攻坚工作制度》、《专项例会制度》,特别强化了资金监管、台帐管理和费用报销程序,形成层层有监督的管理机制。四是营造人人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她组织相关部门利用内部报纸、杂志、微信平台、简报、内网、楼宇电视等渠道及时跟踪报道公司帮扶动态,并率先主导开展“脱贫攻坚宣传周”活动,深化多年坚持开展的“扶贫日”活动,让每一个名员工都为脱贫攻坚——这一国有企业义不容辞责任和义务贡献川航人的一份力量。两年来,川航干部员工共捐款130余万元,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工作。

二、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多轮驱动脱贫奔康

今天走进大凉山深处的春景村,河堤整齐宽敞,田间套种的核桃树长势喜人,道路两旁的川航集团捐赠的太阳能路灯照亮着村民的致富路。两年前的村子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2016714日,春景村遭遇了一场凉山州五十年来最大的山洪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冲毁了房屋庄稼和道路,天灾让这个本就贫困的村子陷入绝望。陈玲作为对口扶贫项目负责人,第一时间抵达灾区,一户户查看受灾情况,协助地方政府安置受灾群众,为受灾群众送去川航干部员工捐助的慰问金。由于路途艰难跋涉,在基本无路的情况下,车辆剧烈地颠簸,几乎把她从车里抛出来,她的腰部严重受伤,并伴有尿血,身体的伤痛让她直不起腰来……但面对眼前严重的损毁,看到村民们期待的眼神,她忍住疼痛丝毫没有歇息,积极想办法解决困难。她四处奔走求援,正值时任四川省副省长的王铭辉同志督导检查越西脱贫工作,她不顾一切,硬是挤到王副省长的车上,向王副省长详细汇报春景村的灾情,她的爱心感动了领导,她的努力得到了王副省长的高度重视,立即到村里察看灾情,并现场办公。最终,她为春景村争取到省政府2000万元小流域治理专项资金,完成了灾后重建。

友谊村是越西县的一个极度贫困村,地处海拔2600米的大山深处,没有一块平地、没有安全饮水、没有生活用电、也没有手机信号,村里最好的房子也只是一间墙体已经开裂的土坯房,村民运输东西全靠人背马驮,小孩到乡里上学要徒步近4小时的烂泥路,其中还要跨过5座只能单人通过的独木桥。面对这样的基础现状,脱贫,根本不可能。怎么办?她找来驻村干部了解情况,得知村里条件好一点的人家早就自行搬迁到山下的乡镇了,留在村里的都是贫困户,很想搬,但自己没有钱、山下没有地,即使搬下去也没法生活。“搬与不搬”“如何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一个个如秤砣般沉甸甸的问题让她辗转难眠。经过反复的实地调研和县委、县政府领导磋商,向川航集团积极汇报,争取到川航资金239万元,克服时间紧、条件差等重重困难,44村民彻底告别破旧的土坯危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混新房。凉山日报以《扶贫春风吹“暖”贫困户“心窝”》为题对友谊新村大篇幅报道。

“搬下来,住得好,能发展”,这是她决定搬迁前就已经思考好的问题。她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实地论证和选派致富能手外出学习,摸索出友谊村“山上山下联动、长线短线互补、种植养殖融合”的发展思路,利用原村的山地林草资源建立跑山鸡养殖场、生态羊基地、花椒园、核桃园和蜂蜜园;在山下就近流转土地建立以“苹果+蔬菜”为主的种植园,以带动贫困户经济增收。这在当地极度贫困村整体搬迁工作中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移风易俗,扶贫扶智,打造不走的脱贫工作队

针对凉山彝族农村基础条件差、卫生习惯落后的特点,她意识到:彝族贫困村民们长期形成的“等靠要”思想和落后习惯,是侵蚀脱贫攻坚成果的“大敌”,更是根本上解决贫困,避免返贫的“关键”。于是,她指导驻村干部,“从表彰入手”引导习惯改变,建立卫生流动红旗制度,奖励卫生好的农户,此举吸引了家家户户的积极参与。原本四处粪便,苍蝇乱窜的村庄,如今卫生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从孩子抓起”培育正确观念,为孩子们编写的“文明礼貌”顺口溜,潜移默化向孩子们传输文明观念,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教他们洗脸刷牙,用孩子的好习惯带动家长和家里人;“从规矩做起”形成文明风气,立足村规民约,对彝区普遍存在的高价婚姻、厚葬薄养、多生超生等陈规陋习劝导约束,好风气初见成效。

大凉山,是一个烈日和冰雪可以共存的地方。她找路子、想办法,克服了作为一名女同志要面临的各种困难,顶着烈日冒着严寒来回奔走于成都和越西之间,无论是泥石流冲毁的村道,还是尘土飞扬、沙石扑面的土路,以及通往海拔2000多米的友谊村的不是道路的道路,车程逾万公里,都留下了她坚实的脚印。每到一处都是白天入村调研,与县、乡领导对接协调,晚上召集驻村干部商量脱贫办法。

通过调研和座谈,她发现必须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只有把当地村干部的队伍建设好,才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根本胜利。问题找到了,办法就来了。陈玲同志充分运用她善于抓思想建设的工作经验,一手抓“软件”,通过驻村干部对所在村支部的“主动融入、主动参与和主动引领”,把党和政府的脱贫攻坚要求及精神进行深入宣贯,提升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一手抓“硬件”,利用川航的扶贫资金改善村委的办公环境和办公设施,购置党建和农技书籍,提高村干部的战斗力,促进形成“我要脱贫”的发展引领力,在当地打造出一支“不走的脱贫工作队”。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而这条路上带领贫困群众走出贫困的正是这些奋战在一线的扶贫干部。她十分重视对川航派出的扶贫干部的锻炼和培养,她经常给大家说,“干工作一定要勇担当”。

对待川航派出的这些扶贫干部,她既是领导更是亲人。工作上,对大家始终都是严格要求、悉心指导;生活上,对大家总是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她每次下乡慰问时,她都会给大家额外带上一些生活日用品,吃饭时拉拉家常,了解到谁家最近有点困难,就一定会找机会去看一看、问一问,有困难也会帮着解决。这些年,她对外派干部的关爱就像强心针,让大家始终保持着充足的干劲和良好的状态。

四、使命担当,扎实前行,描绘脱贫攻坚新画卷

贫困村的帽子是摘掉了,那持续发展的路子又如何开创呢?陈玲同志充分借助川航集团“飞机+”战略发展平台,制定了凉山地区的脱贫攻坚中长期战略规划。近年来,川航相继与南充市、凉山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把凉山纳入川航“上山出海,中部搭桥”航线网络,积极围绕“飞机+旅游、“飞机+特色农牧产品”等项目进行探索与合作,使川航“特长”与贫困地区“短板”有机互补,通过“输血”与“造血”协同,进一步发挥航空对四川区域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

陈玲,用大爱、用亲情、用责任履行着共产党员的职责;用担当、用脚步、用行动为中国梦的实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