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开始以来,红牌楼路段总能看见一道穿橙黄色雨衣的身影,在阳光下特别显眼,使得空荡荡的街道里都透着一股暖意。他叫曾道明,是川能环卫恒升天洁公司红牌楼项目的一名管理员,疫情发生前主要从事环卫精细化工作。疫情爆发后,曾道明按照公司的安排部署,与众多环卫工作人员一同值守在疫情防控清洁工作的一线。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扩散,口罩成为了广大居民的生活必需品。曾道明凭借多年工作经验,意识到废弃口罩带有大量的唾液、细菌甚至病毒,已然成为“高危”垃圾。于是他主动向项目提出申请,负责红牌楼项目废弃口罩的消毒、收运工作。经过统一培训,曾道明与公司其他几位工作人员组成废弃口罩收运小组,每天穿梭在项目段面的街道和小区中,负责完成整个区域300多个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的收运和消杀。环卫雨衣就作为他们保护自己、避免病毒侵袭的武器。
“没办法,现在整个成都都缺防护服,我们不能和医生们抢,要留给最需要的人。”曾道明说道。最初他也穿过防护服,但由于走动多、工作量较大,导致防护服耗损较大。他首先建议改穿环卫雨衣,环卫雨衣既能保障交通安全,还不惧消毒液,还起到隔离病毒的作用,于是环卫雨衣就成了他们奋战一线的“盔甲”。
49岁的曾道明从来不会叫苦叫累,一直在岗位上默默地付出着。红牌楼区域有一些处在隔离期的居民,为了及时收运可能携带病毒的垃圾,曾道明就在垃圾点位上留下联系方式。他们需要扔垃圾,就给他打电话,有时候都晚上十一点了,曾道明还是会立即赶过去收运、消毒。有次工作太晚,项目经理劝他在项目办公室休息,他踌躇着还是拒绝了,“谢谢经理的好意,我家里还有生病的哥哥要照顾。”原来曾道明家里还有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哥哥,若不见曾道明返家,情绪便十分不稳定。
他从来不谈自己的困难,也不炫耀自己的贡献,积极主动、义无反顾地投身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他说,“我们辛苦点无所谓,只要大家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下,我们就没有任何怨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