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川西中浅层气藏是典型的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已开发40年,西南石油局针对致密气藏开发后期剩余储量品位低、效益调整难度大、气井维护难度高等难题,加强分类施策、一体化运行、技术迭代升级,练就了一套稳产“硬本领”,保障了川西老区“硬稳产”。今年,产气超25亿立方米,实现20亿立方米以上稳产20年。
加强精心维护,救助“体弱多病”井。致密气进入开发后期,具有低压低产特点,犹如“体弱多病”老人。针对“体弱多病”的问题,他们成立地质工艺一体化老井稳产攻关团队,打破地质研究与排水采气工艺“两大门派”壁垒,密切跟踪气井生产动态,定期开展异常分析,以气井井筒积液、水淹等问题为导向,与地下地面相结合,及时介入针对性的维护工艺措施,呵护气井“延年益寿”。经过几十年探索与优化,形成了药剂系列化、加注多样化、气井差异化等领先的泡沫排水采气技术,开出一套“多元化工况诊断+差异化排液采气+多级化增压开采+多样化井筒治理”的稳产“良方”,通过4类13项稳产工艺实现气井全生命周期科学管理,被誉为低渗致密气藏高效开发典范。
深挖地质潜力,救治“奄奄一息”井。 并非所有气井都能“起死回生”。针对“奄奄一息”的衰竭气井,他们成立地质工程一体化老井挖潜攻关团队,在气井主力产层之外深挖潜力,有机衔接地质情况、工程施工和后期评价等挖潜全过程,寻找“一线生机”。攻关团队坚持“早论证、早组织、早实施”原则,建立老井挖潜地质数据库,反复对比、多次论证、层层把关,完善选井评层标准,拓展挖潜指标极限,硬是从剩下的“边、远、差”中挖出产量和效益。攻关团队成立以来,共实施挖潜井42口,累计增产天然气2.5亿立方米,新增可采储量7.2亿立方米。
加强剩余气动用,补充“新生力量”。 西南石油局统筹科研院所和各生产单位,加强地质物探一体化、建模数模一体化,优选目标,高效评价,创新刻画隐蔽“非连续”致密砂岩河道22条,在18条河道落实商业储量120亿立方米,进一步拓展了增储上产阵地。通过深挖川西中浅层气藏剩余气潜力,加大滚动扩边及Ⅱ-Ⅲ类区部署力度,精细实施老区调整井16口,新增产能2.23亿立方米/年,新增可采储量8亿立方米,进一步扩大了增量,实现中浅层产量稳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