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 |

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四川新闻联播丨向“新”求“质”· 国企有力量:蜀道集团
来源:四川新闻联播            时间:2024年06月18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向“新”求“质”· 国企有力量》,6月15日我们要走进的是蜀道集团。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加快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站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起点上,四川省属国企第一家“世界五百强”——蜀道集团正通过“两个转型、三个创新”,打造“交通+”大产业格局。他们的努力,取得了怎样的成效?答案在三个关键词里。 

记者 唐琪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是许多人对交通投建企业的第一印象。而当我们走进蜀道集团,智能建造、清洁能源、矿业新材料、产融结合……一个个新版块的背后是企业在传统业务上的持续创新,以及在新领域的多元化发展,蜀道集团正向“新”求“质”。 

蜀道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张胜:交通建设投资只是我们主业之一,我们狠抓转型、狠抓创新,收到了很多新的效益。发展了新技术、新赛道、新平台。 

记者 唐琪智:那么,我们今天就通过新技术、新赛道、新平台这三个关键词走进蜀道,去探寻“新”未来吧。 

公路、铁路、房建、市政……每一天,蜀道集团有超256个项目在施工作业。对于大体量的施工,效率尤为重要。怎样在保障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给施工进度按下1倍速、2倍速、甚至3倍速的快进键?智能建造“新技术”是关键一环。 

记者 唐琪智:这里是四川省钢构智造产业基地,总投资17.1亿元,占地690亩,共有超500台设备。例如我身旁的H型钢智能生产线,整条生产线上只有5个技术工人,他们只需在电脑终端输入指令,智能设备就能进行全部生产工作。 

四川省钢构智造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副董事长 翁雪松:从它的组装、定位、焊接,到最终整形,传统工艺我们可能需要20个人左右来完成产品的生产,但目前通过使用智能化的设备,用工的人数减少,产品质量的合格率大幅度提升,基本上可以达到100%。 

基地里机器轰鸣,我们只闻其声,却少见其人。包括H型钢智能生产线在内,基地内共有钢管拱、钢桁梁、钢箱梁等7条智能生产线,目前,生产的产品已投用到天眉乐高速项目、成乐高速扩容项目、成绵高速扩容项目等省重点工程中。 

记者 唐琪智:为什么选择钢结构作为公司实施智能建造的重要一环? 

四川省钢构智造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副董事长 翁雪松:一方面是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的战略引导,第二个是符合“制造强国”的政策,第三方面本身蜀道集团有大量的工程项目,对产品有丰富的需求。 

除了钢构智造基地,在蜀道集团的各个项目上,还有无人铺路机、TBM隧道掘进机、智慧梁厂等多种新技术正在应用,推动施工作业创新转型。 

蜀道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张胜:现在我们大力在推交通建设领域的智能建造,就是推行机械化来减人,智能化,来实现增效、提效。比如说我们现在修高速公路路面施工,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一个就可以全面地操作几十台机械,对质量的保证,效率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好处。 

记者 唐琪智:感受完“新技术”,我们再迈入“新赛道”,我们现在来到了蜀道装备公司,今年3月,氢能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揭牌成立。目前正重点围绕氢液化、氢储运、氢制取和氢加注等关键领域开展技术和装备研发。 

厂房里的加氢撬是蜀道装备自主研发的产品之一,主要的作用是快速加氢。有别于传统的分体式加氢站,它集卸气、压缩、冷却、控制系统、加氢机五大单元为一体,加氢时间约20分钟,就像一个“充电宝”,随带随走,运输便捷。 

蜀道装备公司董事 总经理 谢乐敏:我们在一个“托盘”下面把所有的几大系统都集成在一起,方便于我们,特别是我们公路施工现场,我们随时地搬迁,随时地可以移动。 

记者 唐琪智:为什么现在我们要大力发展氢能源? 

蜀道装备公司董事 总经理  谢乐敏:我们需要通过低碳、绿色的能源去赋能“交通强国”。我们需要在建设过程中、高速公路使用过程中、营运过程中,改变原来用油,用高碳排放的能源,用氢能源去替换。 

不仅是加氢撬设备制造,蜀道集团的氢能产业链已涵盖制氢装备、氢气液化装置、液氢储罐、水风光氢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等多个方面,并在多个场景中应用。 

蜀道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张胜:我们在318国道新都桥,搞一个氢的生产、加氢应用一体化(站点)。成安渝这条路,我们把它打造成成渝之间的“氢走廊”,让氢能源重(型)卡(车)在成渝之间能够畅快地跑起来,我们在连乐铁路和中车联合,(有)两台火车机车用氢燃料,是全国第一条用氢能源机车带动火车的示范线。

记者 唐琪智:看完“新赛道”、“新技术”,最后我们再走进“新平台”——蜀道智慧产业服务平台,这是致力于整合蜀道集团内外资源的数字化平台,打破产业之间壁垒,肩负着蜀道集团数字化转型的使命。 

蜀道智联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 张启国:(蜀道集团)板块比较多,但是数字化的标准不统一,没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相关产业比较多,(需要)消除壁垒整合起来,所以我们这个平台把所有的数字化的标准底座构建起来。 

记者 唐琪智:这个平台是如何打破产业之间壁垒的? 

蜀道智联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 张启国:我举个例子,以前货主(需要)运输的时候必须经过货代,再找网络货运平台,网络货运平台再找承运商,那么我们这个平台提供了货主和承运商之间“点对点”的衔接。同时货车司机有个最大的痛点,他没拿到货款以前,他对于通行费有保理的需求,就是要先支付给他,我们通过平台,蜀道资本可以给他进行保理融资业务。 

就像人们使用购物、打车软件那样,涉及大宗商品产业链的上下游有交易需求时,就可以使用蜀道智慧产业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已整合资金、路网、货源、司机等全要素资源,集物流运输、仓储、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等综合服务于一体。 

蜀道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张胜:产业互联网平台,多方赋能在上面实现降本增效,降低物流成本,让参与平台的各个方面效益比原来更好。我们有信心把它建成面向全国的一个大的产业互联网平台,让全国的各产业要素都在这个平台上集中。 

通过新赛道、新技术、新平台,一条条新的“蜀道”正向前延伸,全新动能的注入也让蜀道集团的奔跑更快、更有力。 

蜀道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张胜:贯彻好省委五次全会精神,关键落实在行动上,“两个转型、三个创新”,“两个转型”是从功能型企业向功能型和市场型企业并重转型,从投资平台向产业集团转型。创新,三个,一个体制创新,一个机制创新,一个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来推动集团的高质量发展。

四川新闻联播丨向“新”求“质”· 国企有力量:蜀道集团

来源:四川新闻联播 时间:2024年06月18日

《向“新”求“质”· 国企有力量》,6月15日我们要走进的是蜀道集团。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加快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站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起点上,四川省属国企第一家“世界五百强”——蜀道集团正通过“两个转型、三个创新”,打造“交通+”大产业格局。他们的努力,取得了怎样的成效?答案在三个关键词里。 

记者 唐琪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是许多人对交通投建企业的第一印象。而当我们走进蜀道集团,智能建造、清洁能源、矿业新材料、产融结合……一个个新版块的背后是企业在传统业务上的持续创新,以及在新领域的多元化发展,蜀道集团正向“新”求“质”。 

蜀道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张胜:交通建设投资只是我们主业之一,我们狠抓转型、狠抓创新,收到了很多新的效益。发展了新技术、新赛道、新平台。 

记者 唐琪智:那么,我们今天就通过新技术、新赛道、新平台这三个关键词走进蜀道,去探寻“新”未来吧。 

公路、铁路、房建、市政……每一天,蜀道集团有超256个项目在施工作业。对于大体量的施工,效率尤为重要。怎样在保障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给施工进度按下1倍速、2倍速、甚至3倍速的快进键?智能建造“新技术”是关键一环。 

记者 唐琪智:这里是四川省钢构智造产业基地,总投资17.1亿元,占地690亩,共有超500台设备。例如我身旁的H型钢智能生产线,整条生产线上只有5个技术工人,他们只需在电脑终端输入指令,智能设备就能进行全部生产工作。 

四川省钢构智造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副董事长 翁雪松:从它的组装、定位、焊接,到最终整形,传统工艺我们可能需要20个人左右来完成产品的生产,但目前通过使用智能化的设备,用工的人数减少,产品质量的合格率大幅度提升,基本上可以达到100%。 

基地里机器轰鸣,我们只闻其声,却少见其人。包括H型钢智能生产线在内,基地内共有钢管拱、钢桁梁、钢箱梁等7条智能生产线,目前,生产的产品已投用到天眉乐高速项目、成乐高速扩容项目、成绵高速扩容项目等省重点工程中。 

记者 唐琪智:为什么选择钢结构作为公司实施智能建造的重要一环? 

四川省钢构智造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副董事长 翁雪松:一方面是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的战略引导,第二个是符合“制造强国”的政策,第三方面本身蜀道集团有大量的工程项目,对产品有丰富的需求。 

除了钢构智造基地,在蜀道集团的各个项目上,还有无人铺路机、TBM隧道掘进机、智慧梁厂等多种新技术正在应用,推动施工作业创新转型。 

蜀道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张胜:现在我们大力在推交通建设领域的智能建造,就是推行机械化来减人,智能化,来实现增效、提效。比如说我们现在修高速公路路面施工,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一个就可以全面地操作几十台机械,对质量的保证,效率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好处。 

记者 唐琪智:感受完“新技术”,我们再迈入“新赛道”,我们现在来到了蜀道装备公司,今年3月,氢能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揭牌成立。目前正重点围绕氢液化、氢储运、氢制取和氢加注等关键领域开展技术和装备研发。 

厂房里的加氢撬是蜀道装备自主研发的产品之一,主要的作用是快速加氢。有别于传统的分体式加氢站,它集卸气、压缩、冷却、控制系统、加氢机五大单元为一体,加氢时间约20分钟,就像一个“充电宝”,随带随走,运输便捷。 

蜀道装备公司董事 总经理 谢乐敏:我们在一个“托盘”下面把所有的几大系统都集成在一起,方便于我们,特别是我们公路施工现场,我们随时地搬迁,随时地可以移动。 

记者 唐琪智:为什么现在我们要大力发展氢能源? 

蜀道装备公司董事 总经理  谢乐敏:我们需要通过低碳、绿色的能源去赋能“交通强国”。我们需要在建设过程中、高速公路使用过程中、营运过程中,改变原来用油,用高碳排放的能源,用氢能源去替换。 

不仅是加氢撬设备制造,蜀道集团的氢能产业链已涵盖制氢装备、氢气液化装置、液氢储罐、水风光氢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等多个方面,并在多个场景中应用。 

蜀道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张胜:我们在318国道新都桥,搞一个氢的生产、加氢应用一体化(站点)。成安渝这条路,我们把它打造成成渝之间的“氢走廊”,让氢能源重(型)卡(车)在成渝之间能够畅快地跑起来,我们在连乐铁路和中车联合,(有)两台火车机车用氢燃料,是全国第一条用氢能源机车带动火车的示范线。

记者 唐琪智:看完“新赛道”、“新技术”,最后我们再走进“新平台”——蜀道智慧产业服务平台,这是致力于整合蜀道集团内外资源的数字化平台,打破产业之间壁垒,肩负着蜀道集团数字化转型的使命。 

蜀道智联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 张启国:(蜀道集团)板块比较多,但是数字化的标准不统一,没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相关产业比较多,(需要)消除壁垒整合起来,所以我们这个平台把所有的数字化的标准底座构建起来。 

记者 唐琪智:这个平台是如何打破产业之间壁垒的? 

蜀道智联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 张启国:我举个例子,以前货主(需要)运输的时候必须经过货代,再找网络货运平台,网络货运平台再找承运商,那么我们这个平台提供了货主和承运商之间“点对点”的衔接。同时货车司机有个最大的痛点,他没拿到货款以前,他对于通行费有保理的需求,就是要先支付给他,我们通过平台,蜀道资本可以给他进行保理融资业务。 

就像人们使用购物、打车软件那样,涉及大宗商品产业链的上下游有交易需求时,就可以使用蜀道智慧产业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已整合资金、路网、货源、司机等全要素资源,集物流运输、仓储、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等综合服务于一体。 

蜀道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张胜:产业互联网平台,多方赋能在上面实现降本增效,降低物流成本,让参与平台的各个方面效益比原来更好。我们有信心把它建成面向全国的一个大的产业互联网平台,让全国的各产业要素都在这个平台上集中。 

通过新赛道、新技术、新平台,一条条新的“蜀道”正向前延伸,全新动能的注入也让蜀道集团的奔跑更快、更有力。 

蜀道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张胜:贯彻好省委五次全会精神,关键落实在行动上,“两个转型、三个创新”,“两个转型”是从功能型企业向功能型和市场型企业并重转型,从投资平台向产业集团转型。创新,三个,一个体制创新,一个机制创新,一个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来推动集团的高质量发展。

附件
关联稿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269号 邮编:610094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2 蜀ICP备1203265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微信

微博

新媒体矩阵

国资国企
在线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