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繁 | 简 |网站支持IPV6
|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先进生产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引擎。
近年来,四川国资国企聚焦全省重点产业建圈强链,组建省属企业科创投资基金、战新产业投资基金、六大优势产业基金,总规模超500亿元。在六大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55.2%、73%。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四川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产业布局不断向“新”,国资国企成为了“排头兵”,产业发展的新格局也正在被加速重塑。
01 坚定向“新”而行,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10月9日,四川省 “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 系列发布会第三场聚焦工业,披露了四川产业近年发展的最新“成绩单”。“十四五”期间,四川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6%、总量从1.34万亿元增至1.79万亿元,全国排位升至第7位。不同于以往产能扩张,如今增长更具 “含金量”: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50%、研发强度增长 41%,标志工业从 “靠资源” 转向 “靠创新”。与此同时,25条产业新赛道的前瞻布局,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壮大,6G、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卡位,推动高技术制造业营收占规上工业比重升至22.6%(较 “十三五” 末提高3.3个百分点),新质生产力新动能重塑工业 “产业基因”。
△“四川造”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 图源: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今年上半年,四川新质生产力投资持续加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2%,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六大优势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5%,清洁能源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5%。
四川坚定向“新”而行过程中,国资国企担当了中坚力量,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截至2024年末,四川省属企业在六大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产总额分别达3771亿元、15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6%。建立“蜀创源”科技创新基地、西南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服务平台;部分省属企业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省属企业动作频频:四川能源发展集团与东方电气合作突破150兆瓦级大型冲击式转轮技术,联合编制的两个国家级标准于9月正式颁布,为水电装备国产化提供支撑;四川航空集团与沃飞长空科技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eVTOL飞行测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应用场景打造与开拓、专业人才培养以及构建创新低空运营实体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多形式的务实合作,打造低空经济协同创新发展典范;四川发展(控股)公司主要通过基金投资方式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累计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近400亿元,并组建四川科创投资集团和院士基金、数字基金、军民融合基金等总规模约360亿元的全生命周期科技创新投资服务基金群,为新质生产力插上资本之翼……
近日,四川发展(控股)公司下属川发引领资本控股企业——富江工业传来捷报,其承制的国家重大项目“某风洞体机械系统及运动机构控制系统”,相关研制任务成功通过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验收,为富江工业进军尖端科学装置领域、布局多元化未来产业夯实根基。
△富江工业风洞项目研制攻坚现场
2025年上半年,四川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持续优化,创新动能不断增强,其中省属企业在六大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方面分别同比增长55.2%、73%,占省属企业总资产比重提升至53%。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获得突破;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成为推动四川国企改革的前沿产业。四川国资委表示,力争2025年省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提升至1.8%以上,着力培育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02 谋划“十五五”:逐“新”求“质”,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
“十四五”期间,四川国资国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今年7月,全省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22万亿,三年跨越7个万亿台阶。四川省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2.97万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9.8%。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蓄势之年。
“十五五”是四川塑造发展新动能、形成竞争新优势的重要窗口期,也是国资国企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展望未来五年,四川国资国企如何借助新质生产力之翼,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华丽蜕变?“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产业引领、科技创新、安全支撑”“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等等关键词,无不指引着国资国企的发展方向。9月11日,四川召开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情况省委专题会议。会议强调,要持续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落实主责、坚守主业、做强实业,系统谋划“十五五”各项重点任务,抢抓国省各项政策机遇,强化科技创新,加强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奠基未来的制胜之策,不断促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
△9月11日,四川省委专题会议现场
在产业布局上,四川将继续以 “四链融合”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深度协同)为核心,加快推进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建圈强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四川国资国企将深入实施“两个行动”,包括开展国有企业六大优势产业提升行动和省属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行动,加快布局发展“6+4+3”产业体系(电子信息等六大优势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交通等3个未来产业)。此外,在科技创新方面,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不断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与产业引领带动作用。具体举措上,四川国资国企将聚焦全省17条重点产业链和25条产业新赛道,加大投资布局力度,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赋能交通运输、工程建筑、能源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同时统筹运用国有技术转化公司、科创基金和科创基地的作用,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四川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五五”是全省国资国企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突出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两个重点”,加快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进一步强化主责主业管理,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四川国资国企正以科技创新为支点,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新产业激发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必将催生出源源不断的新质生产力,塑造出四川经济发展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