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 |

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华西集团:新由旧生 绿建赋能
——记西南地区首个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三星级标识项目
来源:四川华西集团            时间:2023年04月21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1985年,华西集团所属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楼在成都一环路拔地而起。2015年,通过系统改造,科技楼重塑新生,成为西南地区首个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三星级标识项目,并获得西南地区首个单体建筑运营阶段碳中和认证及超低能耗建筑认证。

融旧纳新一脉相承

科技楼见证了省建科院发展历史,留存了建科人工作印记,重生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未来的探索。不舍30年建科记忆,省建科院主创人员思辨环境破坏、资源浪费问题,提出“延续激活”的空间再造原则。

在办公空间方面。拒绝大拆大改,在原建筑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实现容积率由1.23提高至2.34,建筑面积增加47%;重组功能布局,主楼办公区和副楼会议厅形成明确分区,生产部门自上而下布置优化管理,北面隔间和南面开敞办公密切配合,东西两端休闲服务区与中间办公区有机融合,创造性地激活新颖现代的办公环境。

立体景观方面。原建筑东侧爬山虎墙是几代建科人的独特记忆,在此次改造中被延伸设计为三面垂直绿化,荣获成都市“最美阳台绿化”。同时,以垂直绿化屏障起到改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作用,在良好景观视觉效果外,成功实现建筑微气候环境调节。

建筑用材方面。在改造过程中,建立可回收利用材料库,对于完整、符合砌筑或装饰要求的,在施工过程中直接利用;对不符合要求的,尽可能间接利用,最大化地节约建筑用材。水磨石、楼梯间、办公区……随处可见新旧材料的有机融合,彰显着这栋建筑的历史和未来。

品质提升改善环境

为适宜成都夏热冬冷的气候,打造舒适的室内环境,科技楼改造项目综合平衡被动式设计、主动式策略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以低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并采用适宜性技术反哺自然,创造低碳环保的外部环境。

风环境方面。为有效引导室内自然通风,项目团队保留原建筑弧形流动特征,构思了一种凹向弧形建筑体形,开口向北,在过渡季(3-5月、9-11月)工况下,能明显增加建筑前后表面风压差,保证98%的房间换气次数超过2/小时。

光环境方面。主楼水平外遮阳和室内反光板有效减少室内炫光与辐射,增加室内采光的同时均匀照度,减少空调能耗。副楼可调节遮阳设施根据太阳光线角度自动调节,减少太阳辐射,降低室内温度。

空气品质方面。对于办公建筑而言,室内空气质量明显影响办公环境品质,从而影响使用者的工作效率。项目采用高能效集中式冷热泵空调系统,室内末端设计为“风机盘管+独立新风”系统。通过空气品质监控系统的设置,对室内温度、湿度、CO2浓度、PM2.5TVOC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并联动新风系统控制,结合运用出风口光触媒杀菌过滤装置,确保室内空气环境优良。

高效管理降低用能

大楼覆盖楼宇自控系统,自动监视、测量、程序控制与管理,降低设备运行故障及运行维护费用,实现建筑的自主呼吸。

能耗管理方面。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对各部门照明插座、空调、动力、特殊用电等用电系统进行分项计量;在各楼层分设智能水表、智能热能表,按建筑使用功能、物业归属、运行管理等进行分项、分区或分层计量;实时监测各类能耗数据,找出能耗异常点并及时分析处理,实现建筑高效节能与内部用能考核;运营团队采用绿色建筑跟踪评估机制和满意度调查分析,让使用者、管理者与建筑相辅相成。

可再生能源方面。为探索研究五类地区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可行性,项目在屋面设置了薄膜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并设置独立计量装置。后期运营数据显示,全年实际发电量为11003.1kWh,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容量比例Re=6.58%,验证了四川省夏热冬冷地区光伏发电的可行性。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楼改造项目于2021年获得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二等奖,同年,获得由成都市科技局等部门授予的“四川省绿色节能建筑科普基地”称号,为推动四川省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为人口规模结构与生活环境品质平衡协调发展作出示范,更为城市更新树立了改造典范。

华西集团:新由旧生 绿建赋能
——记西南地区首个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三星级标识项目

来源:四川华西集团 时间:2023年04月21日

1985年,华西集团所属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楼在成都一环路拔地而起。2015年,通过系统改造,科技楼重塑新生,成为西南地区首个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三星级标识项目,并获得西南地区首个单体建筑运营阶段碳中和认证及超低能耗建筑认证。

融旧纳新一脉相承

科技楼见证了省建科院发展历史,留存了建科人工作印记,重生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未来的探索。不舍30年建科记忆,省建科院主创人员思辨环境破坏、资源浪费问题,提出“延续激活”的空间再造原则。

在办公空间方面。拒绝大拆大改,在原建筑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实现容积率由1.23提高至2.34,建筑面积增加47%;重组功能布局,主楼办公区和副楼会议厅形成明确分区,生产部门自上而下布置优化管理,北面隔间和南面开敞办公密切配合,东西两端休闲服务区与中间办公区有机融合,创造性地激活新颖现代的办公环境。

立体景观方面。原建筑东侧爬山虎墙是几代建科人的独特记忆,在此次改造中被延伸设计为三面垂直绿化,荣获成都市“最美阳台绿化”。同时,以垂直绿化屏障起到改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作用,在良好景观视觉效果外,成功实现建筑微气候环境调节。

建筑用材方面。在改造过程中,建立可回收利用材料库,对于完整、符合砌筑或装饰要求的,在施工过程中直接利用;对不符合要求的,尽可能间接利用,最大化地节约建筑用材。水磨石、楼梯间、办公区……随处可见新旧材料的有机融合,彰显着这栋建筑的历史和未来。

品质提升改善环境

为适宜成都夏热冬冷的气候,打造舒适的室内环境,科技楼改造项目综合平衡被动式设计、主动式策略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以低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并采用适宜性技术反哺自然,创造低碳环保的外部环境。

风环境方面。为有效引导室内自然通风,项目团队保留原建筑弧形流动特征,构思了一种凹向弧形建筑体形,开口向北,在过渡季(3-5月、9-11月)工况下,能明显增加建筑前后表面风压差,保证98%的房间换气次数超过2/小时。

光环境方面。主楼水平外遮阳和室内反光板有效减少室内炫光与辐射,增加室内采光的同时均匀照度,减少空调能耗。副楼可调节遮阳设施根据太阳光线角度自动调节,减少太阳辐射,降低室内温度。

空气品质方面。对于办公建筑而言,室内空气质量明显影响办公环境品质,从而影响使用者的工作效率。项目采用高能效集中式冷热泵空调系统,室内末端设计为“风机盘管+独立新风”系统。通过空气品质监控系统的设置,对室内温度、湿度、CO2浓度、PM2.5TVOC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并联动新风系统控制,结合运用出风口光触媒杀菌过滤装置,确保室内空气环境优良。

高效管理降低用能

大楼覆盖楼宇自控系统,自动监视、测量、程序控制与管理,降低设备运行故障及运行维护费用,实现建筑的自主呼吸。

能耗管理方面。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对各部门照明插座、空调、动力、特殊用电等用电系统进行分项计量;在各楼层分设智能水表、智能热能表,按建筑使用功能、物业归属、运行管理等进行分项、分区或分层计量;实时监测各类能耗数据,找出能耗异常点并及时分析处理,实现建筑高效节能与内部用能考核;运营团队采用绿色建筑跟踪评估机制和满意度调查分析,让使用者、管理者与建筑相辅相成。

可再生能源方面。为探索研究五类地区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可行性,项目在屋面设置了薄膜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并设置独立计量装置。后期运营数据显示,全年实际发电量为11003.1kWh,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容量比例Re=6.58%,验证了四川省夏热冬冷地区光伏发电的可行性。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楼改造项目于2021年获得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二等奖,同年,获得由成都市科技局等部门授予的“四川省绿色节能建筑科普基地”称号,为推动四川省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为人口规模结构与生活环境品质平衡协调发展作出示范,更为城市更新树立了改造典范。

附件
关联稿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269号 邮编:610094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2 蜀ICP备1203265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微信

微博

新媒体矩阵

国资国企
在线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