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 |

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锚定“双碳”目标打造四川首个机关办公建筑“光储直柔”示范项目
——华西集团赋能绿色政务建设与建筑行业转型发展
来源:四川华西集团            时间:2025年10月17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四川省建筑业骨干企业、德阳建筑头雁企业华西集团主动扛起绿色建造创新与行业转型发展的使命担当。近日,承建的大邑县新政务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不仅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站式、集成化”高效政务服务,更成为四川省内首个将“光储直柔”技术应用于机关办公建筑的示范项目,以创新实践将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精准转化为服务民生福祉、赋能行业升级的具体成果。

“光”耀政务:以光伏矩阵构筑绿色办公能源基底

步入新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大厅,现代化政务服务场景与绿色低碳理念深度融合。在建筑屋顶光伏区域,362 块 550W 高效单晶硅光伏板整齐排布,总装机容量达 199.1kWp,经测算年发电量可达 16.5 万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37.3 吨,直观展现可再生能源在机关办公场景的应用成效。该光伏组件转换效率高达23%以上,能最大限度捕捉太阳能资源,充分发挥“光储直柔”技术中“直流直供”的核心优势——不仅能满足中心内部办公设备、照明系统、空调等的部分用电需求,还能将多余电量接入国家电网,实现绿色能源同步构建柔性控制系统,“自用 +并网”双重利用,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围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项目团队对中心内部供电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通过搭建直流配电网络,实现LED照明、直流空调等直流负载设备“直供式”用电,有效减少交直流转换过程中的能源损耗;同步构建柔性控制系统,可根据中心内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用电负荷变化,智能调节光伏电力、储能电力与电网电力的分配比例,实现能源动态优化配置,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与运营成本。

建设过程中,集团严格对标一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同步推进功能区划分与机电系统调试,按专业细分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主体,确保人社、医保等20余个部门1000余项服务事项顺利入驻,为“一站式”政务服务高效运转奠定基础。

“储”力护航:以储能系统夯实能源供应安全防线

大邑县新政务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18234.07㎡,其中4层3308㎡区域全面应用“光储直柔”技术,是四川首个将该技术与政府机关办公建筑深度融合的标杆项目。项目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模块式全直流冷热水机组、储能系统与光储直柔控制中心的协同联动,成功实现“零/近零碳办公室”示范目标,相较传统光伏应用方案优势显著:系统电力自发自用率提升至80%以上,四层区域空调、照明用电中75%以上来自光伏电力,运行费用降低60%~90%,充分验证“光储直柔”技术在经济效益与低碳环保方面的双重价值。

在项目总平储能设备区,163.8kWh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同步为直流空调及照明系统供电,通过光储直柔控制中心精准调配,实现光伏电力高效利用;控制中心内的云端监测平台,可实时显示光伏功率、储能容量、负载需求等核心参数,动态平衡能源供需,最大限度提升零碳电力利用率,为政务服务稳定运行筑牢能源供应防线。

“直”通高效:以精细管理贯穿施工全过程

“光储直柔”技术在机关办公建筑的应用尚属四川首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专业系统多、协调难度大、施工工期紧”等多重挑战。作为建设单位,集团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责任担当为保障,全力确保项目高质量按期交付。进度管理方面:结合“光储直柔”技术施工特点,制定分阶段推进计划,明确各环节时间节点与责任分工;在区域样板确认后,由专业技术人员带队实行流水工作,确保电梯等关联单位进场前完成系统完善与保压移交,有效避免技术调试延误整体工期。资源管理方面:优先调配具备新能源施工经验的人员与专业设备,建立材料进场验收、设备调试双重核查机制,全程把控核心系统性能,确保技术应用效果达标。安全管理方面:针对直流配电、储能设备安装等关键环节编制专项安全操作规程,实时监测用电安全、高空作业等风险点,常态化开展全员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实现项目建设“零安全事故”目标。

“柔”性调节: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绿色转型

大邑县新政务服务中心项目既是集团探索“光储直柔”技术的“试验田”,也是培养绿色建造专业人才、探索行业转型路径的“练兵场”。项目推进过程中,团队定期组织技术研讨与“头脑风暴”,总结技术创新成果与施工经验,将运维成本精细化管控贯穿项目全周期,为后续同类项目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

当前,集团正以该项目为范本,多渠道推广墙体保温板与光伏板合一产品,在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建筑节能技术改造等新兴领域开展深度探索,推动技术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测+智能诊断”转型,为建筑行业绿色转型提供 “四建方案”,助力系统性解决行业技术痛点,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下一步,集团在城市更新、公共建筑建设等领域深耕细作,以改革创新提升发展质量,在赓续传承中擘画建筑行业绿色发展新篇章,为“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国企力量。

锚定“双碳”目标打造四川首个机关办公建筑“光储直柔”示范项目
——华西集团赋能绿色政务建设与建筑行业转型发展

来源:四川华西集团 时间:2025年10月17日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四川省建筑业骨干企业、德阳建筑头雁企业华西集团主动扛起绿色建造创新与行业转型发展的使命担当。近日,承建的大邑县新政务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不仅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站式、集成化”高效政务服务,更成为四川省内首个将“光储直柔”技术应用于机关办公建筑的示范项目,以创新实践将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精准转化为服务民生福祉、赋能行业升级的具体成果。

“光”耀政务:以光伏矩阵构筑绿色办公能源基底

步入新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大厅,现代化政务服务场景与绿色低碳理念深度融合。在建筑屋顶光伏区域,362 块 550W 高效单晶硅光伏板整齐排布,总装机容量达 199.1kWp,经测算年发电量可达 16.5 万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37.3 吨,直观展现可再生能源在机关办公场景的应用成效。该光伏组件转换效率高达23%以上,能最大限度捕捉太阳能资源,充分发挥“光储直柔”技术中“直流直供”的核心优势——不仅能满足中心内部办公设备、照明系统、空调等的部分用电需求,还能将多余电量接入国家电网,实现绿色能源同步构建柔性控制系统,“自用 +并网”双重利用,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围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项目团队对中心内部供电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通过搭建直流配电网络,实现LED照明、直流空调等直流负载设备“直供式”用电,有效减少交直流转换过程中的能源损耗;同步构建柔性控制系统,可根据中心内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用电负荷变化,智能调节光伏电力、储能电力与电网电力的分配比例,实现能源动态优化配置,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与运营成本。

建设过程中,集团严格对标一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同步推进功能区划分与机电系统调试,按专业细分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主体,确保人社、医保等20余个部门1000余项服务事项顺利入驻,为“一站式”政务服务高效运转奠定基础。

“储”力护航:以储能系统夯实能源供应安全防线

大邑县新政务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18234.07㎡,其中4层3308㎡区域全面应用“光储直柔”技术,是四川首个将该技术与政府机关办公建筑深度融合的标杆项目。项目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模块式全直流冷热水机组、储能系统与光储直柔控制中心的协同联动,成功实现“零/近零碳办公室”示范目标,相较传统光伏应用方案优势显著:系统电力自发自用率提升至80%以上,四层区域空调、照明用电中75%以上来自光伏电力,运行费用降低60%~90%,充分验证“光储直柔”技术在经济效益与低碳环保方面的双重价值。

在项目总平储能设备区,163.8kWh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同步为直流空调及照明系统供电,通过光储直柔控制中心精准调配,实现光伏电力高效利用;控制中心内的云端监测平台,可实时显示光伏功率、储能容量、负载需求等核心参数,动态平衡能源供需,最大限度提升零碳电力利用率,为政务服务稳定运行筑牢能源供应防线。

“直”通高效:以精细管理贯穿施工全过程

“光储直柔”技术在机关办公建筑的应用尚属四川首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专业系统多、协调难度大、施工工期紧”等多重挑战。作为建设单位,集团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责任担当为保障,全力确保项目高质量按期交付。进度管理方面:结合“光储直柔”技术施工特点,制定分阶段推进计划,明确各环节时间节点与责任分工;在区域样板确认后,由专业技术人员带队实行流水工作,确保电梯等关联单位进场前完成系统完善与保压移交,有效避免技术调试延误整体工期。资源管理方面:优先调配具备新能源施工经验的人员与专业设备,建立材料进场验收、设备调试双重核查机制,全程把控核心系统性能,确保技术应用效果达标。安全管理方面:针对直流配电、储能设备安装等关键环节编制专项安全操作规程,实时监测用电安全、高空作业等风险点,常态化开展全员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实现项目建设“零安全事故”目标。

“柔”性调节: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绿色转型

大邑县新政务服务中心项目既是集团探索“光储直柔”技术的“试验田”,也是培养绿色建造专业人才、探索行业转型路径的“练兵场”。项目推进过程中,团队定期组织技术研讨与“头脑风暴”,总结技术创新成果与施工经验,将运维成本精细化管控贯穿项目全周期,为后续同类项目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

当前,集团正以该项目为范本,多渠道推广墙体保温板与光伏板合一产品,在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建筑节能技术改造等新兴领域开展深度探索,推动技术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测+智能诊断”转型,为建筑行业绿色转型提供 “四建方案”,助力系统性解决行业技术痛点,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下一步,集团在城市更新、公共建筑建设等领域深耕细作,以改革创新提升发展质量,在赓续传承中擘画建筑行业绿色发展新篇章,为“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国企力量。

附件
关联稿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269号 邮编:610094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2 蜀ICP备1203265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智能问答

微信/微博

微信

微博

新媒体矩阵

四川省国资委
国资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