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 |

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科技赋能+精细管理,看华西经验如何保卫广安蓝天白云
来源:四川华西集团            时间:2025年10月09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当“蓝天白云”成为市民日常的期盼,一场关乎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蓝天保卫战”正在广安区深入推进。华西集团四川场道广安市政项目部以科技赋能为笔、以精细管理为墨,在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中,用来自场道的经验写下一份“治尘答卷”。

科技赋能:给扬尘装上“智能阀门”

在广安市政项目建设中,扬尘治理被提升至“城市环境品质工程”的战略高度,项目部创新构建的“三位一体”扬尘防控体系,在重点路段实现了“除尘喷雾系统+洒水车+人工巡检”的三重防护,为城市环境筑起了坚实屏障。

工地出入口是扬尘管控的“第一道防线”和“关键要塞”,出入口道路被纳入“重点保洁区”。项目部在此配备了洒水车冲洗设施,洒水车不断在现场穿梭,像“移动加湿器”一样压制空气中的颗粒物,严格对标市环卫部门的道路清洁标准,确保“车过地净,路见本色”。

走进施工现场,“湿法作业”成为贯穿施工全程的“标配动作”。项目部引入高杆雾桩与围挡喷淋系统,构建起立体式降尘网络。长方形雾桩如同“空中洒水塔”,可将水雾喷洒至30米半径范围,围挡喷淋系统则沿工地四周形成“水幕墙”,以低成本实现高效的降尘湿化功能。这套系统形成“空中有雾桩、地面有水车、周边有喷淋”的全方位降尘格局。

同时,项目部安全负责人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在工地上来回巡视检查,确保各项设备安全有序运转。这种“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组合拳,让道路始终保持“清爽状态”。

精细管理:人,是保卫蓝天白云的绝对力量

“蓝天保卫战不仅是技术战,更是管理战。”在广安市政项目部,这句话早已成为全员共识。为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项目部发挥每一个员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起“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治尘氛围。

针对项目管理人员与一线工人,项目部定期开展扬尘防治专项培训。通过案例分析,让大家树立环保意识,从“要我治尘”转变为“我要治尘”。

施工现场的每一处细节,都在传递着环保理念。入口处的LED屏滚动播放着实时PM10浓度数据,提醒大家关注空气质量变化;围挡上的“治尘标语”简洁有力,用通俗的语言强化责任意识,让治尘措施一目了然。这种“沉浸式”的宣传引导,让环保成为施工中的“条件反射”。如今,不少工人在作业时会主动检查雾炮是否开启、水车是否到位,成为扬尘治理的“流动监督员”。

走进广安市政项目施工现场,最醒目的莫过于那片“绿色海洋”——裸露的土方和易扬尘碎石被密布网严严实实地覆盖,远远望去,仿佛披上了一件量身定制的环保“外衣”。

“密布网不仅要铺下去,更要铺到位。”这句朴实的话语背后,是项目团队对环保工作的执着追求。每当收到铺网指令,广安市政项目全体员工不畏酷暑,集结出发,齐心协力为施工区域逐一铺上密布网,一张张密布网在阳光下延展,覆盖了裸露的土方。

砥砺前行:以持续攻坚守护更多蓝天

“成都经验正转化为广安实践。”在4月18日方坪项目召开的全市工地扬尘污染防治观摩会上,广安市生态环境局评价项目给广安市施工工地扬尘管控树立了标杆。高度认可的背后,是项目部规范物料堆放,实行动态裸土覆盖,科学实施湿法作业,扬尘污染管控到位,每一项工作都展现了项目管理的精准化、精细化。

“蓝天保卫战从来不是一场突击战,而是一场持久战。”四川场道将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匠心校准每一步治尘坐标,以“久久为功”的坚守筑牢每一道护蓝防线,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善建者的生态责任担当。

科技赋能+精细管理,看华西经验如何保卫广安蓝天白云

来源:四川华西集团 时间:2025年10月09日

当“蓝天白云”成为市民日常的期盼,一场关乎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蓝天保卫战”正在广安区深入推进。华西集团四川场道广安市政项目部以科技赋能为笔、以精细管理为墨,在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中,用来自场道的经验写下一份“治尘答卷”。

科技赋能:给扬尘装上“智能阀门”

在广安市政项目建设中,扬尘治理被提升至“城市环境品质工程”的战略高度,项目部创新构建的“三位一体”扬尘防控体系,在重点路段实现了“除尘喷雾系统+洒水车+人工巡检”的三重防护,为城市环境筑起了坚实屏障。

工地出入口是扬尘管控的“第一道防线”和“关键要塞”,出入口道路被纳入“重点保洁区”。项目部在此配备了洒水车冲洗设施,洒水车不断在现场穿梭,像“移动加湿器”一样压制空气中的颗粒物,严格对标市环卫部门的道路清洁标准,确保“车过地净,路见本色”。

走进施工现场,“湿法作业”成为贯穿施工全程的“标配动作”。项目部引入高杆雾桩与围挡喷淋系统,构建起立体式降尘网络。长方形雾桩如同“空中洒水塔”,可将水雾喷洒至30米半径范围,围挡喷淋系统则沿工地四周形成“水幕墙”,以低成本实现高效的降尘湿化功能。这套系统形成“空中有雾桩、地面有水车、周边有喷淋”的全方位降尘格局。

同时,项目部安全负责人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在工地上来回巡视检查,确保各项设备安全有序运转。这种“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组合拳,让道路始终保持“清爽状态”。

精细管理:人,是保卫蓝天白云的绝对力量

“蓝天保卫战不仅是技术战,更是管理战。”在广安市政项目部,这句话早已成为全员共识。为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项目部发挥每一个员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起“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治尘氛围。

针对项目管理人员与一线工人,项目部定期开展扬尘防治专项培训。通过案例分析,让大家树立环保意识,从“要我治尘”转变为“我要治尘”。

施工现场的每一处细节,都在传递着环保理念。入口处的LED屏滚动播放着实时PM10浓度数据,提醒大家关注空气质量变化;围挡上的“治尘标语”简洁有力,用通俗的语言强化责任意识,让治尘措施一目了然。这种“沉浸式”的宣传引导,让环保成为施工中的“条件反射”。如今,不少工人在作业时会主动检查雾炮是否开启、水车是否到位,成为扬尘治理的“流动监督员”。

走进广安市政项目施工现场,最醒目的莫过于那片“绿色海洋”——裸露的土方和易扬尘碎石被密布网严严实实地覆盖,远远望去,仿佛披上了一件量身定制的环保“外衣”。

“密布网不仅要铺下去,更要铺到位。”这句朴实的话语背后,是项目团队对环保工作的执着追求。每当收到铺网指令,广安市政项目全体员工不畏酷暑,集结出发,齐心协力为施工区域逐一铺上密布网,一张张密布网在阳光下延展,覆盖了裸露的土方。

砥砺前行:以持续攻坚守护更多蓝天

“成都经验正转化为广安实践。”在4月18日方坪项目召开的全市工地扬尘污染防治观摩会上,广安市生态环境局评价项目给广安市施工工地扬尘管控树立了标杆。高度认可的背后,是项目部规范物料堆放,实行动态裸土覆盖,科学实施湿法作业,扬尘污染管控到位,每一项工作都展现了项目管理的精准化、精细化。

“蓝天保卫战从来不是一场突击战,而是一场持久战。”四川场道将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匠心校准每一步治尘坐标,以“久久为功”的坚守筑牢每一道护蓝防线,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善建者的生态责任担当。

附件
关联稿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269号 邮编:610094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2 蜀ICP备1203265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智能问答

微信/微博

微信

微博

新媒体矩阵

四川省国资委
国资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