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 |

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云煤集团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来源:云南省国资委            时间:2025年04月15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今年以来,云煤集团充分发挥“产运销储用”全链条协同优势,一季度成功签订2591.8万吨煤炭销售订单,为全国能源供应注入强劲动能,实现“开门红”。

全链条协同 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军突围”

面对能源保供压力,云煤集团通过“产运销储用”全链条协同,构建起高效运转的能源供应网络。

在生产方面,严格执行“日调度、周分析、月总结”精细化管理机制,遵循“大稳定、小调整”科学原则,依据实际生产情况对计划进行动态优化。截至3月底,原煤产量突破272万吨,同比增长54.47%;掘进进尺达9146米,同比增长39.91% ,实现产量与进尺双增长,进一步夯实了资源基础,为云煤集团订单的顺利履约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在运输方面,依托曲煤焦化、后所煤矿、羊场煤矿等铁路专线及汽车运输,形成铁路、公路联运体系,实现煤炭从矿区到电厂24小时直达,有效应对市场需求波动。

在销售方面,通过“集采集销”模式,整合云煤集团所属企业煤炭销售,截至3月底签订煤炭销售合同量2591.8万吨,金额达75.24亿元。同时,依托线上集采集销平台,实现煤炭在线交易,热值、硫分等指标透明化展示。目前交易量达161.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44亿元。

数智化赋能 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

云煤集团将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入安全管理,HSE信息化管理平台进一步优化,实现对生产企业全覆盖。深入推行“一抓二查三督导”工作法,截至3月底,开展各类安全检查28次,累计消除事故隐患562条,隐患到期整改率100%,全员安全培训49场次,4790人参训,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智能化矿山建设全面推进,建成5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矿井完成机械化升级改造,采煤机械化率达100%,掘进机械化率达70%,采煤工作面设备及运输系统实现远程控制,部分采煤工作面人数减少60%,工效提升30%,实现从“会”采煤到“慧”采煤的变革。

国企担当 保供与民生的“双向奔赴”

2591.8万吨订单不仅是商业合作,更是民生承诺。云煤集团以“压舱石”定位履行保供责任,截至3月底,累计保供电煤99.96万吨,让利1.63亿元,解决144名应届生就业,累计投入1335万元助力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深入践行“能源保障+社会效益”共赢发展理念,持续为能源强国贡献更大国企力量。

云煤集团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来源:云南省国资委 时间:2025年04月15日

今年以来,云煤集团充分发挥“产运销储用”全链条协同优势,一季度成功签订2591.8万吨煤炭销售订单,为全国能源供应注入强劲动能,实现“开门红”。

全链条协同 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军突围”

面对能源保供压力,云煤集团通过“产运销储用”全链条协同,构建起高效运转的能源供应网络。

在生产方面,严格执行“日调度、周分析、月总结”精细化管理机制,遵循“大稳定、小调整”科学原则,依据实际生产情况对计划进行动态优化。截至3月底,原煤产量突破272万吨,同比增长54.47%;掘进进尺达9146米,同比增长39.91% ,实现产量与进尺双增长,进一步夯实了资源基础,为云煤集团订单的顺利履约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在运输方面,依托曲煤焦化、后所煤矿、羊场煤矿等铁路专线及汽车运输,形成铁路、公路联运体系,实现煤炭从矿区到电厂24小时直达,有效应对市场需求波动。

在销售方面,通过“集采集销”模式,整合云煤集团所属企业煤炭销售,截至3月底签订煤炭销售合同量2591.8万吨,金额达75.24亿元。同时,依托线上集采集销平台,实现煤炭在线交易,热值、硫分等指标透明化展示。目前交易量达161.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44亿元。

数智化赋能 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

云煤集团将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入安全管理,HSE信息化管理平台进一步优化,实现对生产企业全覆盖。深入推行“一抓二查三督导”工作法,截至3月底,开展各类安全检查28次,累计消除事故隐患562条,隐患到期整改率100%,全员安全培训49场次,4790人参训,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智能化矿山建设全面推进,建成5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矿井完成机械化升级改造,采煤机械化率达100%,掘进机械化率达70%,采煤工作面设备及运输系统实现远程控制,部分采煤工作面人数减少60%,工效提升30%,实现从“会”采煤到“慧”采煤的变革。

国企担当 保供与民生的“双向奔赴”

2591.8万吨订单不仅是商业合作,更是民生承诺。云煤集团以“压舱石”定位履行保供责任,截至3月底,累计保供电煤99.96万吨,让利1.63亿元,解决144名应届生就业,累计投入1335万元助力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深入践行“能源保障+社会效益”共赢发展理念,持续为能源强国贡献更大国企力量。

附件
关联稿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269号 邮编:610094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2 蜀ICP备1203265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微信

微博

新媒体矩阵

国资国企
在线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