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守护粮食安全,对保障国家安全意义重大。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山东省周密部署春耕备耕各项工作,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夯实根基。近期,山东省属国资国企全力助力山东跑出“春耕备耕”加速度,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按下“快进键”。
“守土尽责”盘活土地资源 共筑沃土良田
山东土地集团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拓市场、促项目,协力绘就春日的奋进图景。近日,山东土地集团(胶州)有限公司实施的胶州市九龙街道2023年度大洛戈庄村等3村土地整治项目顺利通过青岛市验收。该项目将耕作层剥离再利用与土地整治相结合,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生态型土地整治新模式。
项目涉及地块多为废弃养殖坑塘,深度2—3米,无法直接耕种,既破坏生态又浪费资源。胶州公司响应山东省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政策,将项目与青岛官路水库建设结合,通过规划运输路线,用专业设备把官路水库建设中剥离的耕作层土壤运至项目区坑塘。“土壤迁徙计划”重塑了项目区土壤结构,提升了肥力与保水保肥能力,废弃养虾池短期内变为优质耕地,缩短自然熟化周期,为培育高质量耕地赢得时间。此创新举措实现官路水库土壤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解决资源闲置浪费问题,在耕地保护工作中迈出创新步伐,为严守耕地红线提供助力。
项目启动后,胶州公司组建专业团队,项目初期详细勘测土壤成分与地形地貌,施工阶段严格把控质量、精细管理进度,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历经数月攻坚,项目成果显著,废弃坑塘被填平,贫瘠土地重获生机。
人工智能深度赋能 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决策
浪潮智慧科技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研发的智能分析系统,结合海量农业数据,能够对农作物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与精准预测。通过部署在田间的高清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收集作物的图像、温度、湿度、土壤肥力等多维度数据,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分析,识别作物的病虫害类型、营养缺失情况以及生长周期阶段。
例如,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智能系统能够在病虫害初期就精准识别症状,比传统人工监测提前7至14天发出预警,并根据病虫害种类和严重程度,自动生成针对性的防治方案,推荐合适的农药和施药时机,有效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的损害,降低农药使用量20%至40%。同时,在作物营养管理上,系统依据土壤数据和作物生长需求,智能调配肥料配方,实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20%至30%,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助力农业绿色、高效发展。
在山东青岛,浪潮智慧科技基于“浪潮智稷农业互联网平台” 打造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成效显著。利用 AI 技术,平台能够精准识别农作物种植区域,将种植面积识别率提升至95%以上。以小麦种植为例,通过遥感监测与气象数据融合分析,为农民提供精准的农事指导,小麦产量能够提高10%以上,充分展现了技术创新在农业生产决策中的强大赋能作用。
打通港口物流“大动脉” 全力保障春耕物资供应
春耕在即,农时不待,近日,一艘满载5.5万吨进口钾肥的货轮靠泊山东港口青岛港,此次接卸的5.5万吨钾肥主要产自约旦,即将发往山东、东北、河南、河北等粮食主产区。作为北方重要的化肥集散枢纽,青岛港以精准高效的“海港速度”保障春耕农资运输畅通,为全国粮食主产区春耕备耕注入强劲动能。
面对春耕化肥运输“时间紧、需求旺”的特点,青岛港提前谋划、周密部署。一方面深化产业链协同,与化肥生产企业、经销商及铁路、航运等部门建立深度对接机制,科学制定运输方案;另一方面强化政企协作,严格执行农用化肥铁路运价优惠政策,确保化肥运输“绿色通道”畅通无阻,通过多方联动,有效保障了春耕化肥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在储备保障方面,青岛港充分发挥港口仓储优势,深度参与国家化肥储备体系建设,与上下游企业建立协同联动机制,通过优化货源组织、强化运输调度、畅通融资渠道等举措,完成化肥储备任务,精准把握市场供需动态、科学调配储备资源,充分发挥港口“蓄水池”作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保障作业顺利,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公司开辟农资运输“绿色通道”,实行“三优先”服务保障机制——优先靠泊、优先卸船、优先发运。市场部门积极协调海关办理通关手续,确保化肥“到港零待时、卸船零延误”,为春耕农资供应争取宝贵时间窗口,成立“春耕保供突击队”,作业现场三线并卸,采用“吨袋做包+散卸”作业方式,实现“卸船-转运-仓储-发运”全流程无缝衔接,昼夜接卸量超计划9%。
春耕不等人,农时贵如金。下一步,山东港口青岛港将持续发挥枢纽港作用,优化农资运输服务,以港口物流“大动脉”的畅通无阻,守护粮食安全“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