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4月28日,由蜀道集团所属四川路桥交建钢构公司联合西南交通大学、武汉港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国内钢桥梁行业首个“无人化”智能料库正式投用。
四川省钢构智造有限公司眉山基地俯瞰
该智能料库坐落于四川省钢构智造有限公司眉山基地,总建筑面积达3.2万平方米,由3跨库区和234个钢板垛位组成,配设6台电磁桥吊、4条电动轨道车出料线以及6个卡车进料口。其钢板存储能力高达20万吨,相当于27个埃菲尔铁塔的重量总和,日吞吐量超500吨,能同时满足10余个万吨级钢结构桥梁项目的生产需求。目前,该料库已为西香高速、天眉乐高速、成乐高速扩容、广绵高速扩容等多个重大交通建设项目提供钢结构材料。
“无人化”智能料库
在传统桥梁钢结构行业中,钢板存储管理是典型的“体力活+脑力活”,每一块钢板的信息都依赖手动记录,每一次位置的挪动都全靠人工操作,长期面临效率低、成本高、易出错等难题。项目团队围绕“智能系统+智能设备+智能技术”这一核心理念,以“智”破局。专业设备智能化方面,团队自主研发高精度可旋转式电磁吊具设备,量身定制电动轨道车,显著提升了设备间的智能交互能力和自动化控制水平,实现从原材料存储到生产加工的无缝衔接。运行管理可视化方面,通过引入数字孪生技术,将库区实时状态以三维动态画面呈现于监控大屏,使库存信息与设备运行状态一目了然,极大提高管理效率。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该料区实现了全流程作业无人化,通过采用智能优化算法和深度学习技术,系统能动态调整资源分配,自主提升空间利用率,实现了钢板从入库、存储到出库的整个流程均无需人工干预,工作效率较传统料库提升了 3 倍以上。
可旋转式智能电磁桥吊
入库环节,每块钢板会被赋予唯一数字编码,如同“身份证”般精准记录规格和型号等信息。存储环节,智能算法实时优化垛位分配和运输最佳路径,确保钢板存储井然有序。出库环节,系统会根据用料单位提交的“出库单”,自动完成找料、翻垛、出库等步骤,实现了全流程的智能化管控。
该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技术成果,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并发表学术论文15篇。
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钢结构因其低能耗、低排放的特性,在大跨径桥梁、房屋建筑、海洋工程、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据《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分析预测,到2035年,我国钢结构用量将达到每年2亿吨以上,占粗钢产量25%以上。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不仅推动了钢结构行业的高速发展,也加速了其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四川省钢构智造有限公司眉山基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此次“无人化”智能料库的成功投用,正是蜀道集团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不断提高智能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蜀道集团在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智慧交通及清洁能源等领域持续深耕,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将前沿技术深度融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未来,蜀道集团将以此次成果为新起点,担当作为,聚焦行业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落地,为我国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