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日历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繁 | 简 |网站支持IPV6
 
            | 
 | |||||||||||
雪域高原,云端石渠。这里,是四川省托底性帮扶的攻坚之地,也是国企践行社会责任、服务全省大局的重要战场。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的战略部署,在成都产投集团的坚强领导下,成都天府产城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投身于雪域高原石渠县帮扶工作。从2023年党员先锋首次扎根一线,到2024年党建联建、产业赋能多点开花,再到2025年公益助学、智启未来……天府产城以“灯塔”之光为“云端”之城注入蓬勃的发展动能。
“党员驻点+党建共建”,筑牢灯塔之基
天府产城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帮扶,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石渠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
先锋驻守,精准把脉。派出党员骨干冯文武作为首批帮扶队员,先后走访调研石渠县11个乡镇,形成牦牛产业发展、清洁能源开发、电商平台打造等领域调研报告6份,为精准帮扶奠定基础。
党建共建,凝聚合力。按照成都产投集团“三级联帮”部署,天府产城与石渠县正科乡党委签订党建共建合作协议,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赢”原则落到实处。天府产城党委班子先后5次带队赴石渠实地调研,推动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产业赋能+消费帮扶”,传递灯塔之暖
天府产城精准聚焦石渠资源禀赋,不仅送去“及时雨”,更致力于培育“生长力”,全力构建从外部“输血”到自身“造血”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飞地”破局,搭建产业平台。天府产城积极响应成都产投集团号召,参与共建全省首个托底性帮扶飞地园区——金石科创合作产业园,助力石渠突破地理限制,全力推动绿色能源、农牧产业、电子商务等飞地经济主导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石渠县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截至2025年9月末,园区已签约企业20余家,涵盖清洁能源、金融保险等领域,实现税收1100余万元,贡献GDP约7000万元。
科技助农,破解生产瓶颈。在了解到真达乡6778亩黑青稞面临“播种难”后,天府产城下属空港产城公司迅速捐赠10台2BF-9型谷物施肥播种机,为春耕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解了燃眉之急。同时,天府产城还前往正科乡、真达乡15户困难家庭慰问,送去物资与关怀,将帮扶落到田间地头。
消费帮扶,拓宽致富之路。通过食堂采购、工会福利等途径,累计采购帮扶地区农副产品近20万元,助力打造“39帮扶”品牌,让石渠牦牛肉、藏药材等特色产品走出高原。在成都产投集团组建石渠县100万元帮扶公益基金中参与注资和募集公益基金10万元,用于解决牧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公益助学+云端课堂”,闪耀灯塔之光
在解决当下之急的同时,天府产城在石渠县德荣玛乡中心学校启动了“云端灯塔计划”,以长远眼光铺就一条“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希望之路,为石渠的未来蓄势赋能。
公益助学,暖心筑梦。天府产城联合社会力量,累计捐赠助学金、奖学金及物资价值近40万元,惠及困难学生300余人;同时,积极构建公益桥梁,成功链接富士康等外部资源,为正科乡、德荣玛乡等地学子募集校服1000余套,并推动建成“富士康爱心图书室”,实现了从“物质帮扶”到“精神激励”再到“环境改善”的立体化覆盖。
“云端课堂”,启智润心。2025年9月16日,首期“云端授课”跨域科学课成功开展,全国工人先锋号集体带头人、成都工匠刘军涛通过直播连线,为高原学子带来《麦克纳姆轮——工业自动小车的秘密》科普课程。“云端灯塔计划”是天府产城落实托底性帮扶战略、践行“产业护苗”项目的具体举措。同时,天府产城还将探索构建“当地政府+示范学校+企业+第三方机构”多方协同机制,组织高原学子赴成都等地开展研学交流,推动实现从“云端看世界”到“亲身闯世界”的跨越。
从党员驻守到飞地园区,从智能农机到云端课堂,天府产城以“灯塔”之光照亮的,不仅是石渠的产业振兴之路,更是高原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这场跨越千里的守望,正成为四川托底性帮扶实践中最具温度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