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全国劳动模范、首届“四川工匠”称号获得者钟俊林。
川观新闻记者 李丹 蒋京洲 摄影 肖雨杨
20微米,半根头发丝那么细,这是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技术部刀具室主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赵小东,对车床刀具生产的允许误差。
一次性合格率100%,这是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特级技师钟俊林,对出口机车构架探伤焊缝工人技能的合格要求。
支撑“四川制造”和“四川创造”的技能人才,全省已超1000万人,他们中涌现了很多像赵小东、钟俊林这样的能工巧匠。
临近“五一”国际劳动节,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对象公示,四川又有93人进入公示名单,其中不少是来自一线的产业工人,他们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能工巧匠何以练成?近日,跟随“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产业跃升中的工人力量”主题采访活动,记者探访多个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揭开“大师”的成名秘籍。
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技术部刀具室主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赵小东(右)在工作中。
与“微米”较真 拿下国际大单
4月23日,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正马力全开,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穿梭于各产线间忙碌着。“我们最近产线都是拉满的,主要是赶制一批出口东南亚的订单,国内国际市场两手抓,不丢失任何一个机会。”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副总经理张林介绍。
订单不绝的秘密藏在“刀尖”。作为汽车发动机中最重要的机件之一,曲轴的作用是承受活塞连杆组传来的力,并将其转变为转矩并对外输出,从而驱动汽车飞驰。而在生产曲轴的过程中,刀具扮演了重要角色。
“失之毫厘,安装在车床上后切削的产品就差之千里。”赵小东告诉记者,刀具上的一点误差在生产过程中会被成倍放大,影响产品质量,进而增加生产成本。“我们的工作就是跟毫米甚至微米较真。”赵小东说。他带领工人们发明的“CNC刀具智能对刀监控系统”,可将刀具误差控制在0.02毫米(20微米)以内,大大节约了刀具成本,稳定产品质量,为企业拿下国际大单。
同样“较真”的还有游洪建。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0多年前,游洪建进入九洲集团,成为一名钳工。不知磨坏了多少锉刀,他硬是将产品加工精度做到了千分之一毫米,达到了数控机床都难以达到的精度,这个精度也因他而被命名为“九洲精度”。
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焊接。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一线产业工人为啥还要苦练基本功,与“微米”较真?四川省劳动模范、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甘俊林给出答案:“机器只是对工人经验的复制和重复,要实现进一步的创新创造,还需要工人在实践中改进方法,发挥聪明才智。”
中国中车劳动模范、高级技师赵玉东(左)正在指导学员操作。
“老师傅”带徒弟 从一个人牛到一群人牛
在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钢结构事业部火花飞溅的车间,钟俊林的“办公室”是最大最“豪华”的那一个。
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作为全国劳动模范、首届“四川工匠”,由钟俊林领衔的“钟俊林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既有72平方米的多媒体教室,更有710平方米的培训实作教学基地,基地装备着20个焊接工位、30余台焊机及焊接检测设备。
意外的是,钟俊林的工作室仍保持着传统师徒制,这种朴实的方式让技艺与经验得以传承。徒弟缪辉在钟俊林指导下,从初级焊工成长为高级技师、四川工匠。工作室还引入欧洲焊接体系认证(EN15085),开设国际焊工培训班,2007年以来,经钟俊林培训的国际焊工已经超过了1500人次,为行业输送了大批复合型人才。
“通过研究牛奶中的活菌数,确保牛奶的卫生和质量,防止潜在食品安全问题发生。”4月14日上午,新希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研究院李启明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研究人员陈翠翠,正通过实验皿切片,观察、计算活菌数量。这个看似枯燥的工作,是公司乳品基础科研的日常。
“我们目前拥有一个市级、一个产业级、一个区级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院长李启明介绍,“我们”主要是以传帮带的形式带领核心骨干及30余名研发工作者钻研技术创新。”截至目前,研究院3个工作室累计研发创新成果72项,节创经济效益1.5亿元。
从一个人牛到一群人牛。近年来,全省各级工会加快培养造就支撑“四川制造”和“四川创造”的能工巧匠和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大军,四川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逐渐提升。截至2024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11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44万人,一批批大国工匠、四川工匠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