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 |

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四川日报丨14个新质生产力项目集中签约,投资金额359亿元
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 涌动向新力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9月23日,2025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在成都开幕,14个新质生产力项目在现场集中签约。

记录精彩瞬间。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尹梦奇/文 郝飞/图

9月23日,2025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下称“四川行活动”)在成都开幕。活动现场,两组数据引起记者的注意:14——纳入主体活动现场集中签约项目共14个,投资金额359亿元,且全部为新质生产力项目;70%——参会企业中,产业背景与四川着力构建的“15+N”重点产业链方向高度契合的企业占比超70%。

两组数据清晰指向本次四川行活动的目标:大力引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沿项目,扎实推进重点产业建圈强链。

引入项目 主打新兴和未来

“今年签约落地的项目不少属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幕式结束后,多位参会企业代表表达了相同的观察。记者了解到,此次四川行活动期间,拟签约投资合作项目340个,投资金额2630.6亿元。其中,四川六大优势产业项目占比超80%,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占比达39%。

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制造总部基地、北京推想AI车载流动医疗西部总部及生产基地、集成电路核心设备生产研发基地……记者梳理开幕式现场集中签约的14个代表性项目后,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向“新”力满满。

落地自贡的北京推想AI车载流动医疗西部总部及生产基地便是代表之一。“四川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我们希望通过AI车载流动医疗装备,将医疗资源转化为新型的人工智能医疗服务,让更多人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推想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宽介绍,“希望通过该项目打造移动智慧医疗的应用标杆,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

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是本次四川行活动的高频词。“我们计划在绵阳建设集具身智能人形轮臂机器人装配生产、测试、物流场景互动展示及总部运营于一体的示范基地,一期将建设年产1000台智能机器人整机产线。”上海优理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明介绍,选择将首个生产基地落户绵阳,正是看中了当地良好的产业基础。“绵阳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备完整的供应链优势,这将极大助力我们后续的产品迭代与技术升级。”

目前,四川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此次四川行活动期间,一批新质生产力项目签约落地,背后正是企业与地方之间的“双向奔赴”,为投资四川打开了想象空间。

传递信号 共建产业生态链

四川行主场活动结束后,北京中网易企秀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黄金计划深入市州考察投资机遇。“作为一家数字创意企业,完善产业生态布局至关重要。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结识更多上下游伙伴,壮大‘朋友圈’。”黄金表示。

黄金的目的,正是此次四川行活动传递的信号:共建产业生态。2024年,四川围绕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等15条重点产业链,建立以“链长+副链长+牵头部门+主要承载地+协同发展地”为架构的协同推进机制。其中,重点链主企业带来的外溢效应,正带动“圈”内企业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携手5家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企业入驻乐山,涵盖了上游模拟芯片和AI智能、下游工业无人机制造等不同领域。”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若鹏介绍,公司聚焦无人机及通航产业,已形成“链主企业牵头、5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总部汇聚”的全新生态链。

紧扣建圈强链的主题,此次四川行活动期间,“15+N”重点产业链项目投资金额约占总额的45%。此外,活动首次发布的《投资四川建圈强链“15+N”重点产业机会清单》,囊括了资源利用项目、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和应用场景项目“三张清单”;从线上推出的1500余个合作项目中精选100个优质项目汇编入册,为企业提供了路径明确、务实管用的投资指南。

四川日报丨14个新质生产力项目集中签约,投资金额359亿元
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 涌动向新力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5年09月24日

9月23日,2025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在成都开幕,14个新质生产力项目在现场集中签约。

记录精彩瞬间。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尹梦奇/文 郝飞/图

9月23日,2025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下称“四川行活动”)在成都开幕。活动现场,两组数据引起记者的注意:14——纳入主体活动现场集中签约项目共14个,投资金额359亿元,且全部为新质生产力项目;70%——参会企业中,产业背景与四川着力构建的“15+N”重点产业链方向高度契合的企业占比超70%。

两组数据清晰指向本次四川行活动的目标:大力引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沿项目,扎实推进重点产业建圈强链。

引入项目 主打新兴和未来

“今年签约落地的项目不少属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幕式结束后,多位参会企业代表表达了相同的观察。记者了解到,此次四川行活动期间,拟签约投资合作项目340个,投资金额2630.6亿元。其中,四川六大优势产业项目占比超80%,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占比达39%。

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制造总部基地、北京推想AI车载流动医疗西部总部及生产基地、集成电路核心设备生产研发基地……记者梳理开幕式现场集中签约的14个代表性项目后,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向“新”力满满。

落地自贡的北京推想AI车载流动医疗西部总部及生产基地便是代表之一。“四川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我们希望通过AI车载流动医疗装备,将医疗资源转化为新型的人工智能医疗服务,让更多人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推想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宽介绍,“希望通过该项目打造移动智慧医疗的应用标杆,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

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是本次四川行活动的高频词。“我们计划在绵阳建设集具身智能人形轮臂机器人装配生产、测试、物流场景互动展示及总部运营于一体的示范基地,一期将建设年产1000台智能机器人整机产线。”上海优理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明介绍,选择将首个生产基地落户绵阳,正是看中了当地良好的产业基础。“绵阳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备完整的供应链优势,这将极大助力我们后续的产品迭代与技术升级。”

目前,四川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此次四川行活动期间,一批新质生产力项目签约落地,背后正是企业与地方之间的“双向奔赴”,为投资四川打开了想象空间。

传递信号 共建产业生态链

四川行主场活动结束后,北京中网易企秀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黄金计划深入市州考察投资机遇。“作为一家数字创意企业,完善产业生态布局至关重要。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结识更多上下游伙伴,壮大‘朋友圈’。”黄金表示。

黄金的目的,正是此次四川行活动传递的信号:共建产业生态。2024年,四川围绕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等15条重点产业链,建立以“链长+副链长+牵头部门+主要承载地+协同发展地”为架构的协同推进机制。其中,重点链主企业带来的外溢效应,正带动“圈”内企业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携手5家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企业入驻乐山,涵盖了上游模拟芯片和AI智能、下游工业无人机制造等不同领域。”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若鹏介绍,公司聚焦无人机及通航产业,已形成“链主企业牵头、5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总部汇聚”的全新生态链。

紧扣建圈强链的主题,此次四川行活动期间,“15+N”重点产业链项目投资金额约占总额的45%。此外,活动首次发布的《投资四川建圈强链“15+N”重点产业机会清单》,囊括了资源利用项目、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和应用场景项目“三张清单”;从线上推出的1500余个合作项目中精选100个优质项目汇编入册,为企业提供了路径明确、务实管用的投资指南。

附件
关联稿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269号 邮编:610094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2 蜀ICP备1203265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智能问答

微信/微博

微信

微博

新媒体矩阵

四川省国资委
国资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