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日历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繁 | 简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机构职能
新闻时讯
政务公开
办事服务
首页
机构职能
新闻时讯
监管动态
政务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
|||||||||||
11月25日,一架大型载重无人机载着X射线探伤机器人,朝着500千伏溪宾Ⅰ线64号塔飞去——这是四川电网首次应用“无人机+探伤机器人”组合,给超高压线路做“CT”体检。

国网四川电力作业人员对机器人实时回传的图像进行检查。(王志奇 摄)
上午9点半,作业人员操控无人机稳稳飞到线路上方,精准把机器人“放”到导线上。紧接着,在地面人员的遥控操作下,机器人像“电力医生”一般,慢慢“走”到耐张线夹旁边,启动X射线扫描——短短10分钟,便完成了四分裂导线上所有金具的全部检测。
机器人拍的“CT片”会实时传到地面终端,作业人员盯着屏幕就能看清线夹内部有没有损伤、裂纹,提前把断线、掉线的风险扼杀在萌芽里。

国网四川电力作业人员操控大型载重运载无人机飞抵检测点。(王志奇 摄)
“对比传统方式,以前5个人得忙3小时,现在3个人半小时就搞定,人均效率是原来的10倍。不仅如此,还彻底避免了高空作业风险,安全又高效。”运检人员汪威介绍。

X射线探伤机器人对耐张线夹进行带电检测。(王志奇 摄)
后续,“无人机+探伤机器人”还将对500千伏洪板线、长谭线等跨区线路,以及川渝、向家坝-上海、溪洛渡-浙江等特高压外送通道进行检测,为冬季用电高峰提供坚实保障。
11月25日,一架大型载重无人机载着X射线探伤机器人,朝着500千伏溪宾Ⅰ线64号塔飞去——这是四川电网首次应用“无人机+探伤机器人”组合,给超高压线路做“CT”体检。

国网四川电力作业人员对机器人实时回传的图像进行检查。(王志奇 摄)
上午9点半,作业人员操控无人机稳稳飞到线路上方,精准把机器人“放”到导线上。紧接着,在地面人员的遥控操作下,机器人像“电力医生”一般,慢慢“走”到耐张线夹旁边,启动X射线扫描——短短10分钟,便完成了四分裂导线上所有金具的全部检测。
机器人拍的“CT片”会实时传到地面终端,作业人员盯着屏幕就能看清线夹内部有没有损伤、裂纹,提前把断线、掉线的风险扼杀在萌芽里。

国网四川电力作业人员操控大型载重运载无人机飞抵检测点。(王志奇 摄)
“对比传统方式,以前5个人得忙3小时,现在3个人半小时就搞定,人均效率是原来的10倍。不仅如此,还彻底避免了高空作业风险,安全又高效。”运检人员汪威介绍。

X射线探伤机器人对耐张线夹进行带电检测。(王志奇 摄)
后续,“无人机+探伤机器人”还将对500千伏洪板线、长谭线等跨区线路,以及川渝、向家坝-上海、溪洛渡-浙江等特高压外送通道进行检测,为冬季用电高峰提供坚实保障。
智能问答
便民日历
新媒体矩阵
四川省国资委
国资监管平台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