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一场持续了290多天的试验。
4月9日,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涂镀层实验室外风和日丽,室内试验箱中,一块75x150mm的光伏钢板却正经历着“狂风暴雨”。这场循环腐蚀加速试验,模拟大气环境中光伏钢板户外持续使用30年的状况。今天,故事便从这块光伏钢板说起……
攀钢,是我国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建设的新中国第一家特大型钢铁企业。1965年开工建设,1970年建成投产,结束了我国西部没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历史,再到1971年出钢、1972年出钢坯、1974年出钢材……攀钢在中国冶金钢铁工业发展历程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但近年来,钢铁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累计生产粗钢10.05亿吨,同比下降1.7%;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8.92亿吨,同比下降5.4%——钢铁消费降幅明显大于产量降幅,市场“供强需弱”的态势未改。
攀钢这个“老字号”,如何在“传统建筑用钢需求下行,工业用材需求持续上升”的形势下端好“钢铁饭碗”?
“用科技创新精准细分市场”成为“关键一招”。攀钢用科技支撑产线提升,大力发展品种钢,重点产品市场竞争力也随之增强。从一把工铲、一口铁锅,到一台空调、一辆汽车,再到一艘轮船、一颗卫星,到处都能找到“攀钢造”的踪迹。
这家老厂仍在向上攀登。
科研支撑
靠水吃水、靠山吃山。阳光花城攀枝花光热资源丰富,品种钢产业发展中,攀钢将视线对准了光伏用钢。
攀钢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郭太雄介绍,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飞速发展,仅西南地区每年用钢量就达到50万吨以上。光伏发电站服役寿命一般不少于25年,钢板材料需长期承受风、雨和雪等影响,这对材料的耐蚀性能提出了严苛要求。“中铝锌铝镁钢板作为新一代镀层产品,耐蚀性是其他产品的5至15倍,为做好该产品的开发,我们组建了专业化研发团队。”
郭太雄团队在涂镀层实验室。
但当该产品走出实验室、走进生产线测试时,却出现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光伏用中铝锌铝镁钢板表面出现黑斑、锌流纹、彗星状锌疤等表面缺陷。
怎么办?郭太雄团队将缺陷产品带回研究,在一个月内查找出“病因”——原来,相比传统纯锌镀层,铝、镁更“活泼”,生产过程中更易与氧发生反应。为此,研发团队指导产线升级,将热浸镀工艺升级为无氧化工艺,并调整冷却速度,让钢板表面冷却时间保持一致。“现在,这款产品表面质量合格率超过90%,实物质量得到用户认可。”
目前攀钢研究院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500余项。其中,光伏用钢获得国内授权专利10项、海外授权专利4项。
生产发力
郭太雄研发团队的创新成果,需要通过“周斌们”的手变为现实。今年53岁的周斌,是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板材厂的一名轧钢操作工。“一个新产品、新工艺实现产业化,需要反复与生产线进行磨合。”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板材厂。
“比如,用中铝锌铝镁钢板制作光伏支架钢,不同品种、规格对轧制温度、板形尺寸等要求各不一样,这就需要反复测试和调整参数,形成数据模型后才能批量生产。”尽管干了30多年,周斌仍然觉得这个“试错”过程具有挑战性。他对热轧耐候光伏支架钢的生产测试记忆犹新,“那时牵头测试的刘工在办公室住了一周”。
周斌提到的“刘工”,是该板材厂热轧专家刘勇。“为方便运输与安装,这种光伏支架钢需要在最薄规格下实现最高强度,通过突破薄规格轧制技术,我们打通1.5mm厚抗拉强度800MPa级别钢板的生产工艺,满足了轻量化应用需求。”刘勇回忆道。
一个难点攻破后,更多的难题迎刃而解。中铝锌铝镁钢板除应用于光伏领域,很快被应用到更多其他领域。
今年初,攀钢成功将中铝锌铝镁镀层钢板应用于空调等家电零部件,实现了国内该材料在家电领域的首次应用。刘勇介绍:“这一用材显著提升了家电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未来还将计划用于汽车用钢领域,让汽车更环保。”
攀钢汽车用钢。
目前,攀钢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铁路用钢、汽车用钢、家电用钢、特殊钢生产基地。2024年,攀钢光伏用锌铝镁镀层钢板已实现全钢种覆盖;热成形钢、光伏用钢等9项产品实现十万吨级推广;去年攀钢通过产品技术迭代升级及新产品开发增效,累计收入3.3亿元。
成本“瘦身”
支撑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一方面,降本增效是另一个重要方面。现在让我们回到这块光伏钢板最初的源头——矿山。
朱兰铁矿。
4月9日下午,记者站上朱兰铁矿山顶,风混杂着矿石渣的气息从不同方向吹来。向下俯瞰,矿坑最大落差约400米。不同的是,采矿区没有矿工,取而代之的是一辆辆无人电铲机、无人钻机、无人矿用汽车。得益于5G采矿无人化改造,朱兰铁矿成为国内冶金矿山领域最早应用5G远程采矿的矿山之一。
5G采矿的远程操控座舱。
工人去哪儿了?走进3公里外的远程操控中心,记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电玩城”,一排远程操控座舱依次排开。有的工人手握操纵杆,对着屏幕上的矿山一顿“猛攻”,矿石不一会儿就堆满了矿车。有的工人转动方向盘,矿车便开动起来,按路线完成了运输。
“刚开始总觉得有点不真实,用了几次后发现,跟在矿山现场一模一样,但却没有了日晒雨淋。”有着26年工龄的矿卡司机唐勇感慨,“矿工再也不是苦力活了。”
工作环境改善了,生产效率也大幅提高。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朱兰铁矿分公司设备综合管理经理付豪介绍,以前一个钻机师傅操作1台钻机,现在可以同时操作2台;以前一个矿卡司机驾驶一辆矿车,现在可以同时驾驶3辆。据悉,2024年,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在岗实物劳动生产率同比提升8.5%,完成降本增效3亿元。
记者手记
协作,是攀登的关键
记者见证了一块光伏钢板,从矿石采挖、产品研发、生产制作的全过程。这些环节涉及攀钢集团旗下不同公司、不同部门,让人感慨的是它们之间“毫无壁垒”,紧密得像一双手的不同手指。
采访中,科研人员对生产线上每一个机器如数家珍,产线工人遇到任何技术问题,一通电话便能联系到对口的专家。这样的协作,大大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缩短了产品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时间。
的确,攀登不能只靠一两根手指,需要双手一起发力紧扣崖壁,才能不断向上。而这,正是攀钢这些“老字号”的优势——攀钢人从“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的艰苦奋斗中走来,“再续辉煌”是每一个攀钢人共同的信念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