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繁 | 简 |网站支持IPV6
|
阿坝州是我国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也是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核心区。如何在守护生态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阿坝州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立足“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战略定位,探索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今天的“经济大省挑大梁”调研行,我们就走进这个“绿水青山”环绕的地方,看它在实现“金山银山”的转化中都有哪些靓色。
水光齐发 绿能澎湃
阿坝州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生态脊梁,3000米以上的平均海拔赋予其凛冽的气质,也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水光资源,如今,它们正在“大国重器”和“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转化为清洁能源宝藏。接下来,让我们先从一座超级工程开始。
记者 丛林:来吧,我们先从空中视角俯瞰一下这座超级工程,它就是位于阿坝州大渡河流域上游的双江口水电站。这里有在建的世界最高坝,设计高度为315米。目前库区的首轮蓄水已经完成,那么,更让人期待的是,在今年年底,这里的首批机组将正式发电。
眼下,大坝填筑量已突破3,500万方,距离到顶还剩最后100米。作为国家“十四五”重点能源项目,双江口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00万千瓦,全部投产后,电站年发电量将超过70亿度,可以满足326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不仅如此,电站还具备多重效益。
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双江口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陈阳:双江口水库作为大渡河上游控制性龙头水库,在枯期的时候可以为下游发电企业。增加约66亿千瓦时发电量,为下游发电企业增加经济效益约20亿元。
这些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将极大改善雪域高原的人居环境,强力支撑本地产业发展,同时还将通过一条世界级的“电力高速路”——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跨越山河,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能”。
记者 丛林:这里是阿坝100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的施工现场,未来,在我身后的这个区域,一座1000千伏变电站将拔地而起。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建设分公司业主项目部技术管理 胡哲夫:工程预计2026年底建成投运,年输电量将超过150亿千瓦时,届时,有力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布局。
目前,阿坝州在建清洁能源项目13个,预计到2026年底清洁能源装机超1600万千瓦,外送能力将超1000万千瓦(光伏水电实景增强字幕)。未来,阿坝州不仅有十分巨大的清洁能源开发潜力,还将极力打造“绿电+算力”“绿电+氢能”“绿电+制造”融合发展示范,用现代科技“点绿成金”,推动清洁能源产业链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经济大省挑大梁”写下“绿色注脚”。
山水共生 “红火”破圈
与这些能源宝藏伴生的,还有阿坝州的世界级生态资源、112家A级景区。去年,全州共接待游客609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43.12亿元,“红火”破圈。
记者 吴晓婧:九寨的澄澈,不只于海子,更在于对游客细致入微的关怀里。智慧票务革新、支付无国界化、多语言服务覆盖,景区多措并举,为游客送上了一幅宾至如归的东方山水长卷。
6月以来,九寨沟景区日均接待游客超过1.8万人次;入境游客占比突破7%,同比再创历史新高,越来越多的外国面孔出现在景区的游客队伍里。
韩国游客 申宇植:景色非常令人震撼,这就是世界级的奇观,服务也特别好,我相信以后会有源源不断的外国游客。
作为一个运营超过40年的景区,九寨沟依然活力十足,她的秘诀可不光靠“顶级颜值”,还有不断升级的旅游服务。景区入口32组闸机两层分布,入园排队不超过15分钟;智慧调度系统动态调度运力,及时分流景点客流,充分保证游客体验。此外,新推出的东南亚游客专属旅游线路、亲子研学游等成为热门旅游产品。
阿坝州九寨沟管理局副局长 郭晓敏:(针对研学)专门设计了8套自然教育的课程,内容涵盖了有水、兽类、鸟类、昆虫类以及植物类;同时我们还精准地推出了3条的研学线路。
持续激发景区活力的同时不断丰富旅游新场景。近年来,阿坝州根据自身优势,提出打造全国山地户外休闲标杆、生态旅游发展样板的目标。去年成功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四姑娘山,正全力打造“中国户外运动第一山”,塑造阿坝文旅的又一张“王牌”。2024年,小金县共接待户外游客达12.5万人次,实现户外产业产值6.25亿元。
游客 朱女士:在山顶看到远方喷薄的红日,还有翻滚的云海、连绵的雪山,觉得自然非常非常美丽。在这个年龄还能不断地攀登高山,还是为自己感到小小的自豪。
阿坝州四姑娘山管理局户外活动管理中心主任 杨伟太:现在已经开发的有登山、徒步、攀冰、攀岩、漂流,还有一些户外摄影。(下一步)还要准备开发一些大众参与性强、安全系数高的这样一些项目。
阿坝建成茂县九鼎山太子岭、汶川羌人谷等6个滑雪场,成为全省乃至南方地区滑雪场数量最多、雪道最长、开放面积最大的冰雪户外运动胜地;有川西“独库公路”之称的“理小路”运营以来,日均车流量2000台次,持续火爆;理县桃坪村斩获全省首个联合国“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称号;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近60%来自旅游收入……文旅产业的蓬勃向上已成为阿坝生态价值转化的标志性成果。随着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决定落地,阿坝州正以自驾、研学、民宿、网红、好客“五个之州”建设,持续推动景区景点连线成片、培育多元业态、提升服务水平,助力四川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农牧并进 金色丰收
遍布在景区周围,与阿坝旅游有着同样美誉度的,是阿坝的好物。汶川甜樱桃等11个“名特优新”农产品,若尔盖藏绵羊等14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这些大自然的馈赠,正在成为阿坝州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记者 陈琪璇:这里是阿坝州红原县瓦切镇。每天上午,牧民们都会驱车将刚挤好的牦牛奶送往我身后的定点奶站。这些优质鲜奶将在两小时内通过冷链直送加工厂。
像这样的收奶站,整个红原县有52个,惠及2500户牧民。“论斤卖”的原奶,通过精深加工变成“按克论”的高品质乳制品,牦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实现跃升。
四川红原菊乐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厂长 罗强:(酸奶生产线)每天的产量在2至4吨,每天的营业额在20万左右,已经技改了巴氏奶和黄油生产线,后续我们要对酸奶、牦牛冰激凌、牦牛奶粉等进行系列改造升级。
过去几年,红原县着力培育集良种繁育、牧草种植、标准养殖、精深加工等于一体的现代畜牧业产业链,用牦牛现代农业园区的“金链子”,串起了牧民的致富梦、企业的效益经和草原的生态账。
阿坝州红原县副县长 兰刚:(力争)到2030年,新建成千头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3个,家庭生态牧场500个,牦牛专业合作社5个,打造川西北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红原样板。
畜牧业“聚团成火”,种植业则是“星火燎原”满河谷。汶川甜樱桃、茂县脆李、小金苹果等都是阿坝各地的特色产业,如何将它们进一步做大做强?阿坝州在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培育和标准化生产上做足功夫。在茂县南新李子苹果现代农业园区内,果农们正指尖翻飞,精准留优去劣,对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的脆李进行疏果。这个看似“减量”的步骤,却是他们“择优增产、甜蜜丰收”的秘诀。
阿坝州茂县南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赵骥:聚焦联农带农增收核心目标,继续加大和川农大、省农科院合作,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农户标准化种植水平,从源头提高果品品质和单产收益,让农户从“种果子”真正变成“享红利”。
依山而种与现代农技相融合,一个个分散的家庭农场也能实现产出多样的规模化发展。年产特色水果41万余吨、蔬菜食用菌超过80万吨,阿坝州已成为成渝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菜篮子”“果盘子”。品牌做大做强的同时,农户们的钱包也越来越鼓。
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崔绍宇:阿坝州2024年人均GDP为68,979元,处于(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8名,高质量发展成效凸显。“十五五”期间,阿坝州要精准把握国家着力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着力将国家战略落地为地方路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西部高原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如果将四川经济比做一幅巨大的拼图,其中必有一块是阿坝以缤纷色彩绘就。一周的调研里,我们充分感受到,阿坝州将独特的自然禀赋转化为绿色发展的“硬实力”,让生态保护驱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当九寨沟的碧水映照光伏板的银光,当牦牛驮起乡村振兴的希望,当古老羌笛吹响产业兴起的号角,阿坝州的探索生动诠释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描绘着“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的鲜活图景,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