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繁 | 简 |网站支持IPV6
|
作为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湖北省属国资国企以“压舱石”“新引擎”“排头兵”“硬支撑”的多维担当,在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省属企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上半年,省属企业迎难而上,紧盯高质量发展目标,扎实开展经济运行调度、降本增效和亏损治理专项行动,推进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截至今年上半年,湖北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增幅均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实现两位数增长;共推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70个,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15.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
这一系列“实打实”的数据,是湖北省属企业托底稳增长的鲜明注脚。
当前,湖北正大力实施“产业倍增”战略,湖北省国资委出台《推动省属企业战略性投资并购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加快实体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行动方案》,推动企业聚焦“51020”先进制造业及五大现代服务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并进。
今年上半年,省属企业实体产业营收同比增长超30%,战新产业投资同比增长近一倍,新增控股实体上市企业2家。目前湖北正在加快形成涵盖种子、天使、创投、产投、并购和S基金在内的“全生命周期基金矩阵”,引导撬动各类资本投资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容错免责”营造创新氛围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今年以来,湖北省属企业正加快构建“大校、大院、大企”协同机制,主动融入省级重点实验室,组建创新联合体60个,深度参与关键技术攻关。目前,全省省属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已增至212家。
长江产业集团已组建光谷在岸创新中心和湾区离岸创新中心,湖北联投集团设立科创供应链欧洲中心,科技创新“触角”正加快延伸向全国乃至全球。
湖北省国资委出台政策,对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研发费用按2倍视同利润加回,其他研发费用增加部分,按1.5倍视同利润加回。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湖北省国资委陆续出台激励研发投入、绩效考核加分、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容错免责等一系列举措,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科技创新氛围。
2024年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45%,对企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成果的,实行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加分奖励。
“小账本”折射国企大责任
保畅稳供、服务民生方面,湖北省国资委健全完善省属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机制,一企一策设定评价指标,引导企业增强核心功能、勇担职责使命。
今年上半年,湖北交投集团完成高速公路投资460.8亿元,占全省公路总投资的81%;湖北铁路集团“新城快线”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84.4%,湖北机场集团天河机场客流量居中部首位,花湖机场货邮吞吐量跻身全国前五。
在港航物流方面,湖北港口集团上半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2亿吨,阳逻港继续领跑长江中上游,为湖北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提供强劲支撑。
湖北联投集团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4000套,湖北文旅集团在全省12个市州完成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布局,湖北农发集团粮油储备总仓容达180万吨、生猪产能达250万头。住有所居、老有所养、食有所安,这些“小账本”折射的是省属国企的大责任。
推动省属企业做强实体产业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所在,湖北省国资委通过实施“五个强化”,推动省属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实体产业。
一是强化战略牵引,编制“十五五”规划,聚焦18个重点产业“一业一策”,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强化并购重组,推动产业链并购与专业化整合,力争2027年实体产业资产、营收大幅增长;三是强化资本赋能,实施上市公司倍增行动,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孵化隐形冠军;四是强化科技创新,推进“揭榜挂帅”和“共链行动”,构建成果转化机制,营造创新生态;五是强化开放合作,举办“央企省企市州行”,开展集群招商,带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2025年是支点建设开新局、谋长远的关键之年。上半年,湖北省属国资国企以产业转型为主轴,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服务民生为落脚点,书写出一份数据亮眼、动能强劲、成果可感的发展答卷。
下一步,湖北国资国企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争当转型发展的领头雁、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点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