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繁 | 简 |网站支持IPV6
|
作为川东北地区首条设计时速250公里的高速铁路,巴南高铁自2024年6月27日开通运营,如今迎来周岁华诞。一年来,巴南高铁交出亮眼成绩单——累计开行列车近1万列,运送旅客超700万人次,日均2.1万人次!此外,7月1日起,巴南高铁还将直达互通长三角经济圈!
从“皱褶山脉”到“发展蓝图”
高铁通车前,巴中到成都需近6小时车程,交通的不便严重阻碍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2019年12月,由蜀道铁路投资集团和南充市、巴中市政府共同筹资建设的巴南高铁终于迎来开工建设。它不仅是连接巴中至南充的城际铁路,还将进一步完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交通布局,为打通经巴中出川北上通道奠定基础。“等高铁通了,娃们去成都、重庆上学就不遭罪,咱通江的银耳、黄羊也能走出深山去了”,养殖户老赵攥着几袋新晒的银耳,望着机械轰鸣的建设工地,眼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年6月27日,随着D5133次动车组从巴中东站驶出,宣告巴南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彻底结束了巴中、仪陇不通高铁的历史。
从“产业壁垒”到“文旅融合”
巴南高铁开通运营前,川陕革命老区虽拥有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朱德故里等红色旅游资源,却受制于“山隔水阻”的交通困境,文旅产业发展迟缓。
随着巴南高铁通车,老区红色景点实现“串珠成链”,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朱德故里、恩阳古镇通过“文旅+夜游、红色研学、演艺、美食”等模式,形成了多元化、全链条的产业发展格局,沿线红色文旅研学再起热潮。从“巴食巴适”特色农业的品牌崛起,到工业经济的强势突围,再到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巴南高铁的开通,犹如一把“金钥匙”,解锁了川陕革命老区尘封的红色宝藏,让沿线红色文旅资源焕发新的生机。
从乡村振兴到“经济新兴”
巴南高铁的建成,推动了川东北与关中平原、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协同,对南充仪陇县、巴中恩阳区等沿线欠发达县域的托底性帮扶成效显著,为助力老区振兴打造了标杆案例。
2024年,巴中招商引资产业项目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3个、协议投资额256.93亿元;仪陇县2024年共接待游客1105.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0.9亿元,旅居养老产业年收入突破50亿元,截至目前,巴中市已建成城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21个。2025年一季度,巴中市重点招商引资56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199.85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激增2.3倍。此外,巴南高铁的开通,还使得川东北地区从“内陆腹地”转变为“陆海联动节点”,在物流、外贸和人才流动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彻底激活了革命老区从乡村振兴到“经济新兴”转型的脉搏。
巴南高铁,这条贯穿巴中、仪陇、南充等革命老区与人口重镇的钢铁动脉,不仅重塑了区域时空格局,更以其澎湃动能,为地方经济注入源头活水,为文旅融合奏响华彩乐章,成为推动川东北振兴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