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2024年11月20日,“长江班列”在四川乐山首发,发到站点增至38个。
□陈风 (图片由蜀道铁路运营集团班列运输分公司提供)
武汉阳逻港,长江中上游第一港。1月3日,一列来自四川成都的“长江班列”抵达这里,转乘货轮,通过“汉亚直航”通道出海,直达日本、韩国。
2000多公里外的出海口,被“搬”到了四川企业的“家门口”。长江沿线的四川、湖北武汉和下游出海口,由“长江班列+”串联在一起,数千公里行程“一线牵”。
从四川出发,到长江中游、下游,乃至通江达海——开行运营一年多来,“长江班列”越开越远、越开越密,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密集流动,一条新的东向出川物流大通道已然成形。江水滔滔,见证着这条新通道奔涌的活力。
看体量 布点成网,覆盖3省16市,开行线路160条
“呜……”伴随着一声长鸣,2024年第1800列“长江班列”从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站开出,提前20天完成年度开行任务。
2024年12月11日,“长江班列”迎来一周岁生日。来自四川的多家货源企业、货物组织企业代表,见证了这一难忘时刻,四川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魏霞就是其中之一。
“‘长江班列’开行后,我们的综合物流成本降低了约20%。”魏霞举例说,公司常年运送攀钢集团的货物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前的运行时间在30天左右,通过“长江班列”,15天左右就能抵达。
让川货更好地出川,是“长江班列”开行运营的初衷。2023年,投运20年的长江三峡枢纽过闸运量严重超限,制约了川货出川,影响了入川生产要素流动效率。
为解决这一难题,破除西南地区水运交通瓶颈,优化营商环境,省委、省政府作出开行四川至湖北“长江班列”的决策部署,并交由蜀道集团作为省级运营主体推进开行。
从路线上看,“长江班列”让货物“坐火车”出川,绕过三峡“堵点”,抵达湖北后再下水走“长江黄金水道”。反之亦然。从效果上来看,铁水联运方式,较原有水运线路缩短运行时间5—10天,有效满足了适水货物的时效需求。
2023年12月10日,首趟“长江班列”从成都开出,由此驶上了“快车道”——
2024年4月24日,首列“长江班列+江海直达”班列在湖北黄石新港多式联运铁路站场发车,开启“长江班列+江海直达”物流新模式;
2024年5月7日,780吨巴西进口纸浆通过“长江班列”,从浙江舟山经湖北黄石、荆州运抵四川德阳,以江铁海联运新模式,助力实现1.6万余公里超长距离的跨境一站式物流交付;
2024年5月,蜀道班列运营平台正式启用,开启“长江班列”线上办理业务新模式;
2024年11月4日,首趟“长江班列”食用植物油绿色专列从武汉大花岭南站始发,抵达四川青白江城厢站,开启了华东散装植物油入川运输“绿色新通道”,整体运输时效提升50%以上;
2024年11月20日,“长江班列”在乐山首发,发到站点增至38个;
2024年12月3日,首发以来第1800列“长江班列”从攀枝花站发车,提前达成开行目标;
2024年12月11日,在“长江班列”常态化运营一周年之际,2024年第1799列、1800列“长江班列”分别从武汉香炉山站、成都青白江城厢站对向开出,提前20天完成年度开行任务……
伴随着这些里程碑式的“深足迹”,“长江班列”开行愈密、线路愈多、站点愈广。
数据显示,开通之初,“长江班列”仅服务4个站点,以及四川青白江、攀枝花至湖北荆州的两条线路;开通不到2个月,发到站点数量已增至16个,开行线路增加到26条;至2024年12月,开行运营一年,覆盖范围已扩至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3省16市,到发站点增至38个,开行线路增至160条,迅速构建起东向进出川的铁水联运新通道网络。
多点多线覆盖,带动更多地区接受“长江班列”辐射。在省内,“长江班列”以成都平原为核心,辐射川南、川东北等地区,覆盖了资阳、内江、达州、广元、南充、攀枝花、西昌等12个城市,主要城市覆盖率达57%;在省外,“长江班列”以湖北省荆州市为起点,逐步向周边地区拓展,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和湖南省岳阳市已成为“常客”。
这条新的物流大通道,将四川与长江中下游城市、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紧密相连,搭建起跨区域合作的桥梁,推动不同区域、不同资源充分流动和共享,为四川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和产业聚集注入了强劲动能。
看质量 东延西链,实现双向对开,降低物流成本约2.6亿元
回看“长江班列”开行这一年,一个数据引人注目:截至2024年底,“长江班列”累计开行1925列,其中东出1067列、西进858列,出入川比例1.3∶1,基本实现双向对开。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西南内陆,货源结构以生产资料为主、百货类为辅,出入川货物运输量比例常年在3∶7左右,而“长江班列”在短短一年时间就实现了进出川班列的基本平衡,让人惊叹。
货物的运输往往与需求有关。从货物量来看,截至2024年底,“长江班列”累计运输货物96766标箱、266万吨,货物总价值超121亿元,每天约250标箱、近3000万元货物,通过“长江班列”运往全国各地乃至国际市场。
从货物种类来看,经过一年的快速发展,“长江班列”运输货物从初期的矿石、粮食为主,逐步拓展到34种品类、超200项细分品名。其中,出川品类14种,细分品名40项,以钛精矿、木材、橡胶及炭黑等化工品为主;入川品类20种,细分品名173项,以铁矿石及锂辉石等金属矿石、大豆及小麦等粮食、氧化镁及硫酸铵等化工品为主。可以说,“长江班列”已基本形成高附加值货物和高时效性生产原料并重的运输格局。
效率,是货源企业绕不开的需求。以入川货物中的粮食为例,从长江口经湖南岳阳运入四川的进口大豆、玉米等,既有路径需经历2次翻坝、1次转运,总耗时约20—30天;但通过“长江班列”铁路直接翻坝,总耗时仅需 11天,总体时间缩短了近半个月。以出川货物中的钛精矿为例,原发运路径从攀枝花经重庆至江苏太仓港,仅水运时间就需要12—15天,开行“长江班列”后,总体时间缩短了一周左右,一个标箱节省成本500元。
高效率、低成本,“长江班列”以显著的物流优势,吸引着大量货源企业,目前服务的各类企业已超百家,其中出入川重点服务企业有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明达集团峨边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储粮油脂成都有限公司、四川省川威集团有限公司、维达纸业、营口山旺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24家省内外企业。
不断延展的链条,让这条通道上的企业更多、货物更优。
一年来,“长江班列”不断做加法,“+江海直达”“+中欧班列”“+长江班轮”“+日韩班轮”等多元化联运产品推陈出新。向东,“长江班列”串联起长江中下游地区物流通道,形成便捷、高效的出海新通道,满足不同货源企业的运输需求;向西,“长江班列”与“中欧班列”实现无缝衔接,来自欧洲的货物在四川中转,又坐上“长江班列”到达长江沿岸,截至目前已累计接续2.8万标箱,高峰期,30%的“长江班列”都驮着“中欧班列”货物。
从点到面、从线到网,“长江班列”展露出降本增效的独特优势。据不完全统计,“长江班列”通过整合长江沿线“路—港—地”各方优势资源,已合力为“长江班列”铁水联运通道降低全程物流成本约2.6亿元。
正因如此,2024年11月,“高质量发展‘长江班列’多式联运新模式 畅通长江经济带物流通道”项目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首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交通强国专项试点任务,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通道的“含金量”更足。
道路通,百业兴。打通一条路,会引来产业沿线布局,物流通道也是如此。沿着“长江班列+”通道,物流关联产业和对物流要求高的产业,正在落子和布局。一条新兴的产业通道,“脉动”强劲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