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春日的普光气田天然气净化厂。
大巴山深处的高含硫集气站。
气田员工拼搏奋战。
技术人员分析化验天然气组分。
工作人员巡检硫黄皮带输送线。
□段勇 陈虹光 施兴峰(图片由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提供)
2003年7月,历经半个世纪的艰辛勘探,完钻的普光1井在飞仙关组地层测试,获日产103万立方米工业气流。由此,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海相整装高含硫气田——普光气田横空出世。2005年3月30日,是普光气田开发建设史上的重要日子——中原油田普光气田开发项目管理部揭牌成立,气田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大幕拉开。
20年来,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以下简称普光分公司)始终坚持国有企业“姓党为民”的政治本色,一路披荆斩棘,乘势而上。2009年10月,普光气田一次投产成功。2010年8月,“川气东送”工程投入商业运营。2022年初,普光气田累计产气突破1000亿立方米。
20年来,普光分公司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扛牢绿色、安全主体责任,扬科技之翼攻坚克难,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海相高含硫气田开发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清洁能源源源不断地惠及长江经济带6个省2个直辖市,矢志不渝支持地方发展,交出一份沉甸甸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截至目前,普光气田已生产天然气超1275亿立方米,正朝着第二个“千亿方”目标阔步前行。
强化政治统领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普光1井点燃希望之火。几经勘探求索,普光气田相继探明普光主体和大湾—毛坝气藏,发现清溪、双庙、老君等含气构造。这一发现震惊业内——普光气田成为我国发现的第一个超大规模海相酸性气田。
2005年1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决定:由中原油田承担普光气田的开发建设管理重任。肩负重托和期待,中原油田和中国石化系统内外单位的数万名职工挺进达州市宣汉县。同年3月30日,中原油田普光气田开发项目管理部揭牌成立,项目管理部党支部一同成立。
始终坚持强化政治统领,把牢政治方向。项目管理部牢固树立“大党建”思维,在各参建单位中设置56个基层党组织,纳入党建一体化管理,探索建立“党建区域化管理”新模式,同部署、同考核,把全体参建单位的智慧、力量拧成“一股绳”,群策群力攻克气田开发建设一道道难题。
普光气田可年产天然气百亿立方米,资源量丰富。横亘在建设者面前的是“三高一深”(高含硫化氢、高温、高压、埋藏超深)气藏,工况近乎苛刻,国内无开发先例。
“开发普光气田安全风险极大,技术要求极高。”中原油田首席专家、普光分公司副经理彭君说,国内外没有现成的理论技术、配套装备、施工经验可供借鉴。
党建引领聚合力,建设者攻坚克难。普光分公司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十条龙”攻关平台,组织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近3000人研发团队,勠力攻关高含硫气田开发核心技术。
历经3年艰苦鏖战,钻井工程、集输工程、净化工程、公用工程拔地而起,共完钻新井46口,建成23座集气站、2座污水处理站、47座阀室、60千米酸气管道,以及18座放空火炬、5条隧道、27处大中型穿跨越工程,确保普光气田一次投产成功,达到年产110亿立方米井口气规模、具备120亿立方米井口气净化和240万吨硫黄年生产能力。
20年来,党旗始终在大巴山深处高高飘扬。普光分公司全力以赴强党建、促发展,答好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答卷,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及首批“中国石化红色教育基地”等荣誉。
扛牢责任担当 书写端牢能源饭碗的“普光答卷”
2007年4月,“川气东送”工程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重大工程,主要包括普光气田天然气开发工程、天然气净化工程和“川气东送”管道工程。作为“川气东送”主供气源地,普光气田承载着太多人端牢能源饭碗的期待。
20年来,普光气田源源不断地为长江经济带6个省2个直辖市的70多座大中型城市、上千家企业、2亿多居民送上绿色能源。截至2025年3月底,累计输送商品气近900亿立方米。
扛牢责任担当,普光分公司在开发建设普光主体区块的基础上,又开发建设了大湾—毛坝、老君等区块,累计开发天然气井100余口。
随着开发持续深入,部分气井进入产能中后期,不可避免地面临产量自然递减带来的稳产压力。普光分公司逐“陆”而行,从海相天然气主力储层向上“筛查”,打造资源接替新阵地。
自流井、大安寨、雷口坡、吴家坪……伴随勘探工作者的远征脚步,近两年,四川盆地越来越多此前尚未“涉足”的陌生层系被越发频繁地提及。据测算,普光气田陆相天然气资源量接近海相天然气已探明储量的2倍。
深化能源央企合作,普光分公司与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东北气矿携手。普光气田天然气净化厂为中国石油铁山坡气田代加工井口气和硫黄,普光气田老君区块接入中国石油宣探1井区集输干线释放产能。
用好高含硫气田的“硫”资源,普光气田每年向全国多地供应硫黄175万吨以上,占比全国近四分之一。
安全、环保是天然气长期稳定保供的基础。普光分公司牢记“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嘱托,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开发之基、建设之本,斥资60余亿元,上马300余个环保项目,形成具有普光特色的环保技术系列、清洁生产工艺以及立体监控网络。普光气田被评为“国家级绿色矿山”“国家级绿色工厂”,连续9年获评四川省环保诚信企业。
舞动科技创新之翼 支撑持续稳产长效开发
纵观普光气田20年的开发历程,始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为气田持续稳产长效开发夯实支撑。
从2005年开始,建设者一边扎根达州市宣汉县建设气田,一边集智破解“三高一深”等难题,研发形成的“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项。依托该项技术,普光气田实现全面安全高效运行。
技术创新厚积薄发,创新果实粒粒饱满。最高峰时,普光气田年产井口气达106.7亿立方米。但从2017年开始,边底水入侵、硫沉积加剧、地层压力下降三大难题逐渐影响气田的产量和发展,稳产难度持续加大。
“实际上,地质开发方案勾勒的高产稳产期只有8年,此后便进入‘产能调整期’。”中原油田副总工程师、普光分公司副经理刘长松说。
以创新为楫,破浪前行。普光气田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化重大项目等进行研发攻关,研发出业界领先的控水、治硫技术,增加可采储量317亿立方米。
2024年11月,中国石化天然气增产七年行动计划重点工程项目——普光气田主体湿气增压工程一次投产成功。这是国内首套高抗硫压缩机组,将采收率提高5—6个百分点,延长稳产期数年,预测可增产天然气约103亿立方米。
攻坚如登山,一步一阶梯;建设者砥砺奋进,逐梦前行,铺展出鼓舞人心的画卷。近7年来,普光气田继续保持着日产气2500万立方米的稳健高产态势。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024年6月,国内首个“酸性气田开发重点实验室”在普光气田揭牌运行。该实验室聚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众多院校的研究力量,围绕酸性气田“提高采收率、长期安全防控、气田深度利用”三大研究方向持续攻关完善技术,打造国际一流酸性气田开发原创技术策源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20年来,普光气田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5项,获批专利376件,制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2件。从这里走出中国石化首席科学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以及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高级专家、技能大师等领军人才44人。凭借国内领先的技术,普光气田有力支持了元坝、川西、铁山坡等高含硫气田的成功开发。
真情支持地方发展 不断开创企地共兴新局面
今年初,四川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内,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天然气制乙二醇联产电子级DMC项目建成投产。背靠普光气田天然气净化厂,该公司规划兴建二期项目,推进天然气深度开发利用。
自启动开发以来,普光分公司扛牢央企担当,从建设现代化“气都新村”到援建学校、医院、道路、桥梁,从星夜驰援抗震救灾、抢险救援到提供优质气源,矢志不渝支持地方发展。
普光气田建成投产后,达化专线启动建设,从气田接出管道直连达州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现为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助力瓮福达州化工、达州玖源化工、汇鑫能源等一批企业发展。
依托天然气及硫黄等资源,达州加快从“资源产出地”迈向“产业崛起地”——以天然气为原料发展精细化工、磷硫化工等产业,以天然气为燃料发展先进制造业等。近3年,当地签约落地10个百亿级工业项目,产业转型升级蹄疾步稳。目前,普光气田每年为达州供应天然气10余亿立方米、硫黄近40万吨,为达州发展注入强劲的“普光动能”。
开发一方资源,造福一方百姓。普光气田通过“资助养殖户”“修建蔬菜大棚”“援建饮水工程”“扶贫专项培训”等15个项目,向宣汉县、通川区贫困乡村及群众累计捐资1100余万元,助力当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在卫生教育领域,普光气田投资1000万元建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土主中心校,为乡村学生提供一流的教育环境;设立“普光气田助学奖励基金”,为宣汉县、通川区贫困家庭和留守儿童捐款、赠送学习用品和电脑,折合资金超200万元;投资800万元扩建宣汉县人民医院土主分院,改善当地医疗条件。此外,普光气田累计投资4.8亿元,新建、扩建、延伸道路200余公里,新建、改建大中型桥梁8座,显著改善驻地道路基础设施条件。
为支持达州的经济建设,2011年,普光气田与达州市政府成立合资公司,实现企业所得税全面落地,至今已累计纳税超过222亿元。
企地共兴局面不断开创。达州把天然气列为“四大资源”之首,推进开发利用,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2011年,达州地区生产总值跻身“千亿俱乐部”,2019年突破2000亿元,2024年达到2801.6亿元。普光气田所在的宣汉县,仅几年时间就完成从国家级贫困县到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的蝶变,正借力资源开发利用,力争2026年晋升“千亿县”。
打响产能建设大会战 冲刺第二个“千亿方”
陆相井建设开启“井工厂”模式、火炬全面推广无人应急点火、应用5G智能巡检系统……在普光气田1116平方公里矿区范围内,从气田职工谈及的一个个新词热词可清晰触摸气田高质高效发展的脉动。
时代的跃迁,总在不经意的量变中引发质变;历史的新篇,总是在接续奋斗中挥写。如今,普光气田站在开发启动2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将谋篇布局,全面增强保障能源供应能力进入重要一年。
去年,普光气田启动产能建设大会战,大规模建设新井,加快形成“常非并举、海陆并进”资源开发新格局,为气田长期稳产上产夯实产能支撑。
量身定制组建钻井工程提速、采气工程提速、地面工程提速、新井达产提速等专业组,加快全流程生产运行,一手推动新井快投产,一手护航老井保稳产。通过优化调整施工组织,尤其是串联改并联,普光气田近5年建井周期逐年下降,降幅高达51%,持续挖掘缩短建井周期潜力,持续提升建井速度。
铆足劲攻坚产能建设大会战,收获硕果。去年,普光气田新投产海相井、陆相井共24口,相当于前5年投产新井数量的总和。今年又定下新目标:新投产8口海相井、3口陆相井。截至目前已投产2口海相井,合计增加产量45万立方米/天。
普光气田锚定实施更为深入和细分的科技攻关,在持续加强海相高含硫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同时,向以致密气、页岩气等为代表的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第二阵地挺进,实现“到夹缝中找气、到新区域中找气”,夯实气田转型发展资源基础。
2022年初达成1000亿立方米大关,规划2035年突破2000亿立方米——20岁的普光气田,正以昂扬的斗志冲刺第二个“千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