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繁 | 简 |网站支持IPV6
|
□成德 (图片由长城华西银行提供)
近日,长城华西银行传来好消息——该行在获得AA+主体信用评级后成功发行首笔小微金融债券,发行规模5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1.95%,获得全场3.1倍的超额认购,显示出市场投资者广泛关注和踊跃参与。
这是一次“时机恰好、市场认可、资金用途清晰”的债券发行。该笔债券成功发行的背后,不仅是一家区域性银行响应国家政策、服务实体经济的坚定决心,更是该行依托股权改革新优势,支持小微企业、践行普惠金融的实际行动。
该笔债券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小微企业贷款,重点支持四川省内普惠金融等领域的小微企业发展,为它们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政策引领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作为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小微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稳定就业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融资难、融资贵”始终是横亘在其发展道路上的现实难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25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共同印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一口气推出23条具体措施。这些措施从监管、货币、财税、产业等多方面形成合力,旨在打通融资堵点、破解发展难点,持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与可持续性。
政策明确指出,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就业、保民生、促创新的关键支撑。国家层面正在通过一系列精准举措,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小微企业,为其健康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长城华西银行此次发行小微金融债券,正是对国家政策导向的积极响应和迅速落地。
量增价降 普惠金融成效显著
作为一家深耕地方、服务实体的金融机构,长城华西银行始终将支持小微企业视为自身发展的使命与责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监管部门的各项决策部署,持续强化自身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金融作用,不断加大在小微金融领域的资源倾斜与业务创新。
截至2024年末,长城华西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645.76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9.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41%。更令人欣喜的是,在实现贷款总量显著增长的同时,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15个基点,真正实现了“量增价降”、让利于企。
近年来,长城华西银行充分用好用活用实央行各项信贷货币政策工具,通过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优化服务流程等多种措施,持续赋能小微企业,坚定不移地书写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
股权重构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2025年夏天,长城华西银行迎来发展历程中的两件大事——股权重构与信用升级,这为本次债券的成功发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7月15日,四川银行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以41.25亿元成功摘牌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长城华西银行40.92%股权,成为该行新任第一大股东。此次股权交易成为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历程中首例省级法人银行控股地方城商行的案例,标志着四川省金融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短短半个月后,7月31日,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将长城华西银行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A上调至AA+,评级展望为稳定。
根据评级报告,长城华西银行股权变更后的第一大股东为四川银行,作为四川省唯一一家省级城商行,四川银行注册资本达300亿元,截至2025年6月,其资产规模已达4800亿元,资本实力位居全国城商行前列。
四川银行强大的综合实力,能够在公司治理、业务协同、资金配置和战略规划等方面为长城华西银行提供坚实支持,全面带动其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资金运营能力、抗风险能力以及战略地位等方面的综合提升。
本次小微金融债券的发行,正是四川银行入股长城华西银行后在金融市场上的“全新亮相”。从发行结果来看,市场投资者用真金白银表达了他们对新股权结构下长城华西银行发展前景的认可与信心。
协同合作 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纵观此次长城华西银行小微金融债券的成功发行,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明确导向;地利,是四川省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的有利环境;人和,则是银行自身股权重构和信用升级带来的治理优化、资源协同和发展信心。
长城华西银行2025年首笔小微金融债券成功发行募集的5亿元资金即将流向四川各地的小微企业,成为它们购买设备、扩大生产、招聘员工、技术升级的“及时雨”——标志着该行在四川银行战略入股后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未来,两家银行将共建共享客户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借助四川银行的省级平台优势,长城华西银行有望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断创新信贷产品,提高信用贷款占比。随着两家银行协同效应不断释放,将为四川省内小微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为区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更加坚实的金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