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 |

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链主领航,华西新编《标准》激活四川10000+“好房子”生态圈
来源:四川华西集团            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近日,由四川省住建厅指导,华西集团科研团队省建科院全程主导编制的《四川省好住房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发布,并定于6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是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发布后,出台的首个地方性“好房子”评价标准。

作为四川建筑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链主企业,华西主动发挥大企业挑大梁的作用,积极探索“好房子”的“四川模式”,与主管部门一道系统整合“四川需求、四川特色、四川产业”,激活四川10000+“好房子”生态圈。

切准四川需求:7000余民意问卷勾勒四川“好房子”画像(小)

《标准》最大亮点,是以“用户画像”为底层逻辑。华西在前期调研共发出7000余份民调问卷,覆盖四川21个市(州)、70余个县(市、区)的城镇家庭,摸底四川人关于“好房子”的真实愿景。

问卷结果显示,四川人最为看重的“好房子”要素集中在优价屋美、地段、交通便利、教育和医疗资源配套、质量安全、噪声、空气质量、能源消耗、物业等细分需求上。对照问卷结果,《标准》设置了交通与配套、安全与质量、功能与空间、舒适与健康、绿色与低碳、智慧与便捷、运维与物业等七大评价体系,并根据群众期望配置权重分数。

民意问卷关键词

四川特色:居住体验“既要又要还要”(小)

除刚性约束外,《标准》更为强调“人城境业”有机统一的居住体验。

晒太阳更巴适。地理上,四川主要人口聚集区域多云雾,太阳辐射总量少。对阳光的追逐和喜爱,是刻在四川人基因里的生活追求。基于川人世代传承的生活习惯,《标准》在“舒适”类目中,细化“自然采光和日照面积区域”,由此引导设计、改善房间朝向、户型设计、外窗尺寸和方位,其次扩大景观阳台面积以及卧室飘窗数量,不论是坐是躺,让“追着太阳晒”的四川人住得更惬意。文化传承更巴适。处理好既守住文脉,也装下幸福的关系,是《标准》的又一亮点。《标准》在运维与物业类目中,倡导保留历史景观的同时,也鼓励配置与传统文化相映成趣的新派景观,让“蜀风雅韵”气质的生活美学融进四川的街区院落。生活便利更巴适。既留得住市井烟火,也承载得了城区功能升级,《标准》回归生活本身,在“交通与配套”类目中,将“生活半径”列为加分项。住区周边鼓励配置“10分钟直达”的商业配套、生鲜超市,住区内鼓励建立咖啡厅、茶室、书吧、健身房等全龄生活空间,打造“公共客厅”“共享餐厅”“树下交流空间”,进一步缩短生活半径。

省建科院参加四川省第一届“好房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Z轴时代,N次方盒”

省建科院参加四川省第一届“好房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向北松活”

四川产业:激活四川10000+“好房子”生态圈

权威信息公布,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超40㎡,住房发展进入“品质升级”。截至2024年末,四川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超过1万家。进入存量时代的建筑行业,如何蹚出“四川模式”的新路径?《标准》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全方位引导并激活10000+“好房子”生态圈。

上游开发重构产品逻辑。对照《标准》评价体系,开发重心从规模导向转向居住价值创造,实现从“造房子”到“造生活”的转变。

中游建造,从传统施工转向智能建造。《标准》匹配全过程管控机制,强化长效质量追溯。倒逼咨询设计前端运用BIM等数字化工具,实现精细化设计减少建筑瑕疵,通过动态模拟等手段对通风、采光、噪声、能耗等指标进行优化;施工企业升级装配式建造、智能监测等技术体系,实现科学管理;检测、监理企业建立配套体系,实现标准化评测;物业后端匹配数据互联、需求响应的社区治理新手段,实现品质运营。

下游供应:从产品供给转向技术赋能。推动建材供应商围绕绿色低碳、地域适配、高品质、高耐久等维度开展材料创新;智能设备企业加强产品创新,构建与川派居住场景深度耦合的智慧居住解决方案。

链主领航,华西新编《标准》激活四川10000+“好房子”生态圈

来源:四川华西集团 时间:2025年05月06日

近日,由四川省住建厅指导,华西集团科研团队省建科院全程主导编制的《四川省好住房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发布,并定于6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是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发布后,出台的首个地方性“好房子”评价标准。

作为四川建筑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链主企业,华西主动发挥大企业挑大梁的作用,积极探索“好房子”的“四川模式”,与主管部门一道系统整合“四川需求、四川特色、四川产业”,激活四川10000+“好房子”生态圈。

切准四川需求:7000余民意问卷勾勒四川“好房子”画像(小)

《标准》最大亮点,是以“用户画像”为底层逻辑。华西在前期调研共发出7000余份民调问卷,覆盖四川21个市(州)、70余个县(市、区)的城镇家庭,摸底四川人关于“好房子”的真实愿景。

问卷结果显示,四川人最为看重的“好房子”要素集中在优价屋美、地段、交通便利、教育和医疗资源配套、质量安全、噪声、空气质量、能源消耗、物业等细分需求上。对照问卷结果,《标准》设置了交通与配套、安全与质量、功能与空间、舒适与健康、绿色与低碳、智慧与便捷、运维与物业等七大评价体系,并根据群众期望配置权重分数。

民意问卷关键词

四川特色:居住体验“既要又要还要”(小)

除刚性约束外,《标准》更为强调“人城境业”有机统一的居住体验。

晒太阳更巴适。地理上,四川主要人口聚集区域多云雾,太阳辐射总量少。对阳光的追逐和喜爱,是刻在四川人基因里的生活追求。基于川人世代传承的生活习惯,《标准》在“舒适”类目中,细化“自然采光和日照面积区域”,由此引导设计、改善房间朝向、户型设计、外窗尺寸和方位,其次扩大景观阳台面积以及卧室飘窗数量,不论是坐是躺,让“追着太阳晒”的四川人住得更惬意。文化传承更巴适。处理好既守住文脉,也装下幸福的关系,是《标准》的又一亮点。《标准》在运维与物业类目中,倡导保留历史景观的同时,也鼓励配置与传统文化相映成趣的新派景观,让“蜀风雅韵”气质的生活美学融进四川的街区院落。生活便利更巴适。既留得住市井烟火,也承载得了城区功能升级,《标准》回归生活本身,在“交通与配套”类目中,将“生活半径”列为加分项。住区周边鼓励配置“10分钟直达”的商业配套、生鲜超市,住区内鼓励建立咖啡厅、茶室、书吧、健身房等全龄生活空间,打造“公共客厅”“共享餐厅”“树下交流空间”,进一步缩短生活半径。

省建科院参加四川省第一届“好房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Z轴时代,N次方盒”

省建科院参加四川省第一届“好房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向北松活”

四川产业:激活四川10000+“好房子”生态圈

权威信息公布,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超40㎡,住房发展进入“品质升级”。截至2024年末,四川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超过1万家。进入存量时代的建筑行业,如何蹚出“四川模式”的新路径?《标准》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全方位引导并激活10000+“好房子”生态圈。

上游开发重构产品逻辑。对照《标准》评价体系,开发重心从规模导向转向居住价值创造,实现从“造房子”到“造生活”的转变。

中游建造,从传统施工转向智能建造。《标准》匹配全过程管控机制,强化长效质量追溯。倒逼咨询设计前端运用BIM等数字化工具,实现精细化设计减少建筑瑕疵,通过动态模拟等手段对通风、采光、噪声、能耗等指标进行优化;施工企业升级装配式建造、智能监测等技术体系,实现科学管理;检测、监理企业建立配套体系,实现标准化评测;物业后端匹配数据互联、需求响应的社区治理新手段,实现品质运营。

下游供应:从产品供给转向技术赋能。推动建材供应商围绕绿色低碳、地域适配、高品质、高耐久等维度开展材料创新;智能设备企业加强产品创新,构建与川派居住场景深度耦合的智慧居住解决方案。

附件
关联稿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269号 邮编:610094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2 蜀ICP备1203265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智能问答

微信/微博

微信

微博

新媒体矩阵

国资国企
在线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