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 |

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世运会璀璨落幕!川建院设计的国际友谊馆让成都连接世界“朋友圈”!
来源:宣传工作处            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817日晚,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圆满闭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成都世运会组委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出席闭幕式。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成都世运会组委会主席、省长施小琳致辞。

闭幕式在成都世园会国际友谊馆举办。夜幕下的成都世博园流光溢彩,国际友谊馆前,洋溢着友爱欢乐的热烈氛围,流淌着依依不舍的惜别情谊。夜幕降临后,一场场璀璨的焰火表演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国际友谊馆是成都世园会六大场馆之一,由川建院 A2建筑工作室设计,围绕世园会公园城市 幸福成都的主题,秉持建筑即是公园的总体定位,向世界展示公园城市建设的成都画卷。

建筑即公园的设计理念

成都国际友谊馆秉持着建筑即公园的总体定位,依托成都东部新区优越的自然生态和川西林盘的典型地貌,串联起展馆流线、体验区流线、山地游览流线等线路,将山水景观融为一体,用建筑的语言书写成都这座公园城市诗意生活的表达。

建筑中庭是一个巨大的天井,弧形曲面从地面延展至屋面,使天井形成了一扇巨大的窗:向北可以望见建筑背后的山间林花,向南可以看见绛溪河蜿蜒而行。天井之下,山坡被转化成了院落。借鉴川西林盘和川西民居的风格,彰显生态语境的同时挖掘本土特色,于飞檐斗角、林田山水之间,展现川西民间院落田园牧歌式生活场景,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营城理念。

建筑屋盖体系采用木质结构和钢结构相结合的模式,采用螺旋漏斗状造型,将照明系统和喷淋系统隐藏其中,以彻上明造的手法呈现出传统建筑之美,屋顶梁架结构完全暴露,让人抬头就能看见建筑顶部的结构。借鉴川西地区传统建筑多用竹、木材料,除了打造木质屋顶,设计团队将经典林盘元素抽象为建筑形态,屋檐下束柱构造节点如同修长挺拔的竹子,挺立在院落之中。

绿色低碳的未来之城

国际友谊馆在设计全过程中积极回应绿色低碳的设计理念。利用精确的数字化手段定量分析场馆的遮阳系统,纵向对比探究出檐最经济的出挑长度,并一对一运用到各个空间。

场馆的雨水排放遵循海绵城市理念,构建植草沟、暗沟+雨水花园+湖泊型的绿色生态型雨水排放消纳处理系统,形成自然优美的水环境景观,减少场地灰色排水工程措施,节约造价的同时,提高项目的防涝能力,发挥场地海绵城市的价值。

为了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通过对地形、环境、气候等因素分析,建筑中部的天井完成一次地域气候适应性设计实验:它利用了水陆风原理,空气经过湖面吹向建筑,夜间又将场地高温及时带走,实现自然状态下的降温保湿。项目还采用雨水收集回用、水源热泵、生物质能利用等手段,雨水收集回用收集屋面场地雨水,净化后进行场地浇洒,最大化非传统水源利用;水源热泵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结合展陈特质,利用生物肥料收集利用,获得清洁能源。

世园会期间,国际友谊馆策划了成都与上百个国际友城为主题的常设展览,在有限空间内展现成都与国际朋友圈的无界交流

这座由川建院 A2建筑工作室设计匠心打造的国际友谊馆,不仅圆满完成了世运会闭幕盛典的使命,更以建筑即公园的独特语言,将成都公园城市的生态画卷与绿色低碳的未来理念,生动呈现在世界面前。它不仅是成都连接世界的友谊之桥,更是四川国资力量赋能城市发展、擘画美好人居的闪亮名片。

世运会圆满落幕,而这座场馆所承载的公园城市梦想与创新实践,将继续点亮成都,走向未来。

世运会璀璨落幕!川建院设计的国际友谊馆让成都连接世界“朋友圈”!

来源:宣传工作处 时间:2025年08月18日

817日晚,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圆满闭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成都世运会组委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出席闭幕式。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成都世运会组委会主席、省长施小琳致辞。

闭幕式在成都世园会国际友谊馆举办。夜幕下的成都世博园流光溢彩,国际友谊馆前,洋溢着友爱欢乐的热烈氛围,流淌着依依不舍的惜别情谊。夜幕降临后,一场场璀璨的焰火表演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国际友谊馆是成都世园会六大场馆之一,由川建院 A2建筑工作室设计,围绕世园会公园城市 幸福成都的主题,秉持建筑即是公园的总体定位,向世界展示公园城市建设的成都画卷。

建筑即公园的设计理念

成都国际友谊馆秉持着建筑即公园的总体定位,依托成都东部新区优越的自然生态和川西林盘的典型地貌,串联起展馆流线、体验区流线、山地游览流线等线路,将山水景观融为一体,用建筑的语言书写成都这座公园城市诗意生活的表达。

建筑中庭是一个巨大的天井,弧形曲面从地面延展至屋面,使天井形成了一扇巨大的窗:向北可以望见建筑背后的山间林花,向南可以看见绛溪河蜿蜒而行。天井之下,山坡被转化成了院落。借鉴川西林盘和川西民居的风格,彰显生态语境的同时挖掘本土特色,于飞檐斗角、林田山水之间,展现川西民间院落田园牧歌式生活场景,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营城理念。

建筑屋盖体系采用木质结构和钢结构相结合的模式,采用螺旋漏斗状造型,将照明系统和喷淋系统隐藏其中,以彻上明造的手法呈现出传统建筑之美,屋顶梁架结构完全暴露,让人抬头就能看见建筑顶部的结构。借鉴川西地区传统建筑多用竹、木材料,除了打造木质屋顶,设计团队将经典林盘元素抽象为建筑形态,屋檐下束柱构造节点如同修长挺拔的竹子,挺立在院落之中。

绿色低碳的未来之城

国际友谊馆在设计全过程中积极回应绿色低碳的设计理念。利用精确的数字化手段定量分析场馆的遮阳系统,纵向对比探究出檐最经济的出挑长度,并一对一运用到各个空间。

场馆的雨水排放遵循海绵城市理念,构建植草沟、暗沟+雨水花园+湖泊型的绿色生态型雨水排放消纳处理系统,形成自然优美的水环境景观,减少场地灰色排水工程措施,节约造价的同时,提高项目的防涝能力,发挥场地海绵城市的价值。

为了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通过对地形、环境、气候等因素分析,建筑中部的天井完成一次地域气候适应性设计实验:它利用了水陆风原理,空气经过湖面吹向建筑,夜间又将场地高温及时带走,实现自然状态下的降温保湿。项目还采用雨水收集回用、水源热泵、生物质能利用等手段,雨水收集回用收集屋面场地雨水,净化后进行场地浇洒,最大化非传统水源利用;水源热泵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结合展陈特质,利用生物肥料收集利用,获得清洁能源。

世园会期间,国际友谊馆策划了成都与上百个国际友城为主题的常设展览,在有限空间内展现成都与国际朋友圈的无界交流

这座由川建院 A2建筑工作室设计匠心打造的国际友谊馆,不仅圆满完成了世运会闭幕盛典的使命,更以建筑即公园的独特语言,将成都公园城市的生态画卷与绿色低碳的未来理念,生动呈现在世界面前。它不仅是成都连接世界的友谊之桥,更是四川国资力量赋能城市发展、擘画美好人居的闪亮名片。

世运会圆满落幕,而这座场馆所承载的公园城市梦想与创新实践,将继续点亮成都,走向未来。

附件
关联稿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269号 邮编:610094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2 蜀ICP备1203265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智能问答

微信/微博

微信

微博

新媒体矩阵

四川省国资委
国资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