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繁 | 简 |网站支持IPV6
|
神州大地的山水画卷中,每一座奇峰、每一道峡谷,都是地球用亿年时光镌刻的“自然密码”,封存着地质变迁的壮阔史诗。如何唤醒“沉睡”的地质遗迹,发挥地质资源的多元价值?
答案,藏在一代代地勘人近四十载的足迹里。作为省属国企,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资源集团)始终以“服务资源大省、建设资源强省”为使命,锚定“地质+文旅+科技”的创新方向,在自然资源保护与文旅经济协同发展的道路上持续探索,以“地学+”为纽带激活文旅融合新动能,走出一条文旅地学高质量发展之路。
四川省地质学会文旅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交流会。
搭建平台筑根基,做好文旅地学融合发展的“四川担当”
近日,四川资源集团所属公司四川黄金集团与成都理工大学联合申报的“矿产遗址保护与展示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实验室(筹)”获批,入选四川省第三批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筹建名单。
回溯过往,四川资源集团着力搭建高能级的文旅地学研究与技术服务平台,让“沉睡”的地质遗迹发挥价值,让专业的地学知识走向世界。早在1986年,四川黄金集团便作为全国旅游地学行业发起人之一,牵头倡导成立四川省旅游地学研究会;2001年,全国最早的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研究机构——四川省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中心在此诞生;2019年,全国首个文化旅游地学研究院——四川省文化旅游地学研究院成立;2021年,四川资源集团再牵头成立四川省地质学会文旅地学专业委员会,至此构建起“一院、一中心、两协会”的协同创新格局,为文旅地学融合发展筑牢了平台支撑。
平台的价值,更在开放合作中不断延伸。近年来,四川资源集团与重庆市地质队伍、自贡恐龙博物馆联合申报“川渝共建古生物与古环境协同演化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打破地域壁垒,共筑跨区域科技攻关联合体;同时跨界联动四川音乐学院,共同赴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开展科普考察,让地质之美以更生动的艺术形式走进大众视野。
平台的背后,是硬核的人才支撑。四川资源集团组建了一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估专家等行业领军人物领衔的复合型团队,先后参与制定6部行业技术规范,行业话语权持续提升。
项目赋能树品牌,擦亮文旅地学金字招牌
坚实的平台与人才基础,让四川资源集团在文旅地学项目实践中硕果满枝,擦亮文旅地学金字招牌。
其服务的世界地质公园数量占全国总数的1/4以上,覆盖全国1/3以上省(区、市),更包揽了四川目前3个世界地质公园。在自然公园申报领域,四川资源集团的成绩单尤为亮眼,从全国海拔平均最高的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到新疆首家世界地质公园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从全球首批扩园的自贡世界地质公园,到今年刚通过表决、全国第二家以“金钉子”为核心特色的浙江常山国家地质公园。
常山地质公园2025年申报评估现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参观公园地质博物馆。
在自然公园进展评估领域,四川资源集团同样保持着“行业标杆”的水准。截至目前,四川资源集团已为张家界等10余家世界地质公园提供再评估技术服务,累计超20次,且所有服务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估中均以“绿牌”通过,创下“无一败绩”的纪录。每一个项目的落地,都是四川资源集团专业实力的见证。此外,四川资源集团还助力近20家国家地质公园、近10家国家矿山公园、20余家省级地质公园成功获批,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贡献了“四川力量”。
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风光。
这些项目不仅是地质遗产的“守护者”,更成为激活地方文旅经济的“引擎”。在四川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文旅产业带动革命老区户均年增收约4.5万元,让地质资源变成了“富民资源”。
2025年,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再评估检查专家组工作合影。
更值得关注的是,四川资源集团始终以“科技”为刃,不断拓宽“地质+文旅”的融合边界。在地质遗迹保护等领域,四川资源集团斩获近10项软件著作权,数字化产品矩阵让地质公园管理更高效、资源展示更直观、游客体验更丰富。
迈步新征程,四川资源集团将持续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融合,擦亮文旅地学金字招牌,展现四川资源人的智慧,为世界地质公园事业、四川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