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繁 | 简 |网站支持IPV6
|
川观新闻记者 文露敏
最近,一辆辆满载木耳、香菇、竹荪等特色农副产品的冷链物流车,从广元市青川县出发,被运往更广阔的市场。
四川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开展两年来,在省国资委指导下,四川省港航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省港投集团)托底性帮扶青川县,同时发挥企业所能在阿坝州、凉山州等地欠发达县域开展“矩阵式”帮扶。“前端基地直采+中端冷链运输+末端分拣销售”的城乡冷链物流体系,正在让欠发达县域的“川货出川”路更加顺畅。
打造标准化基地 形成稳定货源
10月中旬,阿坝州金川县卡拉脚乡玛目都村,省港投集团的城乡冷链物流(金川)直采基地里,绿叶间已冒出黄白相间的花骨朵,80余亩四季草莓即将迎来又一轮收获。
金川城乡冷链供应链项目。受访者提供
“这一季能收约54000斤。”省港投集团帮扶工作相关负责人粗略估计。不久后,这些草莓将“翻越”大山,进入城市中高端商超。
欠发达县域的菌类、鲜果、蔬菜等农特产品种植较为分散,对外流通需求也不集中,若不统筹运输,容易造成冷链车空载,增加物流成本。“化零为整”,一个重要抓手就是打造标准化基地,形成稳定的货源。
以金川为例,有了四季草莓,常态化冷链运输通道得以搭建运营,其他农特产品也能够“搭便车”,物流时效大大提升。此外,2024年,项目用工800余人次,通过土地流转实现每亩增收约1000元,也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而在青川,“小”菌菇,是撬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结合区域优势产业,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他们做技术支撑,我们负责市场对接。”上述负责人表示,标准化基地的打造,要因地制宜、各为所长,才能可持续。
目前,通过定向种植、订单农业等模式,省港投集团已在阿坝州马尔康市、金川县、茂县,凉山州德昌县等地布局牦牛肉、草莓、蓝莓等特色农牧产品前端直采基地16个,总面积6.6万亩,年产量近5万吨。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养殖,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也通过包销协议带动农户稳定增收。
构建高效冷链网络 对接多元化市场
解决了“有货可卖”,还要解决“有路可运”“有市可拓”。
“路”,指的是冷链运输的中端环节。省港投集团打造的冷链物流枢纽网络以成都为核心,覆盖全川、连接全国,已建成“一中心、两枢纽、四基地”。目前,已开通成都到北京、重庆、湖北等地50余条城乡冷链配送专线,累计保供果蔬、生鲜、冻品超2万吨,并利用“一箱到底”的全冷链运输模式降低损耗,确保农产品新鲜度,将四川特色农产品影响力由原来的市州内、川渝间扩大至全国各地。
“产品质量再好,没有冷链运输就会在路上损耗;而运输再好,没有销售渠道也卖不出好价钱。”省港投集团帮扶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利用集团成熟的国内外贸易网络,欠发达县域的农特产品得以精准销售至头部生鲜企业。
青川城乡冷链物流体系蔬菜保障供应基地。受访者提供
“出川”还瞄准国外。去年,省港投集团成功开拓国际市场,将青川香菇出口至哈萨克斯坦,全年出口20吨、出口额100余万元,首次打通了青川香菇的国际销售渠道。接下来,企业还将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依托集团成熟的出口业务渠道,进一步扩大青川乃至其他欠发达县域农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前端基地直采+中端冷链运输+末端分拣销售”,3个环节环环相扣。“我们将坚持协同发力,真正实现农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助力欠发达县域将资源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上述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集团在城乡冷链物流体系方面的优势,畅通“川货出川”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