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日历

|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 |

网站支持IPV6

便民服务日历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四川日报丨云上水电:打造水电一体化专业数据服务新范式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5年11月18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云上水电”运营中心值班大厅。

龚嘴水力发电总厂。

□新一 (图片由国能大渡河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提供)

当水电行业遇上数智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当发展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推进,传统产业如何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旗下唯一的水电板块信息智慧产业公司,国能大渡河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以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云上水电”平台为载体,探索出一条从“建系统”到“供服务”的转型路径,构建起“低成本、大范围、高可靠”的水电一体化专业数据服务新范式,引领水电行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转型之困

水电站数字化转型,面临行业共性难题

四川被誉为“千河之省”,水能资源丰富,中小型水电站星罗棋布,是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然而,这一绿色资源禀赋背后,却长期面临着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挑战:大量中小型水电站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数据孤岛现象突出,高昂的数字化转型成本使其望而却步。

不仅是四川,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小型水电站数量占比超过99%,这些中小型水电站在数字化浪潮中暴露出几大典型问题——

系统孤岛化,数据价值沉睡。各水电站独立建设业务系统,数据标准不一,接口互不联通,形成大量“数据孤岛”。全流域、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无法汇聚融合,其潜在价值难以挖掘,制约了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作用的发挥。

管理经验化,运营效率低下。日常运营如报表编制、水情分析、设备巡检等工作大量依赖人工,流程烦琐。例如,一名值班员每日需耗费数小时手工整理、核对、填报各类运行报表,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易出错。流域上下游电站之间信息不共享,发电流量与防洪调度难以高效协同,影响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安全管控难,风险预警滞后。安全监测多依赖传统手段和人海战术,对于库坝群安全、地质灾害、现场作业违规等风险,缺乏实时、精准、智能的感知与预警能力,主动防控能力不足。

转型成本高,中小型水电站乏力。自建完整的智能化系统投入巨大,技术门槛高,运维复杂,使绝大多数中小型水电站在数字化转型面前“心有余而力不足”,加剧了行业内部数字化鸿沟。

这些痛点不仅是四川水电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也是当前全国许多传统产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破解这些难题,亟需一种低成本、高效益、可推广的新范式。

解决之策

“云上水电”打通数据要素流通堵点

为破解中小型水电站数字化转型困境,“云上水电”应运而生。作为国家能源集团自主孵化、自主研发、自主运营的首个水电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是全国首个部署在国资云上的水电智能云平台,“云上水电”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建设部署模式,以统一云原生架构为核心,围绕边缘层、平台层、应用层实现六大技术突破,推动水电系统从“封闭独立”走向“开放协同”。

夯实数字底座,实现数据一体化汇聚与共享。“云上水电”平台采用统一的云原生架构,突破边缘感知、数据中台、智能应用等关键技术。在边缘层,自主研发的智能网关终端适配60多种工业协议,将异构设备数据安全高效接入云端,数据汇聚周期从以往的数周缩短至3天。在平台层,通过构建标准化水电数据资源目录和隐私计算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在保障数据安全与主体权益的前提下,打破“孤岛”,促进跨电站、跨流域的数据要素有序流通与价值复用。

聚焦业务场景,提升运营效率与安全水平。“云上水电”平台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将水电知识、模型、算法沉淀为可复用的服务,针对核心业务场景实现智能化升级。

例如,水电行业的核心命题——防汛调度,过去受限于数据整合与技术支撑不足,气象水文数据来源分散,预报精度不高,上下游电站调度指令传递慢,防汛压力大。使用“云上水电”平台后,可以集成多源气象数据,实现全流域、全时间链的水雨情态势可视化呈现与精准预报;构建气象灾害预警体系,滚动发布靶向预警信息;流域调度效率提升15%,洪峰预报响应时间缩短20%,有效支撑了防汛减灾与水能利用最大化。

此外,设备运维的智能化转型同样是水电行业降本增效的关键。过去,设备运维依赖定期检修和人工经验,故障无法提前预知,非计划停机风险高。而“云上水电”平台实时汇聚7000余台设备数据流,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设备健康状态感知模型,为每台设备生成动态健康画像,通过大模型输出精准诊断结论,实现从“被动维修”到“预测性维护”的转变,设备等效可用系数显著提升。

共赢之效

构建开放共赢行业生态,激发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云上水电”不仅是技术平台,更是一个开放共赢的行业生态,平台构建了三类生态协同模式——开发者社区:提供一站式工具,汇聚数百名开发者,应用开发周期缩短60%;算法众筹:上线100+水电专用“机理+AI”模型,支持模型即选即用,促进知识成果共享;水电知识社区:打造“小红书”式分享平台,活跃用户超5000人,解决200+技术难题。

这种全方位的创新,不仅打破了水电行业长期存在的技术壁垒,更实现了“大中小型水电站技术能力均等化”,让中小型水电站以较低成本享受与大型电站同等的数字化服务,真正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共赢生态。截至目前,“云上水电”已接入水电站132座,实时数据测点超50万个,连接设备数超30万个,日数据增量24亿条,服务用户超2000个,上线SaaS应用8个,提供专业服务70余项,已成为推动水电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取得诸多显著成效。

降本增效方面,水电站信息化投资减少2/3,数据管理成本降低30%,业务响应效率提升40%。

运营优化方面,日水情预报精度提升5%,水能利用率提升3%,设备等效可用系数提升5%。

智能升级方面,平台搭载国能擎源发电行业大模型,应用实现了业务数据与关键指标的自然语言查询与可视化分析功能,智能体数据问题定位时间减少40%,显著提升了水电业务数据使用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云上水电”的创新实践先后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与电力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荣获国家数据局“数据要素×”大赛全国二等奖;“流域水灾害监测及防控高质量数据集”入选国家数据局发布的“高质量数据集典型案例”;“大规模高质量水电流域调度数据集”项目入围国家数据局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先行先试工作名单;“云上水电”平台入选成都市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库。

面向未来,“云上水电”平台将持续深化数据要素价值挖掘,强化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同时逐步迁移至国资行业云,打造更开放的“水电工业应用商店”,为全行业提供赋能服务。它不仅服务于中小型水电站,也将助力大型电站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构建更智能、高效、绿色的水电数字生态。

“云上水电”平台的实践,是数字中国建设在能源领域的生动注脚。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下,“云上水电”正以其创新的服务范式、开放的平台生态、务实的技术路径,成为水电行业数智化转型的新引擎,切实推动开放、共享、协同的智慧能源产业生态建设,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走在前、做表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四川日报丨云上水电:打造水电一体化专业数据服务新范式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5年11月18日

云上水电”运营中心值班大厅。

龚嘴水力发电总厂。

□新一 (图片由国能大渡河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提供)

当水电行业遇上数智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当发展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推进,传统产业如何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旗下唯一的水电板块信息智慧产业公司,国能大渡河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以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云上水电”平台为载体,探索出一条从“建系统”到“供服务”的转型路径,构建起“低成本、大范围、高可靠”的水电一体化专业数据服务新范式,引领水电行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转型之困

水电站数字化转型,面临行业共性难题

四川被誉为“千河之省”,水能资源丰富,中小型水电站星罗棋布,是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然而,这一绿色资源禀赋背后,却长期面临着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挑战:大量中小型水电站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数据孤岛现象突出,高昂的数字化转型成本使其望而却步。

不仅是四川,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小型水电站数量占比超过99%,这些中小型水电站在数字化浪潮中暴露出几大典型问题——

系统孤岛化,数据价值沉睡。各水电站独立建设业务系统,数据标准不一,接口互不联通,形成大量“数据孤岛”。全流域、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无法汇聚融合,其潜在价值难以挖掘,制约了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作用的发挥。

管理经验化,运营效率低下。日常运营如报表编制、水情分析、设备巡检等工作大量依赖人工,流程烦琐。例如,一名值班员每日需耗费数小时手工整理、核对、填报各类运行报表,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易出错。流域上下游电站之间信息不共享,发电流量与防洪调度难以高效协同,影响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安全管控难,风险预警滞后。安全监测多依赖传统手段和人海战术,对于库坝群安全、地质灾害、现场作业违规等风险,缺乏实时、精准、智能的感知与预警能力,主动防控能力不足。

转型成本高,中小型水电站乏力。自建完整的智能化系统投入巨大,技术门槛高,运维复杂,使绝大多数中小型水电站在数字化转型面前“心有余而力不足”,加剧了行业内部数字化鸿沟。

这些痛点不仅是四川水电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也是当前全国许多传统产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破解这些难题,亟需一种低成本、高效益、可推广的新范式。

解决之策

“云上水电”打通数据要素流通堵点

为破解中小型水电站数字化转型困境,“云上水电”应运而生。作为国家能源集团自主孵化、自主研发、自主运营的首个水电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是全国首个部署在国资云上的水电智能云平台,“云上水电”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建设部署模式,以统一云原生架构为核心,围绕边缘层、平台层、应用层实现六大技术突破,推动水电系统从“封闭独立”走向“开放协同”。

夯实数字底座,实现数据一体化汇聚与共享。“云上水电”平台采用统一的云原生架构,突破边缘感知、数据中台、智能应用等关键技术。在边缘层,自主研发的智能网关终端适配60多种工业协议,将异构设备数据安全高效接入云端,数据汇聚周期从以往的数周缩短至3天。在平台层,通过构建标准化水电数据资源目录和隐私计算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在保障数据安全与主体权益的前提下,打破“孤岛”,促进跨电站、跨流域的数据要素有序流通与价值复用。

聚焦业务场景,提升运营效率与安全水平。“云上水电”平台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将水电知识、模型、算法沉淀为可复用的服务,针对核心业务场景实现智能化升级。

例如,水电行业的核心命题——防汛调度,过去受限于数据整合与技术支撑不足,气象水文数据来源分散,预报精度不高,上下游电站调度指令传递慢,防汛压力大。使用“云上水电”平台后,可以集成多源气象数据,实现全流域、全时间链的水雨情态势可视化呈现与精准预报;构建气象灾害预警体系,滚动发布靶向预警信息;流域调度效率提升15%,洪峰预报响应时间缩短20%,有效支撑了防汛减灾与水能利用最大化。

此外,设备运维的智能化转型同样是水电行业降本增效的关键。过去,设备运维依赖定期检修和人工经验,故障无法提前预知,非计划停机风险高。而“云上水电”平台实时汇聚7000余台设备数据流,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设备健康状态感知模型,为每台设备生成动态健康画像,通过大模型输出精准诊断结论,实现从“被动维修”到“预测性维护”的转变,设备等效可用系数显著提升。

共赢之效

构建开放共赢行业生态,激发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云上水电”不仅是技术平台,更是一个开放共赢的行业生态,平台构建了三类生态协同模式——开发者社区:提供一站式工具,汇聚数百名开发者,应用开发周期缩短60%;算法众筹:上线100+水电专用“机理+AI”模型,支持模型即选即用,促进知识成果共享;水电知识社区:打造“小红书”式分享平台,活跃用户超5000人,解决200+技术难题。

这种全方位的创新,不仅打破了水电行业长期存在的技术壁垒,更实现了“大中小型水电站技术能力均等化”,让中小型水电站以较低成本享受与大型电站同等的数字化服务,真正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共赢生态。截至目前,“云上水电”已接入水电站132座,实时数据测点超50万个,连接设备数超30万个,日数据增量24亿条,服务用户超2000个,上线SaaS应用8个,提供专业服务70余项,已成为推动水电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取得诸多显著成效。

降本增效方面,水电站信息化投资减少2/3,数据管理成本降低30%,业务响应效率提升40%。

运营优化方面,日水情预报精度提升5%,水能利用率提升3%,设备等效可用系数提升5%。

智能升级方面,平台搭载国能擎源发电行业大模型,应用实现了业务数据与关键指标的自然语言查询与可视化分析功能,智能体数据问题定位时间减少40%,显著提升了水电业务数据使用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云上水电”的创新实践先后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与电力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荣获国家数据局“数据要素×”大赛全国二等奖;“流域水灾害监测及防控高质量数据集”入选国家数据局发布的“高质量数据集典型案例”;“大规模高质量水电流域调度数据集”项目入围国家数据局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先行先试工作名单;“云上水电”平台入选成都市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库。

面向未来,“云上水电”平台将持续深化数据要素价值挖掘,强化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同时逐步迁移至国资行业云,打造更开放的“水电工业应用商店”,为全行业提供赋能服务。它不仅服务于中小型水电站,也将助力大型电站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构建更智能、高效、绿色的水电数字生态。

“云上水电”平台的实践,是数字中国建设在能源领域的生动注脚。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下,“云上水电”正以其创新的服务范式、开放的平台生态、务实的技术路径,成为水电行业数智化转型的新引擎,切实推动开放、共享、协同的智慧能源产业生态建设,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走在前、做表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附件
关联稿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269号 邮编:610094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2 蜀ICP备1203265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智能问答

便民日历

新媒体矩阵

四川省国资委
国资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