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繁 | 简 |网站支持IPV6
|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科普的是岷江犍为航电枢纽仿生态鱼道。大家知道为什么要修鱼道吗?要说鱼道啊,咱们得先从航电枢纽的修建说起,航电枢纽为我们带来了航运、发电等诸多的社会效益,但它也像一座“水长城”,使鱼类的洄游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给水生物的多样性带来了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强调,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此号召下,为保障岷江流域水生物多样性的持续恢复,一条长达1.85公里的仿生态鱼道应运而生,这个长度相当于绕标准田径场5圈。
为什么叫“仿生态”呢,因为它不像传统水泥鱼道那样生硬陡峭,它是尽可能逼真地模仿鱼类生长的自然环境而来设计建造的,让鱼儿越过鱼道时感觉不到环境的差异变化,游起来更顺畅;整个鱼道采用卵石网作为隔墙,利于水草及水生物附着生长,为鱼儿提供了天然饵料,边游泳边干饭,能量满满向前进!
仿生态鱼道就像一座生态桥梁,在航电枢纽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找到了平衡。
那我们的鱼儿是怎样在茫茫的江河中顺利的找到鱼道进口从而完成洄游的呢?科学奥妙就在这:我们在鱼道进口处布置了诱鱼灯、喷洒水管网等设施来为鱼儿指引道路,让它们依次通过进口闸、休息池、观测室,最后通过出口闸完成一次洄游。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的诱鱼灯是经过科学家成千上万次的灯光调试实验才得来的;同时,将鱼道流速控制在1米每秒左右,让鱼儿在洄游途中更加轻松。
自2022年鱼道过鱼监测系统运行以来,我们监测到的鱼种除了有常见的鲤鱼、鲫鱼、草鱼外,还有长江鲟、胭脂鱼、白甲鱼等珍稀鱼类,类别达十余种。
另外,我们还建设了等同于1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鱼类增殖放流站,每年培育特定鱼类数量超130万尾,截止目前,已向岷江干流投放共计280万尾珍稀鱼苗。
我们充分利用仿生态鱼道、鱼类增殖放流站及库区水域,打造了集自然保护、鱼类展陈、科普教育、旅游观赏、法治宣教为一体,四川省最大的水生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和生态法治教育基地,同时,成立了“鱼跃龙门”志愿服务队,通过志愿者们的生动讲解,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相信岷江犍为航电枢纽仿生态鱼道工程,将会为整个岷江流域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打造岷江流域绿色生态航道保驾护航、贡献力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