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繁 | 简 |网站支持IPV6
|
近些年来,每到春季,网上就常常冒出诸如“九寨沟水没了”之类的负面帖子。今天,就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揭开“人间仙境”九寨沟水循环的神秘面纱。
这是一瓶来自九寨沟的水它的一生可能是这样的:
第1天:作为雪片或是雨滴落在大山之巅;
第100天:融化成溪流,携带矿物质流入长海等湖泊;
第1000天:渗入地下岩层‘旅行’后从珍珠滩瀑布跃出;
最后:蒸发成云,再次回归大山——正是这空中、地上、地下、三维循环系统,造就了九寨沟层湖叠瀑、珠连玉串的绝世美景,留下了“九寨归来不看水”绝佳美誉。
长海可是这场循环的“幕后大功成”,它像一个超级大水库,凭借强大的喀斯特通道持续滋养景区。为生态景观可体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据研究,九寨沟景观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相对稳定,自1750年来,自然环境呈现50年循环周期。1950年来未出现气温、降水突变,核心景区湖泊的水位、水温等指标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是随51年气温周期和24年降水周期持续波动。目前正进入降水量上升期,未来几年降水量稳中有增。但这种增长不会无限持续,达到一定峰值后将转入降水衰减期,在地质环境 降水 气温 未受干扰的前提下,这种周期性规律将恒久延续。
水循环系统的发展演化与大气降水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差异,每年12月至次年4月为景区枯水期。尤其4月,植被生长加速,蒸腾旺盛,水位自然全年最低;5月雨季来临 水位逐渐回升,秋季最为充沛。高海拔的则渣洼沟波动最为剧烈 上下季节海枯水期彻底干涸;长海水位年变幅可达9米、五彩池也有5米落差。当遭遇“拉尼娜”和区域性干旱的年份,次年春季最为明显,这就是春季九寨沟的水位不涨反降奥秘所在。
在此,感谢大家对九寨沟的关心。其实,大家关注的不只是九寨沟,而是内心深处对自然保护意识的觉醒,是对地球有资源的重视,更是对旅游价值的重新思考。九寨沟的水从未真正消失,这里每一滴水的“潮起潮落”,都是地球生命力循环的有力脉动。只要我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这一方碧水,大自然就会一直生机勃勃,心跳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