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甘孜州坚决扛实属地主体责任,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深化“1+1”结对帮扶,由中国电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等26家在川央企和省属企业、6家地方国企帮扶12个欠发达县域,累计实施各类产业项目40余个,投入超200亿元实施帮扶。
一是建强地企帮扶平台。探索地企产业合作模式,进一步挖掘合作空间,共同开展产业投资与孵化等多领域协同联动,发展清洁能源、建筑施工、基础设施养护、商贸物流等产业,探索通过股权合作、新设分支机构、业务合作等方式支持在州内欠发达县域培育规上企业。积极加强沟通对接,省国资委优化新增2户央企对条件相对落后的石渠县、德格县,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就业等方面给予倾斜帮助。探索在企业帮扶地搭建甘孜州农特产品、文化体验园等“前置仓”,依托“圣洁甘孜、亚克甘孜”品牌影响力集中展销牦牛肉、藏香猪、松茸、俄色茶、黑青稞等特色产品,带动实现消费帮扶。
二是优化帮扶工作机制。创新实施“要素赋能+产业造血+国企攻坚+园区破题”四维帮扶机制,建立企业出资金、地方出政策、县域出资源帮扶模式,构建“土地+资金”双引擎保障体系,打造“文旅+农牧+能源”三产融合矩阵,12个重点县GDP增速达6%,增速超全省0.3个百分点。建立国企帮扶考核联动机制,将企业帮扶成效与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挂钩,实现“成效增业绩增、成效降业绩降”。首创全省跨县域“飞地园区”协作样板,构建“成都研发+甘孜转化”双基地模式,金牛一石渠协作园区实现“当年挂牌、当年运营”,3家基金公司实现整体迁入,吸引4家企业工商注册落地。
三是强化帮扶要素保障。以产业帮扶、项目投资为基点,协调中央、省州3级帮扶企业在智力支撑、解决就业、利益共享等方面出实招、见实效。建立地企互派互助、智力帮扶、交叉任职(挂职)及培训机制,选(招)聘28名优秀人才到企业任职、选派45名专班人员到受扶县域驻村帮扶,12县选派43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企业跟班学习、上挂锻炼,实现人才双向交流。建立全州就业人才库,纳入12个欠发达县域待业青年200人,利用景区开发、交通基建等向属地农牧民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建立群众利益共享机制,利益补偿近500万元/年,同时州级财政每年单独安排2亿元资金进行托底性财力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