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日历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繁 | 简 |网站支持IPV6
|
|||||||||||

2020—2025年四川企业100强入围门槛变动及增幅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史晓露
2025年四川企业100强榜单,近日由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协会发布。
目前,四川企业数量突破290万户,百强企业是真正的“万里挑一”,是撑起全省经济的“顶梁柱”。百强榜单,以企业自主申报为基础,不过我们仍可通过榜单,观察到许多信息与趋势。
2020年川企100强入围门槛(上一年企业营收数据)为39.54亿元,2021年为53.56亿元,到了2025年,入围门槛为82.40亿元。5年时间,川企100强入围门槛已提高近30亿元,除此之外,川企头部阵营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企业勇立潮头?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A
看头部阵营
千亿级企业从4家增至8家
首先看川企龙头。五年来,千亿级川企数量从2021年的4家增至2025年的8家,分别是通威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四川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其亚集团有限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
“这些企业多集中于能源、农牧、制造业领域,在保就业、稳产业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四川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上市公司发展与竞争力研究所所长曹麒麟表示,2025年,千亿级企业营收占比达32.63%,在复杂经济环境中贡献了主要增量,对四川经济的“压舱石”作用愈发明显。
值得关注的是,其亚集团今年首次上榜,就跻身千亿级企业,位列榜单第五名,堪称“黑马”。这是一家以“矿”为根基的公司,长期专注于有色金属行业,产业布局横跨四川、新疆、贵州、云南等多个省区。
除了新晋“黑马”,也有长期“霸榜”者。五年来,新希望、通威集团、宜宾五粮液、四川长虹、华西集团、川威集团都位于榜单前十位。
不过,今年“榜首”易主,通威集团首次登顶。
这一变化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一方面,长期位列川企首位的新希望集团,今年改由旗下企业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申报参评,排名居第六位。而另一家长期位列百强榜第二位的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2024年来,连续两年未申报川企100强,由旗下子公司申报参评。
另一方面,也与通威集团业绩持续攀升有关。2021年,该公司居榜单第五位、营收不足千亿元,到2025年营收已突破2400亿元。这既受益于五年间全球光伏行业景气度提升,也离不开企业在该领域的长期深耕。
B
看中坚力量
新兴产业领域“新面孔”涌现
在这份榜单中,营收超100亿元但不足1000亿元的百亿级企业占比超七成,是绝对的中坚力量。观察百亿级企业的动态变化,更能反映出近五年行业的兴衰更替。
先看行业。对比近两年榜单,相较2024年,2025年有超10家新晋百亿级企业,主要来自新能源、智能制造、交通、金融等多个行业。
例如,2025年首次上榜、排名第46位的宜宾市美捷通讯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涵盖智能手机、POS机、人脸支付、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产品,是宜宾市智能终端产业首家百亿级企业。
受益于光伏产业发展,四川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今年首次上榜,位列榜单第72位。该公司聚焦光伏绿色能源,面向全球市场输出光伏绿色产品及解决方案,2024年营收达121亿元。
相较2021年、2022年榜单,近三年,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新面孔”更多。
比如绵阳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首次跻身榜单,此后连续上榜。作为四川新型显示产业的链主企业,其稳健发展离不开自身的技术创新,也受益于四川的产业生态和集群效应。近年来,四川大力发展新型显示产业,2024年四川在高端柔性屏全球市场占有率近50%。
在人工智能领域,本土企业逐步崛起。四川华鲲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首次上榜,位列第90位,今年排名已提升至第70位。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作为国产算力领军企业,该公司年营收实现倍增,2024年营收达126亿元。
“可以看到,在产业转型浪潮中,不少川企主动在新赛道布局、向新领域突围,在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不仅为自身赢得成长空间,也为四川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四川省企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C
看企业更迭
传统行业和新兴产业都有落榜企业
市场风云变幻,也有企业在行业波动中经历排名起伏,甚至落榜。
比如,2021年位列榜单第18位的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受房地产行业下行压力影响,陷入债务泥潭,自2022年后未出现在榜单。除房企外,建筑行业企业也受房地产行业调整影响。中建西部建设西南有限公司,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跻身榜单,排名分别为第90位、第85位、第87位,但2024年、2025年未出现在榜单中。
近年来,食品饮料行业的竞争也十分激烈,2021年至2024年四川蓝剑饮品集团有限公司连续四年在榜,分别位列第92位、第79位、第88位、第97位,但2024年营收68.69亿元,不及2025年榜单的入围门槛82.40亿元,滑落榜单。
磷化工领域的四川发展龙蟒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位列榜单第96位,2024年营收81.78亿元,未达2025年入围门槛。
相较于传统行业,新兴产业的波动更为剧烈,其中锂业企业的“进出交替”尤为典型。
锂离子电池材料企业——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22年首次上榜位列第71位,此后排名不断提升,2024年排名第49位,但受行业产能过剩影响,2024年营收降至79.96亿元,未能上榜。
另外两家锂资源企业——盛新锂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雅化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2023年和2024年上榜,但随着锂价大跌拖累营收,2025年双双退榜。
D
看区域分布
成都地区企业实力最强
从地域分布来看,100强企业主要集中在成都,2021年至2025年,成都地区上榜企业数量分别为70家、72家、64家、61家、64家。“四川百强企业分布情况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基本相符,仍呈现出集中化、差距显著的特点。”四川省企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绵阳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上榜企业从2021年的5家增至2025年的9家;泸州凭借白酒、能源化工等特色产业集群,上榜企业数量翻倍,从2021年的3家增至2025年的6家。
但这种局部增长尚未改变整体区域发展格局。“成都地区企业占主导,显示出成都的‘极核’功能,但同时也暴露出区域不平衡的挑战。”曹麒麟建议,根据各地资源禀赋,推动差异化发展,例如绵阳聚焦电子信息产业、宜宾发展绿色能源产业,通过“一市一策”培育本土龙头企业,避免同质竞争。
再从所有制结构来看,五年来,国有企业占比超七成,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今年上榜民营企业只有25家,但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表现出较强的市场活力与运营效率。”四川省企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民营经济正从过去的规模快速扩张期,进入一个必须依靠效率和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曹麒麟建议,探索制定“四川省国有企业分级分类正面清单”,明确界定地方国企在特定功能类和竞争类领域中的运营范围。对于充分竞争领域,国有资本应原则上有序退出,或至少不再新增投资,真正为民营资本“让渡”出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