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名片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总设计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艾松
1973年出生,1996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东方汽轮机从事蒸汽轮机设计研发工作,2009年受命担任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简称“G50”)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
十余年来,他带领团队完成了G50的全流程研发设计,创新性地设计了国内首个侧进式压气机试验台、国内首个“不上网即可实现燃机满负荷测试”整机试验台等,为G50的成功研制奠定坚实基础。
艾松度过了忙碌的一个月。
这位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总设计师,手头关于重型燃气轮机质量基础体系研究的国家项目刚刚结题,又忙着和团队攻关起重型燃气轮机高温热部件的质量提升问题。实验室和车间两头跑,已是他近30年来的常态。
让艾松“忙得团团转”的重型燃气轮机,被称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当今世界效率最高的热功转换设备,也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工作中的艾松。受访者供图
2023年,东方汽轮机自主研制的首台全国产化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G50成功商用。艾松就是陪伴这台中国“争气机”从无到有的人。
2009年,东方汽轮机正式启动G50研制工作。在当时,我国的重型燃气轮机基本依靠进口,其核心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一台重型燃机,涉及气动、材料、控制等十多门学科技术。”因为看好清洁能源发展的未来,尽管前路艰难已经可知,原本专注蒸汽轮机的艾松毅然走出“舒适圈”,迈向“无人区”。
一张像样的图纸都没有——这还不是艾松最担心的问题。最难的,是如何搭建起团队。那段时间,公司一有懂技术的新人,艾松就找来谈话,邀请对方一起在“无人区”掘金。
“这会是一条很漫长的路。”在谈话中,艾松并不避讳未来的不确定性。
困难接踵而至。全机2万多个零部件,都要一个个“抠”出来;从压气机、燃烧器到透平,每一个核心部件的攻关都像在攀登珠穆朗玛峰。
到了2014年的部件试验阶段,团队创新设计的国内首个侧进式压气机试验台建设安装完成,但具体如何进行试验,谁心里都没谱。结果是,一开机,设备就震动,最后跳闸。作为部件试验总指挥的艾松,“晚上回家都睡不着觉,梦里都在想问题出在哪里。”但他知道,自己是最不应该放弃的那一个。最终,他想出了调整动力耦合器充油与启动顺序的方法,问题才得以解决。
工作中的艾松。受访者供图
“创新在沃土上才能发芽、开花。”艾松坚信。问题的解决看似偶然,背后则是团队日以继夜地钻研、坚守和积累。
2019年9月27日,随着8个燃烧器同时点燃,G50原型机首次点火成功;2020年11月27日,G50首次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2023年3月8日,G50在华电清远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行;2024年3月16日,G50在德阳经开区分布式能源站正式投入商运,标志着其商业运行不断走向成熟。
工作中的艾松。受访者供图
十多年来,艾松和团队研发的图纸,已从原始创新的数张积攒到了几万张,设计计算报告达几千册。团队人数,也从一个手掌能数得过来,发展到了150多号人。曾经无人问津的“非主流燃机”,已成为万众瞩目的“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我很笨。”艾松这样形容自己。笨,指的并不是智力,而是一种“明知不可能而为之”的执着。
这种笨劲儿还在持续。“荣誉属于东方汽轮机每一位劳动者。”谈到入选全国劳动模范,艾松谦虚地认为,真正值得骄傲的时刻还远未到来。他的梦想已经更新——要进一步推进自主燃机系列化、清洁化、产业化发展。
“希望有一天,我们的产品性能能够和世界一流产品同台竞技,提到重型燃气轮机,全世界能源动力行业都能想到G50,那才是我们真正值得骄傲的时候。”艾松又露出了他标志性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