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 |

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雅安市天全县农林投公司“国储林+”模式 实现从县域突围到区域共赢
来源:雅安市国资委            时间:2025年04月27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框架下,天全县农林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 “国储林+”模式为突破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跨省域联合体模式,实现从 “地方服务者”到“区域生态运营商”的转型,为新时代县域国企改革提供了创新样本,在绿水青山间书写生态经济答卷,为县域国企绿色转型与跨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鲜活范本。

一、生态赋能乡村振兴,构建“国储林+”价值转化新路径

一是构建“三金同生”模式。天全县农林投公司依托大岗山国家储备林基地,创新构建 “国有平台+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联动模式。企业充分利用300余亩林下空间,大力培育冰球子、毛慈菇、重楼等中药材。在2024年试产期,该项目便带动1500余农户增收,提供稳定岗位50个,年人均固定增收超1万元。二是创造“合作共赢”格局。加强与国药集团合作,获得GAP认证,建立冰球子规范化生产基地,形成 “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预计年产值将突破1.2亿元,促使天全县成功创建省级林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并入选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名单,真正实现了“山上有林、林下有药、林农有钱”的良性生态经济循环。

二、跨省协作破局改革,开创县域国企转型发展新范式

在国企改革创新上,天全县农林投公司展现出“敢为天下先” 的魄力。2024 年,企业联合重庆、盐边等地企业组成跨省域联合体,成功中标盐边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二标段),成为四川省首例县属国企主导的跨省生态合作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企业从以下四个维度实现创新突破:一是在产业链协同方面,与天全县力天生物、四川铁犁等企业合作,解决种苗种源问题,构建起“研发-种植-加工”产业闭环;二是在市场拓展方面,与云南白药、国药集团等药企建立合作,打通产品销售渠道,构建大市场发展格局;三是在技术赋能层面,取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造林营林施工等资质,引入智慧林业管理系统,提升项目标准化水平;四是在资源共享方面,企业将天全县国储林项目的“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模式复制到盐边,计划建设全国最大冰球子种植基地,预计运营期销售额达2.6亿元,推动企业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

三、区域协同共筑标杆,探索生态经济融合发展新机制

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天全县农林投公司以盐边县国储林项目为纽带,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协作示范标杆。一是加大国有资本布局特色产业。项目投资主要聚焦森林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林下经济三大核心板块,重点建设促进林下经济发展关键引擎的淫羊藿、冰球子、茯苓种植基地及林间苗圃。项目建设期预计实现利润900万元、税收1001万元,运营期可带动超2000人就业,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二是创新构建政策协同机制。企业有机整合川渝两地林业扶持政策,积极探索生态补偿与产业扶持联动新模式,依托跨省联合体平台,实现技术、资金、人才等核心要素在川渝滇地区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首创“生态效益量化评估+跨区域收益分成”机制,将生态保护成效精准转化为经济价值,成功打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困局,为区域生态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三是积极探索生态融合发展体系。企业锚定“双碳”目标,持续深化跨区域生态协作机制创新,构建更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同时,依托智慧林业技术升级,探索碳汇交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让“天全经验”沿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走出去,以国企担当守护生态底色,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天全智慧与力量,在新时代的绿色发展征程中续写辉煌篇章。

雅安市天全县农林投公司“国储林+”模式 实现从县域突围到区域共赢

来源:雅安市国资委 时间:2025年04月27日

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框架下,天全县农林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 “国储林+”模式为突破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跨省域联合体模式,实现从 “地方服务者”到“区域生态运营商”的转型,为新时代县域国企改革提供了创新样本,在绿水青山间书写生态经济答卷,为县域国企绿色转型与跨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鲜活范本。

一、生态赋能乡村振兴,构建“国储林+”价值转化新路径

一是构建“三金同生”模式。天全县农林投公司依托大岗山国家储备林基地,创新构建 “国有平台+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联动模式。企业充分利用300余亩林下空间,大力培育冰球子、毛慈菇、重楼等中药材。在2024年试产期,该项目便带动1500余农户增收,提供稳定岗位50个,年人均固定增收超1万元。二是创造“合作共赢”格局。加强与国药集团合作,获得GAP认证,建立冰球子规范化生产基地,形成 “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预计年产值将突破1.2亿元,促使天全县成功创建省级林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并入选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名单,真正实现了“山上有林、林下有药、林农有钱”的良性生态经济循环。

二、跨省协作破局改革,开创县域国企转型发展新范式

在国企改革创新上,天全县农林投公司展现出“敢为天下先” 的魄力。2024 年,企业联合重庆、盐边等地企业组成跨省域联合体,成功中标盐边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二标段),成为四川省首例县属国企主导的跨省生态合作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企业从以下四个维度实现创新突破:一是在产业链协同方面,与天全县力天生物、四川铁犁等企业合作,解决种苗种源问题,构建起“研发-种植-加工”产业闭环;二是在市场拓展方面,与云南白药、国药集团等药企建立合作,打通产品销售渠道,构建大市场发展格局;三是在技术赋能层面,取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造林营林施工等资质,引入智慧林业管理系统,提升项目标准化水平;四是在资源共享方面,企业将天全县国储林项目的“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模式复制到盐边,计划建设全国最大冰球子种植基地,预计运营期销售额达2.6亿元,推动企业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

三、区域协同共筑标杆,探索生态经济融合发展新机制

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天全县农林投公司以盐边县国储林项目为纽带,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协作示范标杆。一是加大国有资本布局特色产业。项目投资主要聚焦森林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林下经济三大核心板块,重点建设促进林下经济发展关键引擎的淫羊藿、冰球子、茯苓种植基地及林间苗圃。项目建设期预计实现利润900万元、税收1001万元,运营期可带动超2000人就业,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二是创新构建政策协同机制。企业有机整合川渝两地林业扶持政策,积极探索生态补偿与产业扶持联动新模式,依托跨省联合体平台,实现技术、资金、人才等核心要素在川渝滇地区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首创“生态效益量化评估+跨区域收益分成”机制,将生态保护成效精准转化为经济价值,成功打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困局,为区域生态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三是积极探索生态融合发展体系。企业锚定“双碳”目标,持续深化跨区域生态协作机制创新,构建更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同时,依托智慧林业技术升级,探索碳汇交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让“天全经验”沿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走出去,以国企担当守护生态底色,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天全智慧与力量,在新时代的绿色发展征程中续写辉煌篇章。

附件
关联稿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269号 邮编:610094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2 蜀ICP备1203265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智能问答

微信/微博

微信

微博

新媒体矩阵

国资国企
在线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