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四川作为经济大省,眼下,正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用“硬核”科技提升产业竞争力。
不久前,四川天府新区举行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体验活动。现场,水下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一系列“新区造”智能产品集中亮相。
潜行创新(成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经理 杨晓阳:它开放式的平台可以搭载30到40种配件,在不同的场景进行作业和应用。主要应用于水下应急救援、水下基建检查、水利水电、海事基建检查等领域。
人工智能是四川的“一号创新工程”。去年,在成都科创生态岛上,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式成立,并诞生首个“成都造”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不同类型的智能机器人之所以能在四川天府新区相继诞生,正得益于新区已构建起覆盖研发、中试、产业化的生态体系,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了系统性支撑。
成都广目知翼科技有限公司自动驾驶技术总监 王利杰:(成都科创)生态岛整个的一个产业孵化基地,配套的就是相关的企业,这样相辅相成,是一个生态链的发展,我觉得会更有优势一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近日,又一“德阳造”新型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研发成功。这台“大家伙”投用后,未来将装机服务于大唐华银株洲百万千瓦扩能升级改造项目。
东方电机研发中心汽轮发电机设计工程师 杨巍:(这台发电机)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适应机器人叠片与智能制造的定子结构,解决了大直径定子铁心箍紧难等技术难题、在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研制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
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的背后,是德阳对科技研发执着的投入。今年以来,德阳新增国省级创新平台3家,总数达到290家。立项经费2250万元,支持在德主体承担2025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9项。
德阳市科技局副局长 刘高阳: 德阳将全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同时,强化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环境。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叮嘱我们,要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在资阳市护家卫士产品检测中心,一款企业自主研发与高校专利技术深度融合的防龋齿膏产品正在做出厂前最后的检测。
四川护家卫士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质量负责人 陈松:这是一款专门针对儿童防龋的齿膏,咖啡酸苯乙脂和氟化物,两种成分共同防龋,起到更好的防龋效果。
科技成果转化是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最后一公里”的核心环节。2022年底,护家卫士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达成专利技术转化协议。2023年初,这款医用防龋齿膏正式量产,弥补了国内单一含氟化物防龋技术的不足。
四川护家卫士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质量负责人 陈松:目前我们公司已经成功转化了两款产品,后面我们还有一款新品,预计在2026年年底会成功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在眉山,一家光伏企业实验室传来好消息,企业的钙钛矿/晶硅异质结叠层电池效率,达到32.99%,为未来光伏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眉山琏升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汤安民:我们认为是2028年以后,能够量产的一个技术,也是能够延续我们现在这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一个技术。
一个个“四川造”产品正向高端化加速迈进,一代代川人正在通过“创新密码”,推动“川字牌”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眼下,四川正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奋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