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 |

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长者专区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专刊(十五)|加码新兴产业 凝聚全新优势 遂宁市国资国企加快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来源:企业改革处            时间:2025年06月23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遂宁市国资国企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建平台、促合作、聚优势、强产业,不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2024年1—11月,全市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1.64亿元、同比增长39%,利润总额0.79亿元、同比增长113.7%。

一、激活力优要素,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

依托地方资源禀赋,统筹产业发展要素,着力创新项目招引路径,转变园区发展思路,联合搭建服务平台,为产业引进“询策探路”。一是借势发力“引项目”。由市场“广罗筛选”向依托属地合作“定向优选”转变,选派产业人才到与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驻点蹲守”,持续关注重点推介项目,成功引进天然气裂解氢碳联产、高比能锂金属固态电池研发等成熟项目,总投资130亿元,储备意向项目13个,与小视科技、深圳风火轮等5家科技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二是筑巢引凤“育产业”。着力建设特色“园中园”,以恩彼特智能制造产业园为“大园”,统筹配套能力及功能分布;分类设置科创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4个“小园”,满足差异化需求。同时,以“房东+股东”模式开展园区运营,遴选具备发展潜力、符合产业导向的入园企业,通过总规模3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群投资赋能,增加投资“留遂黏性”、实现“物业租赁+投资收益”双获利。三是牵线搭桥“优平台”。主动对接、多轮洽谈四川首批智能硬件中试研发平台、专精特新企业——蜂鸟智造,依托蜂鸟智造深厚客户资源(服务400余家高校团队和科技型企业)和成熟转化经验(实现200余项科研成果市场化应用),共建遂宁电子信息中试平台,联合提供从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到检验检测、科技投资,再到产业孵化、人才培育的一体化服务,招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主体来遂投资创业。

二、调结构优机制,释放产业发展新动能

坚持以改革手段破除制约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科学完备的体制机制为产业成长“卸压提速”。一是塑架构聚能。组建产投集团,以其为载体开展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推动市属金融服务、基金管理等产业发展关联资源集中集聚,打造专司产业发展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补齐“发展集团作为城市建设压舱石、兴业集团作为城市运营主力军、产投集团作为产业发展加速器”的市属国有企业“3+N”架构最后一环。二是重考核赋能。优化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机制,设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完成额2项科技创新考核指标,以及争取政策性资金、建设省市重点项目等8项产业发展关联指标,鲜明“重科技、重产业、重项目”的考核导向;同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对因探索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先行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影响经营业绩的,只要依法合规,不给予考核负面评价,为敢想敢干、勇于创新鼓劲撑腰。三是优激励释能。坚持薪酬分配与业绩表现硬关联、强挂钩,根据功能定位、发展实际,一企一策设置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经济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等考核指标权重;扩大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考核评价系数区间,从“0—1”提升至“0—3”,主要负责人对应绩效薪酬差异从2.5万元拉大至17.55万元,实现收入能增能减,打破“铁工资”,调动积极性。

三、育新机求突破,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坚持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敢作为”、在传统产业升级上“下深水”,实现产业发展“两端发力”。一是抢占风口,数字产业“串珠聚链”。成立遂宁兴业数字产业集团,围绕智慧城市运营、大数据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等领域,通过“龙头引进+项目合作”招商模式,立足人工智能、数据应用等细分产业赛道,成功引入海康威视、成都数之联、新华三、逸行科技4户行业头部企业,借助民营企业信息系统运营管理和开发能力优势,与北京易华录、中信科智联、深信服等组建5家合资公司,提供交管运维、智能驾驶、城市信息安全等领域服务,数字创新业务实现营收4150万元、数字产业预计5年内产值破16亿元。二是强强联合,低空经济“加速起飞”。联合电子科大、中飞院、华中科大、上海大学共建低空经济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分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实习实践基地、四川省无人机学院实验实训基地等创新平台,与四川三星通航签约总投资11亿元的航空智能制造、低空文旅等产业项目,共同开发利用遂宁安居通用机场的标准跑道等空域资源,加快打造低空经济智能制造产业园,着力构建“上下联动、左右互通”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格局。三是勇蹚新路,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坚持喜“新”不厌“旧”,指导传统产业通过“国企+民企”模式借力转型,指导国丰粮油深化与民营企业辛农民的合作,借助其营销渠道充分对接市场,加快由“单一仓储”向“储销并举”转型,实现营收7.3亿元、同比增长300.9%;支持企业依托主业优势、拓展关联业务,遂宁发展在做强建筑施工主业的基础上,主动介入工程检测、咨询、代建等其他建筑领域板块,实现“出资甲方”向“承揽乙方”身份转变,市场化承揽业务营收突破3.2亿元。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专刊(十五)|加码新兴产业 凝聚全新优势 遂宁市国资国企加快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来源:企业改革处 时间:2025年06月23日

遂宁市国资国企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建平台、促合作、聚优势、强产业,不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2024年1—11月,全市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1.64亿元、同比增长39%,利润总额0.79亿元、同比增长113.7%。

一、激活力优要素,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

依托地方资源禀赋,统筹产业发展要素,着力创新项目招引路径,转变园区发展思路,联合搭建服务平台,为产业引进“询策探路”。一是借势发力“引项目”。由市场“广罗筛选”向依托属地合作“定向优选”转变,选派产业人才到与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驻点蹲守”,持续关注重点推介项目,成功引进天然气裂解氢碳联产、高比能锂金属固态电池研发等成熟项目,总投资130亿元,储备意向项目13个,与小视科技、深圳风火轮等5家科技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二是筑巢引凤“育产业”。着力建设特色“园中园”,以恩彼特智能制造产业园为“大园”,统筹配套能力及功能分布;分类设置科创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4个“小园”,满足差异化需求。同时,以“房东+股东”模式开展园区运营,遴选具备发展潜力、符合产业导向的入园企业,通过总规模3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群投资赋能,增加投资“留遂黏性”、实现“物业租赁+投资收益”双获利。三是牵线搭桥“优平台”。主动对接、多轮洽谈四川首批智能硬件中试研发平台、专精特新企业——蜂鸟智造,依托蜂鸟智造深厚客户资源(服务400余家高校团队和科技型企业)和成熟转化经验(实现200余项科研成果市场化应用),共建遂宁电子信息中试平台,联合提供从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到检验检测、科技投资,再到产业孵化、人才培育的一体化服务,招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主体来遂投资创业。

二、调结构优机制,释放产业发展新动能

坚持以改革手段破除制约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科学完备的体制机制为产业成长“卸压提速”。一是塑架构聚能。组建产投集团,以其为载体开展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推动市属金融服务、基金管理等产业发展关联资源集中集聚,打造专司产业发展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补齐“发展集团作为城市建设压舱石、兴业集团作为城市运营主力军、产投集团作为产业发展加速器”的市属国有企业“3+N”架构最后一环。二是重考核赋能。优化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机制,设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完成额2项科技创新考核指标,以及争取政策性资金、建设省市重点项目等8项产业发展关联指标,鲜明“重科技、重产业、重项目”的考核导向;同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对因探索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先行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影响经营业绩的,只要依法合规,不给予考核负面评价,为敢想敢干、勇于创新鼓劲撑腰。三是优激励释能。坚持薪酬分配与业绩表现硬关联、强挂钩,根据功能定位、发展实际,一企一策设置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经济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等考核指标权重;扩大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考核评价系数区间,从“0—1”提升至“0—3”,主要负责人对应绩效薪酬差异从2.5万元拉大至17.55万元,实现收入能增能减,打破“铁工资”,调动积极性。

三、育新机求突破,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坚持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敢作为”、在传统产业升级上“下深水”,实现产业发展“两端发力”。一是抢占风口,数字产业“串珠聚链”。成立遂宁兴业数字产业集团,围绕智慧城市运营、大数据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等领域,通过“龙头引进+项目合作”招商模式,立足人工智能、数据应用等细分产业赛道,成功引入海康威视、成都数之联、新华三、逸行科技4户行业头部企业,借助民营企业信息系统运营管理和开发能力优势,与北京易华录、中信科智联、深信服等组建5家合资公司,提供交管运维、智能驾驶、城市信息安全等领域服务,数字创新业务实现营收4150万元、数字产业预计5年内产值破16亿元。二是强强联合,低空经济“加速起飞”。联合电子科大、中飞院、华中科大、上海大学共建低空经济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分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实习实践基地、四川省无人机学院实验实训基地等创新平台,与四川三星通航签约总投资11亿元的航空智能制造、低空文旅等产业项目,共同开发利用遂宁安居通用机场的标准跑道等空域资源,加快打造低空经济智能制造产业园,着力构建“上下联动、左右互通”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格局。三是勇蹚新路,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坚持喜“新”不厌“旧”,指导传统产业通过“国企+民企”模式借力转型,指导国丰粮油深化与民营企业辛农民的合作,借助其营销渠道充分对接市场,加快由“单一仓储”向“储销并举”转型,实现营收7.3亿元、同比增长300.9%;支持企业依托主业优势、拓展关联业务,遂宁发展在做强建筑施工主业的基础上,主动介入工程检测、咨询、代建等其他建筑领域板块,实现“出资甲方”向“承揽乙方”身份转变,市场化承揽业务营收突破3.2亿元。

附件
关联稿件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二街269号 邮编:610094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2 蜀ICP备1203265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507号

智能问答

微信/微博

微信

微博

新媒体矩阵

四川省国资委
国资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