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繁 | 简 |网站支持IPV6
|
绵阳市国资委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构建“统筹兼顾、综合利用、分类盘活”工作机制,坚持“一企一策、成熟一个、盘活一个”原则,通过政府收储、市场处置、退出注销、合作开发等多元化路径,系统推进实物资产、股权资产、债权债务资源优化,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工业总产值分别达1.23万亿元、2404.3亿元、40.8亿元、1312.3亿元,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一、聚力攻坚盘活实物资产,筑牢保值增值“压舱石”
针对国有企业实物资产闲置低效问题,通过市场处置、改造升级、政府收储等方式,2023—2024年累计盘活存量实物资产1527宗,实现收入约81.08亿元。一是闲置土地焕新,筑就产业“聚宝盆”。结合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立足企业和地块实际,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综合运用土地置换、租售结合、依法收回、改造利用等方式,开展园区土地“清闲促建”,完成46宗3443.47亩闲置土地盘活,保障长虹控股连接器产业基地、科发集团巨星永磁等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土地存量”向“发展增量”转化。二是沉睡房产激活,打造效益“增长极”。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对市属国有企业闲置门面与房地产等进行功能调整、拓宽用途,对内健全资产租赁和考核评价机制,对外纳入公共交易服务平台,有效提升出租、出售率,实现资产变现。截至目前,市属国有企业开展市场化租(售)1236宗,实现收入约7.88亿元。三是低效资产蝶变,塑强城市“金名片”。深度融合城市更新行动,创新“文化+商业+旅游”融合开发模式,对低效资产通过方案优化、改造提升、集约利用等方式进行市场化开发,改造完成绵州大剧院、虹苑剧场等文艺剧院,上马故事、马家巷等商业街区,越王楼、两弹城等旅游景点,启动跃进路文化产业园、朝阳厂三线国防工业遗址等文旅新地标建设,带动文旅资源“活起来”,实现国有资产价值重塑与城市品质提升双赢。
二、多维施策优化股权结构,打造提质增效“强引擎”
针对部分风险较高、周期较长的股权类资产,通过股权转让、退出注销、增资扩股等方式高效盘活,2023—2024年累计回收资金80.17亿元,实现股权收益6.16亿元,推动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一是战略整合强链条,激活资产新动能。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围绕优化上下游产业布局,以股权投资引入外部优质资源,激活企业内部低效资产活力。例如,科发集团以下属实控子公司六合特材为主体,成功竞得武都电站60%股权,整合利用内部售电资质与用电需求资源,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53亿元、利润总额3726.2万元,推动主体信用等级由AA提升至AA+,实现“小股权撬动大产业”。二是专业整合优配置,资本流转增效能。对投资收益较低的股权资产,通过股权转让、产权置换等方式精准出清,推进市属国企内部同质化业务整合。例如,绵投集团将下属绵阳燃气30%参股股权,通过非公开协议方式转让至燃气集团,转让价款5248万元,同步完成天然气业务整合,有效减少同质化竞争。三是清理“僵尸”增活力,聚焦主业促发展。对无现金流、持续亏损和长期未开展业务的20余户市属国企子企业、参股企业实施“清零行动”,采取清算注销、股权处置的方式,收回资金11.68亿元。例如,长虹控股清退格兰博股份等13户子公司、回笼资金2亿元,九洲集团清算注销非主业项目九洲摩天、无实质经营活动的山东永隆等3家子公司,获得财产分配6902万元。
三、靶向发力化解债权风险,畅通轻装发展“快车道”
针对未按时收回的债权类资产,通过合作开发、以资抵债、催收回笼等方式处置债权,2023—2024年累计实现收入约480.2亿元。一是市县联动,合作共赢化债务。为化解市属国企对县(市、区)、园区的历史遗留债权问题,建立市县协同机制,以项目合作为纽带,通过组建合资公司、优化股权结构、合理分配收益等方式推动债权回收。例如,水务集团依托供水资源优势,与区属国企合作开发片区供水市场,设立合资企业,约定获得收益优先偿还债务。二是产权赋能,盘活资产清债权。针对权属不清、证照不全痛点堵点,以存量资产确权登记为突破口,采取“整体推进、重点攻坚、容缺办理”方式,最大限度解决13户企业1000余宗资产问题,推动产权明晰的资产发挥作用。例如,科发集团协助国兴公司完成搁置12年、涉及金额2.26亿元的好圣二期项目土地问题,通过以资(股)抵债方式收回债权7.93亿元。三是责任压实,精准催收见实效。在市属国企与各类债务主体加强沟通、确认金额的基础上,建立“班子成员包案”机制,将年度内可回收债务明确到人,并纳入年度考核。通过专项催收行动,长虹控股收回资金247.81亿元、九洲集团收回资金71.8亿元、科发集团收回资金95.46亿元、绵投集团收回资金33.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