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繁 | 简 |网站支持IPV6
|
说起新型储能,不少人可能有些陌生,但说起充电宝,就能一下理解。
新型储能其实就是超级充电宝,能在电力负荷较轻的晚间时段,把多余的电量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的白天时段,可以将储存的电能释放出来,是我国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支撑技术,也是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4年,“发展新型储能”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各方陆续发力,共同推动新型储能落地。在全国最大清洁能源基地、能源大省四川,这种超级充电宝正在加快建设。截至2025年5月底,全省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规模84.7万千瓦/164.2万千瓦时。
01 储能新风口,四川步入发展快车道
新型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和储能侧)四要素中的重要构成,能迅速响应电力系统的需求波动,帮助电力系统实现更高效能源管理和优化,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
图源:央视网
四川是水电大省,也是国家批准的“清洁能源示范省”,但也存在水风光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如何将川西高原的清洁能源输送到成都平原等经济发达地区并确保电网平稳运行,主动配置储能无疑是最优解。
今年5月,成都电网首个电网侧储能电站——四川能源发展集团所属分布式能源公司打造的新津邓双储能电站正式投运。该电站可在负荷高峰时段提供10万千瓦保供顶峰能力,预计每年可向电网提供约6000万千瓦时调峰电量,单次充电可供约10万台1.5P空调使用两小时。
7月25日,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高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京东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高新西区IC设计产业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国范围共同推进新型储能示范项目、能源互联网构建及新能源产业投资。根据协议,三方先期将重点开发四川地区新型电化学储能及虚拟电厂项目。
图源:川投能源官网
8月28日18时18分,国家电投集团四川攀枝花100MW/500MWh全钒液流储能电站一期项目正式并网。这是四川省最大的全钒液流储能电站项目,也是四川省首个并网的全钒液流储能项目,放电5小时可满足200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堪称“超级充电宝”。
上述储能项目的陆续投运与合作达成,是四川近年来新型储能发展步入快车道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四川省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四川省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新型储能积极健康发展的通知》等文件,鼓励新型储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强联合,推动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先行先试,促进产业降本增效,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新型储能产业基地。
事实上,四川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四川钒、锂等矿产资源位居全球前列,风光水等新能源资源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四川已形成甘孜、阿坝锂矿资源开发区,成都、遂宁、宜宾锂材料及动力电池集中发展区,成为我国锂电产业战略布局重地。目前,四川锂电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全国六分之一的动力电池产自四川。
截至今年5月底,四川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规模84.7万千瓦/164.2万千瓦时,力争到2027年底,全省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500万千瓦。
02 打造“超级充电宝”,国企成为“主力军”
在四川新型储能建设的队伍中,国有企业担当了“主力军”的作用。
7月9日,《四川省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清单(2025年度)》印发,包括27个项目,规模合计3022.5MW/8240MWh。其中,从储能技术上看,清单涵盖压缩空气、固态电池、超级电容、钠离子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
从申报单位上看,共有16家国有控股公司,包括华能、大唐、蜀道、成都高投、四川能投、乐山电力、中广核等。
具体到省属企业,其中,蜀道集团所属蜀道清洁能源集团有2个项目申报,四川能源发展集团旗下四川能投和川投能源共有3个项目申报,本次规模最大项目为蜀道清洁能源集团东部新区300MW/2400MWh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也是目前国内最大容量规模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之一。
成都新津邓双储能电站 图源:四川能源发展集团
据蜀道清洁能源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通过电网侧、电源侧、用户侧的全方位储能布局,构建起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储能产业体系。在电网侧,东部新区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与温江鱼凫独立储能电站将进一步丰富储能的技术类型,为电网提供坚实保障。
9月11日,四川省能源局发布《关于拟纳入2025年第二批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清单的公示》,拟将“华体科技公司双流区100MW/200MWh电化学储能电站”等35个项目纳入新型储能项目清单,总规模为3450MW/7425MWh。
从投资方来看,有华能、中国电建等央企旗下公司,也有地方平台以及通威等民营企业。
结合今年已披露的四川两批次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清单来看,国有企业是四川新型储能建设的核心力量,它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助力国家“双碳”目标落地的国企担当。
华电四川宜宾三江新区储能项目 图源:川观新闻
有专家表示,“十五五”期间新型储能将与源网荷各环节进一步融合,从而在促进大规模新能源开发消纳、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支撑用户灵活低碳用能等方面,发挥着比“十四五”时期更为重要的作用。新型储能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近日,《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发展规划(2025—2027年)》发布,提出,围绕“新型储能材料研发—系统集成—储能装备—装备回收”全产业链,构建多技术路线协同、安全高效的新型储能产业体系。规划到2027年,实现新型储能技术自主化率超90%,构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储能产业链。四川新能源产业链营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力争达到6000亿元。
可以预见,站在四川新能源与新型储能建设加快发展的风口之上,国资国企未来将拥有更多的机会,也将更好地发挥支撑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