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繁 | 简 |网站支持IPV6
|
9月16日,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全球仅12座工厂入选。其中,由华西集团所属四川四建参与承建的通威太阳能眉山公司,凭借卓越的智能制造水平,成为此次全球光伏行业唯一入围工厂,这不仅是四川首座“灯塔工厂”,更是全球光伏电池制造领域的首个“灯塔工厂”,闪耀世界舞台,也为中国华西在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再添一枚重量级“勋章”。
从一纸蓝图到11万㎡的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183天的紧张工期里,四川四建以创新破局提效率、以精益求精铸精品,在光伏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行业典范,生动诠释了“中国华西”的硬核实力。
统筹创新双发力,为“灯塔”筑牢坚实根基
2022年5月25日项目中标后,短短5天内,项目团队快速组建,挖掘机、打桩机等设备有序进场,预应力管桩、钢材等大宗材料足额到位,临时设施建设与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同步推进,跑出项目筹备 “加速度”。6月1日,项目正式破土动工,拉开建设序幕。
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1万㎡,合同金额超3亿元,涵盖钢结构厂房、地下管沟等复杂工程类别,施工节点密、技术要求严苛。为给后续智能制造设备安装抢出时间,项目团队兼顾整体推进与技术创新,将“统筹”思维与“创新”实践深度融合,贯穿施工全过程:
工艺创新破难题,夯实工程质量根基。针对眉山多雨特点,项目团队创新采用“砼垫层 + 结构地坪”一体化工艺,减少基坑雨水浸泡风险并提升地坪平整度;钢结构安装引入“短柱接长工艺”,通过精准管控使预埋件与钢短柱垂直度误差小于 3‰,为长钢柱吊装提供稳定支撑;以“定制钢筋焊接网片”替代传统绑扎,工厂预制后现场铺设,提升钢筋施工质量并提高效率 40%,结合跳仓法浇筑地坪减少混凝土裂缝,实现 “质量与效率” 双提升。
数字赋能提精度,打造智能建造样板。数字化技术运用上,依托 Tekla Structures 软件建立钢结构三维模型,提前模拟拼装、解决设计冲突30余处,降低现场返工率90% 以上;构件定制专属二维码实现“一物一码”溯源,安装正确率达 100%;引入 BIM 技术检测地下管网碰撞,优化布局方案,避免后期改造延误。数字化应用既提升建设精度与效率,也为“灯塔工厂”智能化生产筑牢硬件基础。
开工短短两月项目便实现产值约 7000 万元。“华西速度”的背后,是四建人高效协同、精益求精的坚守,为“灯塔工厂”的快速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无畏攻坚克险阻,为“灯塔”驱散前行阻碍
建设之路从非坦途,四川四建的“铁军精神”,在一次次挑战中愈发闪耀。6月中下旬,两场蓝色暴雨预警突袭眉山,70~120毫米的降水量让工地面临严峻“水患”考验。面对险情,项目部迅速行动,多措并举打响防汛攻坚战:增派精干劳动力开启多线施工,优先抢建地下管沟和基础工程,最大限度减少雨水对工程的影响;严格控制基坑开挖坡度,在坑顶清空堆载、拉起警示带,临边筑牢防护栏,同时紧急挖掘排水沟、截水沟,坑底设置集水坑,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排水网”;安排专人实时开展安全监测,提前备好抽排水设备,在暴雨间隙争分夺秒推进施工,硬是守住了施工进度,确保工程建设不受影响。
暴雨方歇,高温又至,7月的眉山开启“炙烤模式”,东坡区高温橙色预警持续生效,室外极端温度突破60℃,面对酷暑“烤”验,四川四建建设者毫无退缩,以“被晒黑为荣”坚守施工一线。项目部科学调度,备足“清凉物资”并优化施工时间,实现高温“零中暑”,保障工程有序推进。
实干赋能促发展,让“灯塔”照亮行业前路
183天的高效建设,四川四建不仅按期交付了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化厂房,更将“绿色建造”理念深度融入施工全过程,与通威集团的绿色发展战略同频共振,积极响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号召,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使命。
作为与通威集团连续合作六个钢结构工业厂房项目的“老伙伴”,在通威眉山项目中,四川四建始终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从钢结构的精准拼装到地下管网的科学布局,从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精细控制到环境保护措施的严格落实,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用专业与实力赢得了合作伙伴的高度认可。截至目前,四川四建已与通威集团九度携手合作,合同总金额超35亿元,建筑面积超130万㎡,这些亮眼数据,成为四建在新能源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实力的最佳注解。
从统筹创新到无畏攻坚,从细节把控到责任担当,四川四建用实干为“灯塔”铸基,以奋斗为行业赋能,这座“灯塔工厂” 的建成,不仅见证了中国光伏产业的世界领先地位,更彰显了中国建造企业的责任与荣光。
未来,“铁军精神”将继续指引四川四建奋勇前行,建造更多精品工程,让更多“中国建造”的灯塔照亮全球产业升级之路,为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四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