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长者专区 | 繁 | 简 |网站支持IPV6
|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和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今年以来,眉州担保公司聚焦传统业务增长放缓、市场竞争加剧等亟须破解的发展难题,坚持将党的领导融入发展全局,构建“一个品牌+三个融合+五条发展路径”的党业融合体系(简称“135”党业融合体系),推动党建与业务从“简单叠加”到“同频共振”,实现党建优势向市场竞争力、创新发展力的深度转化。
一、品牌立魂:锚定服务发展方向
立足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准公共定位,打造“红色‘4+’ 融惠眉州”特色党建品牌,以“红色党建”定星盘,确保公司发展始终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战略部署推进;以“融惠眉州”为目标,探索建立一条在党的领导下高质效服务实体经济的“眉州担保路径”。
二、三融强基:将发展的声音贯到底
以“智融”赋能战斗力,针对性地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和培训计划,开展专题辅导、交流分享等学习教育20余次,开展“政治体检”、红色基地研学、红色观影等教育活动5次;综合运用“边干边学”“以岗代训”等方式,组织员工参加风控、业务、党务、AI运用等各类培训70余人次。
以“力融”激活内驱力,建立党务干部和业务干部交流培养机制,搭建党员历练平台和成长晋升通道;综合运用对标学习、组织交流、联学联建、业务互通等方式,与四川普惠担保公司、启明星公司等开展联学共建3次;开展群团活动3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等2次,凝聚群团合力。
以“责融”推进闭环管理,构建党支部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检委员监督责任“四位一体”责任体系,以责任清单、目标责任书细化责任到岗到人,强化述职评议与日常督查,对履责不力严肃处理,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闭环管理。
三、五路赋能:书写服务实体“新篇章”
传统业务向“质”发力,下沉服务、纾困解难。充分利用“再担—兴眉贷”传统业务产品,支委带头深入企业、园区,党员“跑现场、摸实情、解难题”70余次;激活“党建+创业生态”模式,大力推行金融送上门,为重点群体提供创业担保服务超2500万元,直接带动就业150余人,穿透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批量业务向“强”迈进,数字化转型、增量增效。紧跟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和省担保集团战略导向,以线上产品驱动规模、线下合作突破壁垒为主线,依托“担保e贷”“蜀担快贷-产业贷”等线上批量担保产品,提供金融服务达23.7亿元,首次落地工商银行“四川园区e贷”线下批量业务,发生业务8笔达6,100万元。
产品体系向“深”拓展,创新攻坚、强链补链。紧跟担保业务发展趋势和数字化转型浪潮,党员冲锋业务一线,攻坚市场“多快好省”融资需求,成功入选四川省现代化产业发展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合作机构,拓展“天府产业贷”产品,优化担保产品矩阵。
业务结构向“优”转型,精准滴灌、服务实体。聚焦制造业、科技企业、商贸及服务业、农业生产等领域,助力企业技术升级、产能提升、市场拓展,服务“中小微”主体占比超99%;专项产品精准支持,以“科创担”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授信5.18亿元,以“票融担”为链属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支持达1.69亿元。
风险防控向“低”攻坚,筑牢底线、行稳致远。拓展风险项目处置手段,将代偿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坚持“小额分散”原则,户均担保金额控制在500万元以内,占比超80%;深化风险分担机制,入围合作银行机构达19家,区域合作覆盖率达85%,建立风险分担机制覆盖15家合作银行,业务占比达74.5%。
今年,眉州担保公司以“135”党业融合体系为引擎,将支部建成“指挥所”精准把脉政策战略方向,将党员化身“先锋队”,持续释放服务潜能,有效将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发展优势叠加,累计担保服务规模突破100亿元,服务小微企业、“三农”主体超5000户,带动就业超10万人,还荣获眉山投控集团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充分释放了党建与发展的“乘数效应”。